如何理清北魏六镇起义到东西魏各自建立这段时间的中国北方历史?
感觉自己审题不仔细,明明说的是六镇起义到东西魏建立,我想成了到北齐北周建立,差点就一路写下去了。幸亏及时发现,刹住步伐。目前已全写完,答案较长。
——分割线——
这段历史个人比较感兴趣,但是水平所限,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整的讲述出来,姑且一试。提问的这段时间跨度大约为10年,但这10年里局势波诡云谲,城头大王旗变幻。
先说个梗概,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上溯到孝文帝的改革,接着才能够谈六镇起义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在这次起义中既有着摧毁旧王朝的力量,也孕育出了新王朝的契机。英雄人物渐次登场,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的翘楚高欢和宇文泰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大约东汉的中后期,鲜卑中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檀石槐,他一统鲜卑诸部,继匈奴后占据了茫茫草原,他死后诸部分崩离析。而拓拔鲜卑的先祖可能就是檀石槐的部落大人之一。拓跋氏自拓跋力微以来逐渐强盛,西晋末年丧乱,刘琨引拓跋猗卢兄弟为援对抗刘、石,拓跋氏因此获得代王的称号。猗卢死后部落中衰,君位几经辗转落到了拓拔什翼犍手上。前秦当苻坚在位时,鲸吞前燕,并兼前凉,拓拔代国也为其所灭。苻坚混一北方后南伐东晋,淝水一战元气大伤。统一的北方再度陷入分崩离析中,拓拔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趁机复兴代国,建立了北魏。
经过拓跋珪三代人的努力,北魏在公元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
统一北方的君主都会有混一天下的理想,苻坚如此,元宏也不例外。孝文帝在位的前期,由文明太后执政,先后进行了均田制、三长制等影响深远的改革。到孝文帝执政时,继续推行祖母的改革。
北魏建都平城,山西表里河山,以平城为都有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之势,各种好处崔浩之述备矣。有这么好的都城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平城距离南方太远了,孝文帝有平南夏之意。随着北魏国力的强盛,汉沔等地入魏,洛阳城成为建都的理想选择。
洛阳城,位于天下正中,自周以来,历经汉魏,洛阳城几次成为都城。元宏要争天下正朔的地位,洛阳城无疑是比平城更合适的。
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此之后,他的汉化改革更上一层楼,变更姓氏服饰、禁说鲜卑语、推崇崔卢高门、与士族联姻。经过这一系列的变革后,拓跋氏由尚武的军人变成了与士族同气相求的雅士,元氏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家门阀。
经过孝文帝、宣武帝父子两代近三十年的经营,洛阳城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原本不乐于迁都的鲜卑贵族在洛阳城的风花雪月中逐渐丧失了尚武精神。两百年前西晋的衰相时隔两百年又在洛阳城里出现了。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几则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可谓尽人皆知。北魏孝明帝时期,惊人的一幕再次上演。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要竞争北魏第一富豪的称号。
河间王元琛首先提出“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言下之意,即便是西晋富可敌国的石崇论财富也无法跟他匹敌。元琛敢如此说话,自然是有他的底气的。元琛府里有一口水井,井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而成,五色的丝线捻就的井绳,下面系着一个纯金的吊桶。
一次,元琛由波斯一次性购入了一百匹品种优良的马,还给这些马用银子打造了马槽,拴马的锁环都是纯金打造,马厩的窗棂上也挂着精巧的饰物。
元琛家里有几十间巨大的仓库,专门用来收藏奇珍异宝,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邀请其他皇族成员来家里做客,顺便参观他的收藏。前来参观的宾客都会得到元琛热情的款待,席间一应使用的物件皆是进口货——“水精锋、玛瑙碗、赤玉卮。”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高阳王元雍的宅院异常奢华,堪比皇宫。他一次买了六千个仆僮和五百个歌伎,每每出行,单单依仗队伍就能造成交通堵塞,王府内更是日日歌舞升平。元雍一顿饭要花费数万钱,以致于以节俭吝啬出名的陈留侯李崇羡慕的说:“高阳一食,敌我千日。”
元琛和元雍还没分出高下,另一边,章武王元融却倒下了。原来,元融一向以富有而自恃,没想到参观了元琛的仓库,观赏了元雍家的歌舞,才发觉他二人富可敌国。羡慕嫉妒恨之下,病倒了,三日下不了床。
诸元斗富如火如荼,执政的胡太后也不甘人后,一日,胡太后带领王公嫔主及从行人员近百人,到她收藏绢帛的私库,告诉大家:“你们大家可以尽力拿,拿多少都归你。但只有一样,只能拿一次。”话音没落,大家一窝蜂似的涌进了绢库,每个人都尽一切可能的多拿。李崇、元融竟然因为拿的太多,摔倒在地。李崇扭伤了腰,元融跌坏了脚。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胡太后居然还不高兴了——“你呀,也就有拿两匹绢的力气吧。”以上就是北魏皇室在王朝末年的丑态。
