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地铁 3 号线的建设迟迟没有开展?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京地铁6号线调整走向的多次调整,导致北京地铁3号线原有规划被搁置。
总的来说,是市政规划的问题。
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4/29/content_11277350.htm其实我觉得楼上的解释并不能解开提问者的困惑。之前我自己也疑惑好久,为啥1,2号线完了不是3,而是5号线 13号线,4号线?
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份地铁规划图才大概明白:北京的这些线路是早就规划好了,名字也都已经按顺序起好了,只是一直放在那里没有修而已。
地铁三号线在15年的规划中是有的,后来由于六号线多次调整,逐渐与三号线的规划差不多平行了,预先的三号线以后肯定会有的,作为一个名字可以安在以后的规划中,但整体来看未来北京地铁的核心仍是一,二,十,以及十三号,其他路线作辐射状散开。有。看过一份非常非常古老的地铁规划图,在西直门到车公庄附近吧好像,确实有条规划的3号线。
如果你几年前坐老式的地铁车辆从西直门到车公庄的话(或者是积水潭到西直门,现在都换车了,不记得。。。),会注意到有一段车里的灯会因为线路还是怎么样的突然变暗,这时候你往外面看的话会看到一条非常深的岔道。我记得那个好像就是传说中留给3号线的。因為1號線其實是“一線”,是────────的意思!
至於後來有了環線和其他的以後覺得還是得有數字來規範一下,才換成了1號線3号线西起田村,沿阜石路,阜成门内外大街到西四,由于穿越故宫段难度太大,一论再论,为了保护文物国宝出发,原过故宫段改由北与6号线相接。2019 年西段、东段开通:田村站~西四站,张自忠路站~
高莘庄站——
本答案需要重新整理。
请暂时参考我的专栏文章:北京地铁3号线的前世今生。
——
3号线最早要上溯到1965年。当时,北京军区、北京市、铁道部联合报送了《关于北京地下铁道近期规划方案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规划方案为“一环两线”,“一环”是内城环线,即现在的2号线;两线在环线上伸出。一条起自东郊热电厂(大约在西大望路),沿长安街至永安里接环线北京站,与环线共线经过前三门大街,到长椿街连接南礼士路回到长安街,一路向西到石景山进山,相当于现在1号线的东西两头。另一条起自西直门,经白颐路、中关村、清华大学至颐和园,连接西北山区,相当于现在的4号线北段。
1973年提出了6条线的规划,其中的3号线西连香山,东连首都机场。西段为上述的西直门至颐和园线延长至香山,东段则由东四十条出城,到三环向北、东北,经酒仙桥最终到首都机场。城内段走向是西直门-新街口-什刹海-地安门-张自忠路-东四十条。当时规划在完成二期工程(复兴门-西直门-东直门-建国门)后,建设复八线和3号线。10年后的1983年规划未对3号线进行大规模的调整,1993年把东段线路拧了一下绕望京广顺南北大街(现14号线线位)后出五环再向东去首都机场。
虽然线路一直排队等待修建(首都图书馆甚至可以查到当时做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但是由于一系列工程耗时太长(尤其是复八线一修修了10年),加上申办2000年奥运会未成,3号线最终并未如期建设。最终,在1999年版线网规划里,3号线被第一次肢解,西段白石桥以北归9号线(2002年改给4号线),3号线改沿西外大街继续向西到西四环四季青桥;东段到首都机场的任务改给13号线支线(这一段最后也未修),3号线在来广营就设置终点(和现在14号线基本一致)。
2002年线网规划又作调整,由于此后开始大规模修建,这一版基本上是现在地铁线网的雏形。其中4号线改到了现在的位置即西单-新街口-西直门-白石桥-中关村的走向,所以3号线西段走西外也被放弃,改到了车公庄大街,而东段酒仙桥和望京给了新增的西南-东北斜穿线路14号线(最后斜穿也没有成,改成了L),3号线代替10号线支线前往东坝。此时的3号线已经改成了从西四环沿平安大街一路向东最终到东坝的走向。
