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营销型网站建设 >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发布时间:2019-09-12 16:33:53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下面选了最近十年里,十位名人所做的毕业演讲。那么多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只想告诉你一件事:面对迷茫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找不到自我怎么办?前不久,斯皮尔伯格为哈佛大学的毕业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下面选了最近十年里,十位名人所做的毕业演讲。那么多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面对迷茫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


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找不到自我怎么办?


前不久,斯皮尔伯格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一开头他就表明,自己在14年前才从大学毕业,因为大二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好莱坞环球影城的梦想 offer,便果断选择辍学了。

他说:“我辍学,是因为我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知道“我是谁”。而那也是很多人毕业后即将要解决的事:角色定义时刻(character-defining moment)

为什么会不知道“我是谁”?

“在人生的前25年中,我们被教导要倾听他人的声音。父母和老师用各种智慧和信息填灌我们的头脑,老板和导师也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告诉我们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常,这些权威的声音听起来很有道理。”

斯皮尔伯格说,点头同意他人的观点很简单。甚至,高中时期的他一度就让那些声音定义着自己,那正是不知道“我是谁”的原因。

他决定改变。“辍学后,我的世界观来自于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而不是外界所教导的东西。”屏蔽了一定的外界声音,他早期的电影几乎都反映着自己最关心的价值观。而那也让他意识到,制作电影就是自己的使命。

所以,他的建议是: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直觉才会到来。

“你的直觉与意识不同。它们通常一起出现,但仍有区分:你的意识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而你的直觉则会提醒,‘这是你能做的’。你要听从直觉,做自己能做的,而那就是最能定义你自身角色的东西。”



2

娜塔莉·波特曼

没有经验能把事情做好吗?


娜塔莉·波特曼的经历大家应该不陌生吧。9岁就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演员,一边拍戏一边读书,还以全A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最后获得心理学学位毕业。

2015年时,她返回母校做毕业演讲,用那部大家熟悉的《黑天鹅》讲起了自己的“无经验”。

波特曼回忆说,当导演问她能否出演《黑天鹅》中追求完美的芭蕾舞者时,她觉得没问题。可开始拍摄后,却发现自己的舞步远远没达到电影要求的水平,这让她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她坦诚地说,接受这个角色并不是出于勇气,而是出于“无经验”,那类似一种“无知”,让她意识不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挑战。

“如果知道自己的局限,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最后,这次冒险成了我最好的一次艺术体验,也是最棒的一次人生经历。”


执导第一部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时,波特曼也处于“无经验”状态。那是一部对白全是希伯来语的片子,她既要出演,又要担任编剧。她说自己“毫无准备,本该害怕这一切挑战的”,但“无经验”也成为某种独特的自信,帮助她完成了这一切。

她要说的是:“你的无经验是一笔财富,会让你用最本能、最不受局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每当着手新事物时,你要么让这种无经验将你领上他人走过的道路,要么就让它帮你开拓属于自己的道路,就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3

谢丽尔·桑德伯格

该如何选择一份工作?



今年,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典礼演讲,分享了丈夫意外去世后,自己从“死亡”这件事中学会的道理。回顾可戳:请同我学习死亡,就像个孩子那样。

这里想复习的,则是她在2012年时为哈佛商学院所做的毕业演讲。桑德伯格谈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该如何选择一份工作?

2001年时,桑德伯格离开政府职位,想在硅谷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没有赶上好时机,因为硅谷的小公司都倒闭了,大公司忙着裁员,泡沫已破灭。有一个CEO甚至直接告诉她:我们不可能考虑雇佣你这样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桑德伯格手里握着几份 offer。该怎么选择呢?她仔细比对了每一份工作的任务、角色以及公司情况。其中有一份 offer 是去谷歌做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在那个时候,没人相信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能赚钱(谷歌成立于1998年),而且,其他公司 offer 的职位也比谷歌的这份来得高级。

在桑德伯格犹豫不决的时候,刚成为谷歌 CEO 的埃里克·施密特让她“别傻了”。埃里克说:“坐上火箭就对了。当公司迅速成长并有着重大影响时,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一起发展。如果公司发展不快、也没什么重大影响力时,瓶颈和办公室政治就来了。如果你有机会坐上火箭,不要管位置在哪里,坐上去就对了。”

六年半后,她离开谷歌,但没有忘记这条忠告。于是,她选择了 Facebook,接受了现在这份工作。当时有人问桑德伯格:你为什么要去为一个23岁的小孩儿工作?