既然提到了胡太后,那就不得不详细说一说这个和北魏灭亡息息相关的女人了。胡太后出自安定胡氏,她的姑姑出家为尼,经常出入宫廷,讲述佛理之余推销自己的侄女。于是胡姑娘就被宣武帝纳入后宫。
当时北魏的妃嫔都不愿意生太子,只愿意生诸王公主,原因在于北魏流传一百多年的“子贵母死”制度。拓跋珪杀拓跋嗣母,引钩弋夫人故事,从此成为定制,这其中可能有着拓跋氏早期母族强盛、甚至能干预君位的原因。到了宣武帝时期,这部分因素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胡姑娘不同于其他妃嫔,她热衷于为北魏王朝生出继承人来,她曾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事实上她也得偿所愿了,她为宣武帝生下了继承人,也就是孝明帝元诩。
公元515年宣武帝驾崩,胡氏不仅摆脱了“子贵母死”的旧例,而且临朝称制。胡氏对于佛教极为推崇,在佛教方面靡费大量金钱。除此之外,她还极为淫乱,迫使清河王元怿与其同房,叔嫂间俨然有实无名的夫妻。
公元519年,张仲瑀上书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使不预清品,为羽林虎贲不满。不满的军士焚毁张氏屋宇,并折辱张氏父子。当时执政的胡太后只是象征性的抓了几个闹事的,而关于考察武人的奏章却不了了之。这一幕刚好被一个到洛阳送信的邮差所目睹,他深信国家法纪已乱,从而产生了澄清宇内的志向。他就是高欢。
高欢家境贫寒,地位低微,子承父业早早的就去军队服役了。六镇军人这个称谓曾经寄托了众多北魏青壮年的光荣与梦想,但是到了高欢的青年时代,却几乎成了卑贱的代名词。这种巨大落差的形成是最值得北魏后期统治者检讨的问题。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说一下六镇了。六镇是北魏用于防备北方的柔然所设立的几个军镇。早期的六镇是建功立业之地,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可能就反映了北魏与柔然的战争,木兰受到的赏赐也是很丰厚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当时六镇的镇将必须要有从军履历的鲜卑贵族才能担任,镇兵也是从高门子弟中挑选。
但是到了北魏中后期,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一方面,北魏的对手柔然势力中衰,无力侵扰北魏,六镇兵无军功可立。另一方面,六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六镇起着翼庇平城的作用,但是首都变成位于黄河南岸的洛阳后,六镇就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洛阳城里纸醉金迷的鲜卑贵族与六镇城头戍守的兵士本来就是父子兄弟,如今境遇却天差地别。而且洛阳城里的人早已忘记了北方的族人,甚至加以打压。六镇从建功立业之地变成了罪人流放之所。这种撕裂最终摧毁了北魏王朝。
公元520年,刘腾、元叉幽禁胡太后,把持北魏朝政。朝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二人。他们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对此怨声载道。武卫将军于景谋划黜免元叉,被元叉贬职为征虏将军、怀荒镇将。
公元523年,柔然可汗阿那瓌南下侵扰北魏,六镇残破。怀荒镇民忿镇将于景不发粮廪,杀景反。怀荒镇的事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攻占沃野镇,改元真王。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就此拉开序幕。北魏政府先后三度易帅,分别以临淮王元彧、尚书令李崇、元渊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军,但与义军的交锋却一再失利。公元524年八月,六镇东西两部敕勒酋长皆归附于义军,义军完全控制了六镇地区。
在政府军无力镇压起义的情况下,北魏请柔然人当雇佣军,六镇向来是柔然人的眼中钉。柔然可汗阿那瓌率军十万入六镇与元渊合兵,最终大败义军主力,义军被迫降魏。
六镇二十万被俘兵民安置在河北三州之后,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无处就食,出现逃亡现象,二十万六镇军民再度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一时间,整个北方狼烟蜂起,北魏王朝千疮百孔。
北魏统治岌岌可危之时,重新夺回权柄的胡太后却不想着振作,反而变本加厉,朝政日渐败坏。除此之外,胡太后还与年龄渐长的孝明帝产生了矛盾。孝明帝不甘于做傀儡,于是便与尔朱荣开始接触。
尔朱荣,北秀容人,先世为契胡部酋长,曾随拓跋珪建功立业,在拓跋珪离散部落的过程中,尔朱氏的力量得以保存。到了尔朱荣父亲尔朱新兴的时候,尔朱氏势力强盛,马匹众多,每次尔朱新兴去洛阳城时,元氏诸王都竞相用奇珍异宝换取他的名马。马匹在承平时代只是贵族的玩物,到了乱世却成了重要的军力补充。
在起义风起云涌之时,中央无力镇压,为地方势力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尔朱荣就是这般坐大的。他镇压义军十分得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野心也开始滋长。他得到贺拔兄弟时曾经说得到此二人天下不足平,显然有了并吞天下的志向。
在尔朱荣风光无限之时,有一个人风尘仆仆的投靠他,那个人就是高欢。高欢在目睹了洛阳城的乱象后,回去便开始散尽家财,结纳豪杰。之前不是说了高欢一贫如洗,那他是如何摆脱这一窘境的呢?