2004年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为了让6号线衔接S1线市郊铁路(这条线改成了磁浮,一列车只能载560人,运能不足,市区段最后取消改成6号线继续延长),6号线和3号线在地安门拧了一下,西边6号线走平安大街3号线走阜外;东边3号线走平安大街6号线走朝外,同时还和8号线换乘。
6号线规划方案研究期间认为地安门三线换乘困难,把环线点改到了西二环外三里河路的甘家口商场。这一版规划只需扔“甘家口商场 3号线”给google,随便都出结果。
此后又由于北海故宫文保压力,将6号线和3号线的交汇点改到了五四大街,6号线最终按这一方案实施。8号线线路同时又做了微调,最终在东四和中国美术馆之间形成8-3-6-5四线换乘。
3号线在这一阶段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沿线重要的功能区(西段三山五园旅游区、中关村科学城、西外大街,以及东段酒仙桥、望京、首都机场)在1999和2002两次规划调整中被置换给了其他线路,而获得的平安大街沿线相对于周边功能区来说,优先级要低得多。和同方向相近的6号线相比,西段可能3号线略占优势,但东段3号线只有东坝(当时东坝也是规划远期实施),6号线则有CBD和通州新城两个重量级影响因素,作为决策者一定是会选择6号线而舍弃3号线的。
所以3号线才会拖到今天。
2000年以前的各版本规划参照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编《北京地铁发展史》。
参考资料:
[1] http://123.127.171.216:8080/clcnopac/detail.action?marc_id=37865&cat=df&dbid=&unique=37865_df&keyword=null人人上看到的一篇日志,转过来了
也谈北京地铁:(一)北京没有三号线
http://blog.renren.com/blog/311690293/922706232
谢邀~事实上今年地铁3号线已经开始总体方案设计了,但是路由和之前规划线网不一样,3号线基本平行于北二环,预计2019或2020年开通,今年同期开始总体方案设计的还有12号线、17号线、房山线北延!重庆是先有的二号线 三号线 一号线 六号线。。写在前面:
最近看到央视在做“开往春天的地铁”专题,很赞。每个城市的地铁都是这个城市的血脉,而北京地铁作为全世界仅次东京的地铁网络,无疑是血脉中的大动脉。临时起意,决定用几篇短文记载一下这条动脉中搏动着的血液和细胞,纪念一下属于每个分子的简单的梦想。
行文写作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地图和史实,个人作战精力有限,没法完全核实,如果有了解的更详细的请私聊我,我会予以补充修改。
另外,感谢“四九城工作室”,他们给了我写作的冲动。帮忙打个广告,想知道有关北京的最详尽信息,请关注微信“四九城工作室”公共账号。
谈及北京地铁,多数人关注的是拥挤的人流、偶发的故障和快节奏的生活,却少有人关注这片巨大的地下宫殿在构思时的精巧。人人上有一篇热门分享——《北京地铁的隐藏线路》,这篇老文引起了长期混迹地铁论坛的笔者一点兴趣。在这里决定陈述几个有关北京地铁的规划史实,精力所限决定以连载的形式放出来。本人不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只是对城市规划史有一点了解,但求方家轻点下嘴,多多指教。
1、北京没有3号线
这个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没有?
首先要说明的是,地铁线路的编号,并不是按照开工时间确定的,而是按照规划局上交的规划方案中的编号决定的。而规划局的方案当中,编号顺序一般体现的是规划中的优先顺序,但是这种顺序不一定是绝对的;很多时候编号也受到历史的影响,以前很重要的线路,在十几年后未必还有当年那么重要。
那么北京为什么没有3号线?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北京3号线原计划走文津街,会经过中·南·海北门,于是悲剧了。但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明明应该是6号线经过中·南·海北门的……那么,为什么3号线最后遭殃了?
