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价90亿,新式茶饮与咖啡混战,瑞幸咖啡在想什么?
喜茶,新式茶饮的代表品牌。7月8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喜茶即将完成一轮新融资,重量级玩家腾讯、红杉资本领投,估值达90亿元。这是目前,新茶饮领域公开拿到的最高估值。消息传出后,腾讯、红杉、喜茶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评。
喜茶,咖啡,新式茶饮
巧合的是,瑞幸咖啡在当天下午宣布,正式进军新茶饮,和喜茶正面开火短兵相接。
新式茶饮与咖啡的混战
新式茶饮,其实就是从奶茶塑造出来的新概念,基本的核心产品就是奶茶,和瑞幸咖啡的“咖啡新零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行业变成了一个无壁垒的状态,不只是专业性方面,在产品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今天的新式茶饮与咖啡的混战状态也是完全可预知的。他们强调的是运营模式,而非产品文化,无论将来加入哪种产品系列,都是不奇怪的。
那么,最终,喜茶、瑞幸咖啡以及星巴克咖啡,会不会将产品系列拓展到与塞纳左岸咖啡这样的咖啡西餐厅一样呢?虽然餐类产品再零售方面不如饮品那么好做,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比如肯德基、麦当劳。
在笔者看来,喜茶、瑞幸咖啡,尤其是后者花费巨大的成本积累了大量用户,它的野心绝不会只止步于咖啡和茶,当这两个领域消费相对稳定或者上升空间停滞之后,一定会向着其他产品品类拓展,充分利用自己的用户优势,增加营收。目前,就连承诺不售卖餐类产品的星巴克,也开始提供如汉堡、肉卷类的餐类产品了,难道最终形态会是“餐厅新零售”?
如何与行业头部品牌竞争?
上面我们也说了,由于模式不同,如喜茶、瑞幸的产品标准趋向于快餐的标准化操作,产品的制作人员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没有太多的专业性壁垒。而这就是雨头部品牌竞争的核心点—特色的创意产品,主动生成专业壁垒,尤其是咖啡,咖啡豆可以研发出非常有特色的风味。
目前很多的咖啡馆,都开始成立了自己的烘焙工厂或者自己烘焙,为了就是提供一些独有的特色风味咖啡,产生差异性,维护好一部分优质顾客,提升复购率,上海的独立咖啡馆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像塞纳左岸咖啡这样的本土咖啡连锁品牌,也在云南建设有自己的咖啡种植、烘焙基地,不断为品牌的终端咖啡店提供特色的风味咖啡豆,实现差异化。
据笔者了解,很多所谓的进口咖啡豆,其实都是从云南低价进口,然后加工完再高价卖回国内。不仅如此,咖啡豆这两年的价格一直走低,很多国外的咖农都砍了咖啡树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了,大量低质咖啡豆在市场上流行,咖啡豆处理专业性也很差,如果情况不改观,在产品方面,精品烘焙咖啡馆与零售类咖啡区分将更加明显。
除了单品咖啡特色风味的研发,在其他方面的创意也可以深入。搭配的辅料,咖啡杯,外观,口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尝试,这类产品的不断补充,往往会给咖啡店经营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做不成全国连锁的大品牌,做个地区连锁也很不错不是吗?
新式茶饮与咖啡混战,咖啡馆是否还有市场?
有行业的朋友曾经算过:一线城市的100㎡咖啡馆,要想达到盈亏平衡点,平均每天需要卖出200多杯咖啡,那么问题来了,这个“200多杯”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是多,还是少?
北京工体的漫咖啡,虽然没有具体去问过他们的营业额状况,但是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蹲点观察,至少店里面一层几乎都是满的,二层人略少,可能在前期的消费者流量估算上有偏差,如果面积规划再合理点,我想盈利是肯定没问题了,即便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二层是略少,而非空着。
漫咖啡
塞纳左岸咖啡河北一个县级市的咖啡馆,建筑面积100㎡,月营业额平均20w。所以,市场是有的,但是变化是要求越来越高,连锁咖啡品牌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塞纳左岸咖啡,咖啡店加盟
就如同IT行业程序员,10年前能做个网站就是牛人了,现在培训班刚出来的学生就能做,做网站已经成为了最初级的技能了。而如果你可以根据业务以及客户,策划一个转化非常好的网站,那么这样的人又是市场紧缺的,最终问题还是落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差别。
制作一杯咖啡,甚至是颇具技术含量的咖啡拉花,培训几个月也都会了,想要生存就需要深入的技能以及横向的辅助技能学习。比如产品研发、运营。为什么像漫咖啡、塞纳左岸咖啡这样的连锁品牌能生存的很好,原因就在于品牌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以及专业团队,团队会不断更新专业能力,会跟着消费者的变化,进行品牌的升级迭代,多数独立咖啡馆达不到这样的能力标准,淘汰也是必然。
写在最后
喜茶是品牌驱动渠道,瑞幸是渠道驱动品牌,他们的成功都有着特殊性,尤其是在切入的时间点上,难以复制。想要取得成功,还是要基于自身,基于消费者,进行服务与产品的提升,产品横向跨界(要了解消费者接受度),产品的深度挖掘,产品特色创意挖掘,周边流量产品,进行有效的搭配,必然会对咖啡店经营效益有积极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