有一日,高欢站在城头上戍守,恰好城下有一位大小姐经过,那位大小姐看到高欢后,脱口而出:“这真是我的丈夫啊!”一般情况下夸异性帅气才是合理的,但是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格外大胆了。高欢就这样和大小姐娄昭君结为连理。
不久,六镇起义爆发,高欢被这股洪流所裹挟,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等义军首领,最终他选择了尔朱荣。
高欢为尔朱荣分析了当时的状况,他敏锐的指出帝后之间的矛盾,认为尔朱荣大有可为。正当此时,孝明帝的求助信也送到了尔朱荣手上。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尔朱荣正愁没有离开山西的借口,一旦离开山西,他就将如龙入大海,再难抑制。他兴冲冲踏上了上洛之路。大军走到上党,忽然接到孝明帝私诏停止进军,尔朱荣心下狐疑,没有退兵,而是派人去洛阳打探消息,几天后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孝明帝被弑。
孝明帝的神秘死亡标志着北魏皇权的彻底丧失,此后的元氏诸帝至多只是比赛谁当傀儡时间更久罢了。
胡太后诸人毒死孝明帝后,先立孝明帝的幼女为帝,说起来这才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月余后改立三岁的元钊。清除了孝明帝的威胁后,胡太后并没有迎来太平日子,如此拙劣的把戏根本瞒不过天下人。驻军上党的尔朱荣义愤填膺,他要求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拒不承认胡太后政府同时扶立元子攸,是为北魏孝庄帝。
尔朱荣继续进兵洛阳,往日里作威作福的胡太后却慌了手脚,她选择剃发出家,躲进了永宁寺。但是尔朱荣哪管这些,洛阳陷落后他将胡太后和元钊沉了黄河。胡太后,北魏末年最有权势的女人,就这么谢幕了。她和冯太后一样多内宠,但是最终的历史评价却是霄壤之别。十余年前她残忍的杀害了出家为尼的宣武帝高皇后,如今报应不爽。
公元528年,元子攸与尔朱荣汇合,即帝位。尔朱荣以迎接新皇为由把文武百官诱到河阴,紧接着就爆发了河阴之变,千余名王公大臣被屠戮一空,黄河岸边成了修罗场。
这次事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尔朱荣兵不血刃拿下洛阳,唯恐这些大臣不服帖要以杀立威是一个理由。更深层的还应该考虑到地缘格局的南北差异以及北镇兵将与洛阳城中贵族的阶层差异。那些自孝文帝改革以来郁郁不得志的兵将时隔三十余年后反噬了洛阳城的贵族。
尔朱荣这般作为无异于与北魏王朝决裂,他踌躇满志,高欢也劝他称帝,但是铸造金人四次皆不成,当时北魏王朝凡做重大抉择时,常常铸金人以卜吉凶。尔朱荣很信任的一个巫师也劝他天时人事都不成熟。他只得重新迎回孝庄帝,叩头谢罪,率军返回晋阳。
当此时,六镇起义的余烬仍然在燃烧。河北的义军首领葛荣吞并了同为义军首领的杜洛周,一时间尽占河北全境。势力壮大的葛荣南下围攻邺城,企图打开这一通往洛阳的锁钥。
尔朱荣听说邺城被围后,亲率七千人,星夜兼程,直扑河北。当时横行河北的葛荣拥兵三十万,十分轻视尔朱荣。然而战局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尔朱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垮了葛荣大军,葛荣本人也一战成擒。在此战后,尔朱荣收降了葛荣帐下的宇文泰兄弟。
宇文氏源于南匈奴,后来融入鲜卑中,即西晋末东北方与段部、慕容部鼎足而三的宇文部。慕容皝灭宇文部,一部分宇文北走,成了契丹和奚的前身。一部分宇文则被纳入慕容部,历仕诸燕政权。后燕灭亡后宇文部入北魏,其中一支迁往武川镇,这便是宇文泰的来历。宇文氏为六镇豪杰,在六镇起义中,宇文泰的父亲和两位兄长先后战死。而宇文泰和三哥宇文洛生辗转至葛荣军中,最终降于尔朱荣。
尔朱荣对此二人又爱又怕,爱他们才华的同时畏惧他们有异心。于是罗织罪名杀了宇文洛生,宇文泰因慷慨陈述,释去了尔朱荣对他的疑心,幸免于难。
当此时,尔朱荣麾下将星云集,日后搅动北方局势的名将几乎尽在他的幕府中,贺拔岳、贺拔胜、高欢、侯景、宇文泰、慕容绍宗……环顾四周,让他头疼的分别是青州的邢杲、关中的万俟丑奴、南梁。