需要引用另一个事实。比较了解北京地铁的同学应该知道东四十条地铁站的下面是修了一个换乘站的,前几年能走的时候下去看,会发现整个站内装潢完整保持了80年代的风格,除了一个人都没有之外,和1、2号线的差别接近于零。那么这个“幽灵”站台是给谁修的呢?就是给3号线。
曲折的站台通向一段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历史
贴一张北京地铁1998年的规划:
1998年地铁规划(局部)
如你所见,图上浅绿色的这条线路就是3号线,起于现在的西四环四季青桥,终于朝阳的望京地带以北,共24站。这条线路蜿蜒曲折,一路经历各种核心地带,应该是北京北部的一条主干线。
(在这里插一句,有人说东四十条地铁站地下修的预留线是给机场线修的,这也有道理,因为原来1984年的3号线规划正是要通往原定开通时落成30周年的首都机场。摘一段老报道:
……规划了12条线路,总长度310公里。这12条线是:1线:西起石景山苹果园站,向东至八王坟,在东达通州,是贯通市区东西的快速客运通道。现已经全线开通;2线:北京城的环线,沿原内城城墙布置呈环状;3线:西起香山地区的镶红旗,经颐和园、中关村、动物园、西直门、地安门、工人体育场、水碓公园、酒仙桥、望京新城、首都机场,全长48公里……
尽管手头没有图,但按照里程数推算,完全建成后3号线全线将至少设置40站!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宏伟的一个计划!)
那么为什么这条线居然没有修?
我先不说,给大家贴一下6号线的初期规划图:
与3号线相对应的是,6号线的走向和现在的6号线基本无异,从海淀五路到草房。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前文提到的“敏感地点”,而且,在那个敏感地带6号线原计划连设三站,可谓“闷声作大死”的典范。那么,为什么3、6两条线同时延期开工?而在两条线同时延期的情况下,3号线建成更晚?
必须要明确的一个大背景,是自80年代末期以来超过10年的经济紧张局面。熟悉共和国经济史的同学们都知道直到分税制改革之前,国家是没有力量修筑大工程、大项目的,而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此前被鼓励的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成为了“反面典型”,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想修建公共交通工程都十分困难。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应在80年代与2号线先后开工的3号线被拖延了下来。
然而,这仅仅意味着3号线不能如期建成,却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被夺线”、迟迟不能开工的原因。而导致3号线流产的真正元凶,出在望京、通州和回龙观、上地的发展时间上。
北京的几个卫星城当中,望京应该说算是兴起的比较早的一个。在首都机场建成后,不少韩日侨民聚居在这个地方,慢慢形成了聚居群。而通州的兴起稍晚,在京通快速路建成之后,相对方便的交通慢慢的让一部分在三环内买不起房子的人和旧城改造中的还迁户移到了这里。应该说,这两个聚居区相对来讲是比较自然地形成的。
而回龙观和上地则完全不同。回龙观(包括更东面的天通苑)因为老城拆迁和“睡城”而闻名,大量的老城住户住到了这里;而上地,则是因为国家建立中关村软件园的行政命令,导致了产业集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IT公司,把绝大多数毕业大学生拴在了这里,让距离这片地方更近的回龙观成为了北京最大的“睡城”。无论是老城改造还是软件园,总的来说都是在强烈的行政力量影响下发生的聚集效应,这和通州、望京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说一句,之所以回龙观成为了北京老城住户还迁的首选地带,其中一个原因是回龙观村的周围原先是清河农场,用来做劳教基地的地方;后来正值房地产泡沫期间,由于某后来落马的市领导公子要在这块地方搞房地产,因此清河农场成为了未来北京市的卫星城重点。当然,世事白云苍狗,后来在回龙观新城规划真正浮出水面时,那位领导和房地产的大势跌宕,已经不是他们当初能预料到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修一条通过回龙观、天通苑的地铁,远比修一条通向望京或者通州的地铁来的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在此前从未规划过的情况下,在1998年的规划中增加了13号线,也就是现在颇为坑爹的城铁。因为这条线路从来没有在此前的规划当中出现,其他线路是没有和它的换乘计划的,因此,最长/最坑的几个换乘站——望京西、知春路、西二旗以及西直门全部出现在了这条线路上。也正是因为这条地铁此前全无规划,因此,这条地铁线路的花销一下占走了当时城建部门的大部分经费,加上同时地铁八通线也在修建当中,开工其它线路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三号线的建设就停滞了下来。