谈北魏末年的历史,当然缺不了南梁。这些年北魏的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南朝的皇帝却始终没变——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皇帝,文武兼资。文学上来看萧氏父子的成就比起曹氏父子不遑多让,武功上萧衍代齐建梁、韦叡的钟离之战都是值得一提的。
面对北方的乱局,萧衍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扶植南投的北海王元颢,以陈庆之为飙勇将军,率领七千兵送元颢北上争位。这种行为与北魏利用刘昶伐齐以及利用萧宝夤伐梁没什么差异。
为什么梁武帝只派了七千人呢?原因很多。其一,本着“守江必守淮”的原则,萧衍屡次在淮河流域用兵,夺得重镇寿阳后进取心并不足。其二,陈庆之并没有率领大军团作战的资格。虽然事后来看陈庆之的确有匪夷所思的魔力。
本着输了不亏,赢了血赚的精神,陈庆之小分队踏上了北上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七千人中有一人名为杨忠,杨忠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隋文帝杨坚。
让我们来看看陈庆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陈庆之在梁朝乃至整个南朝历史上都是个异类。众所周知南朝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有三:出身门第、品行学问、容貌举止。和这三点不沾边的人别说做官,就是在社会上也被人瞧不起。很遗憾的是陈庆之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人员,而且他的武功还很烂。
陈庆之自幼追随萧衍,萧衍喜好通宵弈棋,其他人都不堪忍受,只有陈庆之可以胜任。公元528年,萧衍环顾四周,名将韦叡、曹景宗、马仙埤早已故去,那么就让这个初露锋芒的陈庆之试试吧。
公元529年四月,北伐军乘虚自铚县至梁国,击败拥兵七万、筑垒九座相拒的魏将丘大千。旋于考城大败魏将元晖业两万人。五月,引兵西进,连拔荥阳、虎牢二城,一时间洛阳城内童谣唱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为避陈庆之锋芒,孝庄帝元子攸被迫北上长子。
从铚县至洛阳,陈庆之历四十七战,克三十二城,所向无敌。这也是南朝历史上最后一次攻陷洛阳城,不同于桓温、谢玄、刘裕当年攻陷的洛阳城,此次是洛阳城作为北朝都城被攻陷。
陈庆之请求梁武帝增兵,因为七千人实在是捉襟见肘。元颢则志得意满,他急于摆脱梁武帝的控制,并不愿意更多梁军北上,因此写信给梁武帝强调北方已经快要平定了,不用出师劳民伤财,梁武帝也就没有动静了。提及此事向来众说纷纭,有认为梁武帝错失良机的。但是话说回来,增兵既有可能扩大战果,也有可能扩大损失。
很快,北魏的大军蜂拥而至,洛阳城成了狂风骤雨中的一叶小舟。陈庆之也没法阻止洛阳城的易主,他化妆为僧人只身逃回南梁。
青州的邢杲平定了,南梁的北伐结束了。那就只有关中的万俟丑奴需要收拾了。尔朱荣并不想劳动自己,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辅进军关中,西魏的诞生在此已有端倪,随军出征的有宇文泰,那一年他二十四岁。原本横扫关陇的万俟丑奴遇上了征西军,就像雪狮子遇火一样,一触即溃。
原本破碎的河山竟然在尔朱荣手上被拼凑起来,北魏王朝看似也有了枯木逢春的契机。但事情的发展远远不是如此。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无独有偶,晋国的范文子也担心外战的胜利会助长国内卿族争权的气焰。北方分裂时,尔朱荣和元子攸还能和衷共济,随着北方粗安,二人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尔朱荣坐镇晋阳,遥控洛阳的朝政,他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在朝廷的要津,同时在元子攸身边密布眼线。元子攸在外廷受到权臣的威凌,回到内宫还要被尔朱荣之女即尔朱皇后的欺辱。随着境内敌人的渐次消灭,尔朱荣申请入朝,为进一步控制朝政乃至篡位做准备。皇帝与权臣距离最后的摊牌越来越近。