看看13号线设计时的思路,何等毒辣!既然钱不够就修一条通过所有重点地区的地铁,管他挤不挤呢……
那么,为什么之后三号线的建设一拖再拖?原因在于为了奥运建设,各条地铁线一系列的走向变更让北京地铁呈现出了“西多东少、北密南疏”的局面。在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市给予国际奥组委的“改善交通”的承诺必须要实现,因此,围绕着奥城地区,北京市花大力气建设了超过6条地铁线:机场快轨,方便机场到市内交通;4号线(改线),串联市中心和部分位于大学的奥运场馆;8号线(奥运支线),直达奥运会主赛场;10号线,引导由8号线出来的客流到达中关村和国贸新CBD;5号线,平衡4号线,同时分担机场线的压力……在这样的建设中,3号线的西段被4号线夺走,而东段则归属于机场快轨,联络东西的作用完全失去。
北京地铁“2008说好的承诺”。不过,四号线和九号线两条线颇费了建筑人员一番心思, 十号线则因为赶工期出过多次重大事故。
而与此同时在八通线建成之后,通州新城的崛起速度远比望京来得迅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通州由于未来的地铁线的原因,吸引了不少外地来京的定居者在此买房安家;而望京在同一段时间,则由于地面交通的严重缺陷,直接被通州比了下去。很多时候事情是呈恶性循环态势的,当望京出现问题时,较高的房价和较差的生活状态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反而推动了望京背后的顺义的发展:同样靠近机场,房价更加便宜,居民也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治安相对较好,种种的原因让北京政府认为,与其修一条望京通往市区的地铁,不如直接修一条地铁,把望京、顺义和市区串起来,这就催生了地铁顺义线。在这条线建成后,3号线的独特地位几乎已经完全失去,因而在2003版的地铁规划图里面,3号线迟迟得不到批复。在此之后,北京市的精力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南部的开发和亦庄、房山两个后发卫星城的建设,3号线的规划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挤归挤、骂归骂,对于被政府强力赶出四九城的部分北京人和寻求更好生活的新北京人来说, 八通线承载着他们太多的生活寄托。不过讽刺的是,这些寄托在四惠站不得不先行中止,然后全员换乘。
最后给予3号线致命一击的是地铁2010年规划。在这份规划出台之前,北京市的格局又出现了变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通州新城的范围扩大,由京通快速路向北发展到了朝阳路乃至燕郊一带,因此,在这个时候帮助本就堵得不行的1号线修建一条分担压力的辅助线路成为了必须。按照此前的规划,这条线路无疑应该是6号线;但是因为6号线敏感的走向,它是不可能按照原有规划进行修建的。所以,规划局对六号线的走向做出了调整:东部走朝阳北路,方便周边房地产开发“拉动内需”;西边终点海淀五路居不变。这样的调整,意味着六号线在西面要从阜成门外大街移到了车公庄大街以绕开北海;过了北海之后需要折向南去走朝阳北路,也就催生了拐弯的那个点——南锣鼓巷站的独特布局。大家如果有机会到南锣鼓巷站坐车的话可以看一看,在那一站六号线的两个方向分布在两层站台上,在北京地铁中绝无分号。
南锣鼓巷站独特的“双层换乘结构”
但这样的线路走向,一下就把三号线生存的空间彻底掐死了——对于这条东部、西部走向都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的线路来说,中部被其他线路夺走意味着存在意义的彻底丧失。但事不遂人愿,2010年六号线全线动工之后,三号线似乎很难再出现在北京地铁当中了。在2011年,有人猜测,三号线或许会彻底消失。
以上就是北京为什么没有三号线的原因。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在2015年的地铁规划当中出现了地铁三号线。届时,三号线将以东西加密线的身份登场,在最敏感的皇城根-新街口-什刹海区域,它将以与六号线“共线”的奇葩方式开通。但在2017年直至很远的一段时间之内,三号线将以东西两段的断头形式运营。这个难言完美的结局,也算是从80年代末就开始传言建设的3号线给人们的一个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