元子攸开始与周围近臣密谋除掉尔朱荣,但是保密工作做的不好,消息被尔朱荣知道了。尔朱荣问起此事,元子攸答:“外面的人都说您也要杀我,难道是真的?”这样巧妙的回答让尔朱荣无言以对。
但是元子攸的计划并没有中止,元子攸以皇后生子为由把尔朱荣诓骗入宫,尔朱荣不疑有他。大殿之上,图穷匕见。元子攸手刃权臣,尔朱荣血溅当场。尔朱氏残党仓皇烧洛阳城门而去。元子攸手刃权臣固然热血,然而尔朱荣之死却并不意味着孝庄帝收回实权,反而加速了他的毁灭。
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成了元子攸的梦魇,他率军攻陷洛阳,将元子攸囚禁于永宁寺,不久在晋阳的一座佛寺中将其杀害。当是时,尔朱兆占据并、汾,尔朱天光专制关中,尔朱仲远控扼徐、兖,尔朱世隆总揽朝政。尔朱氏依旧权势熏天,皇帝元恭备位而已。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朱氏覆灭的契机已经出现了。
尔朱荣生前曾经询问部众,在他以后谁可以统领诸军,众人都说尔朱兆。尔朱荣却摇了摇头,尔朱兆可以统帅三千人的部队,却没法指挥所有人,能代替他的只有贺六浑。贺六浑也就是高欢。
高欢此时羽翼尚未丰满,因此对尔朱兆毕恭毕敬,两人关系甚好。此时的尔朱兆也正有一个烦恼,之前被尔朱荣击溃的葛荣所有的六镇兵由于不堪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时常谋反,防不胜防。高欢就给他出主意用一名心腹来统领这支力量。接着高欢和贺拔允联手上演一出双簧,从而骗到了这支力量。高欢本来就出自六镇,与这些六镇兵很快就打成一片。
高欢拥有了这支力量后,就有了单飞的本钱,随后他又得到了渤海大族高氏和封氏的支持。紧接着高欢与尔朱氏决裂,于信都起兵。
公元532年,高欢以少胜多,大败尔朱兆。此战中高敖曹勇冠三军,其人向来被视为有项羽之勇。尔朱氏经此大败一蹶不振,尔朱兆逃回并州,不久穷途末路而死。
高欢击败尔朱氏,将整个关东收入囊中,他扶立元修为魏孝武帝,坐镇晋阳遥控朝政,俨然是尔朱荣二号,很不幸的是他所立的孝武帝和孝庄帝也如出一辙,都不甘心大权旁落。
成为北方第一号人物的高欢开始把目光投向关中,此时的关中掌握在贺拔岳的手上,贺拔岳遣宇文泰前往晋阳探听虚实,宇文泰与高欢就这样会面了,当是时,两人地位天差地别,谁也不知道他们将是一生之敌。高欢很赏识宇文泰,想将其留在帐下。宇文泰星夜西行,高欢的人一直追到潼关方无功而返。
回到关中的宇文泰劝贺拔岳经营关中、河西,与高欢拮抗,成齐桓、晋文的霸业,深得贺拔岳认同。此时,关陇只有灵州依附高欢,贺拔岳与侯莫陈悦联手,想要拔除这颗钉子。然而侯莫陈悦早已经被高欢所离间,不久设计杀贺拔岳。叱咤关中五年的贺拔岳就这么落幕了。
他幕府中的诸将一时间群龙无首,有主张请贺拔胜来做主帅,有主张东投魏帝的,有主张请宇文泰做主帅的。最终第三种意见占了上风,宇文泰一跃成为西军的领袖,也是除高欢外当时北方第二强的人物。
高欢与元修之间的龃龉越来越严重,剑拔弩张,公元534年,元修准备讨伐驻军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讨伐南梁。为了麻痹高欢,元修声称要攻打关中的宇文泰和贺拔胜,高欢顺水推舟,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元修到了不得不摊牌的时候,高欢依旧兵进不止。元修与高欢一战即溃,只能西行依附宇文泰。
高欢连续上四十多道奏章请元修回洛阳,没有回复,只得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从此魏分东西。高欢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
十余年后杨衒之路过洛阳,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洛阳伽蓝记》。曾经繁华的名都,历尽兵燹,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实在是让人感慨伤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