她的答案是,职业发展不再是传统的爬梯子模式。

“当你们从商学院毕业并开展事业时,要寻找机会、寻找成长、寻找影响力、寻找前景。调整岗位、降级、升级、离职都没关系。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完善一份简历。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来评估一份工作,而不是关心别人给你的岗位等级。做一份真正的工作。接受绩效要求,成为团体的一部分,做一份运营工作。不要计划太多,也别期望迅速升职。如果像你们这么大时就规划好人生的职业,我会错过现在的事业的。”



4

罗伯特·德尼罗

被拒绝了怎么办?


身为奥斯卡影帝,拥有《教父2》、《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美国往事》等多部口碑作品,这样的罗伯特·德尼罗却在2015年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毕业典礼中,分享了自己被拒绝的经历。

他告诉毕业生,“你们完蛋了”。“一扇崭新的门正在为你们开启——一扇充满拒绝的门。那是没办法避免的!”


德尼罗提起当时最近一次被拒绝的事。他去试镜了电影《塞尔玛》中马丁·路德·金的角色,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那个角色就是为他而创作的。“但导演显然不这么想”。


这不是最惨的“被拒绝”。德尼罗曾七次试镜电影《战鼓轻悄》(Bang a Drum Slowly),先是试了试其中一个角色,又面试了导演和制作人的职位,之后又回去试镜了另一个角色……就这样折腾了一通,还是什么也没捞着。


还有一次,他去试镜后被剧组召唤回去了。德尼罗确信自己要拿到那个角色,结果是,他再次被拒。不过德尼罗能够理解了,他发现这不是自己的错,“只是导演心中有了另一类人选罢了”。

面对一群艺术生,他解释说,演员的工作就是协助导演。“你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导演从你的试镜中看到了适合他们想法的东西。你可以抓住机会稍作发挥,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导演的……”


“而导演、制片人的权力并不来源于他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来源于信任、尊重、想象力和协作。”


所以被拒绝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不需要过度反省。


德尼罗建议说:“就算没有得到那个角色,只要你尽了最大努力,就可以了。”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能换来好结果。


他也分享了自己给孩子们的建议:“我鼓励他们去尝试各种机会,保持内心的开放,去体验新事物、新观点。我告诉他们,不去试一试就永远不知道结果。”



5

彼得·蒂尔

如果偏离了“人生轨道”……



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 PayPal 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硅谷创投教父”。可这样一位写出《从0到1》商业哲学的人,一开始为自己规划的人生轨道是:成为一名律师。


今年在美国汉密尔顿学院,彼得·蒂尔为毕业生演讲,分享了自己的那段经历。

蒂尔选择去上法律学校,虽然不知道律师到底要干嘛,但毕竟学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舒适圈。他也确实一路学霸,从高中升到大学,通过各种考试,最后进入了纽约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可是,那里却和蒂尔想象的不一样,“外面的人想进来,而里面的每个人都想出去”。


这种感觉是不是有些熟悉?


七个月零三天后,蒂尔离开了,让所有同事都很吃惊。因为,要下决心离开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难了……毕竟这是他们通过激烈竞争得到的第一份工作,一份好工作。


离开律所,蒂尔去面试了最高法院的职位,然而他失败了,他觉得“那就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可是十年后,当初帮他准备最高法院面试的一位老朋友竟然问蒂尔:“你现在是不是很庆幸自己没得到那份工作?”蒂尔才想明白,如果不是那次失败,他就不可能偏离从中学时就定下的职业生涯,也不可能搬到加州去创业。

他说:“回看我曾经想成为律师的决心,那其实不像是对未来的计划,更像是对当前状态的屈服。面对父母、同伴和自己的疑问时,(成为律师)那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似乎有了它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我的人生轨道将完美展开。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上这条‘人生轨道’,却不去想它将带我走向何方。”

最开始创立 PayPal 的时候,蒂尔发现,越是资深的银行家,就越确信 PayPal 无法成功。结果呢?

“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人生中限制最少、禁忌最少、恐惧也最少的阶段。不要浪费你的无知。走出去,做一些你的老师和父母不会去做、也从未想过要做的事。”



6

史蒂芬·科拜尔

一定要死守自己的梦想吗?



“扣扣熊”史蒂芬·科拜尔(Stephen Colbert)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一向幽默,以其喜剧式的表演风格闻名。但曾经,他的梦想是表演莎士比亚的剧目。

2011年时,他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做毕业演讲,谈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在进入西北大学之前,他在弗吉尼亚的一所很小的大学里攻读哲学。他想让自己转到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戏剧。那时候的他简直爱死戏剧了,“我不只是想出演哈姆雷特,我想成为哈姆雷特。”

但是,当他在西北大学遇到导演 Del Close 时,他对即兴戏剧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和认识的喜剧演员一起演出,然后成为了美国喜剧中心频道的记者,慢慢有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现在的他做着电视,当着表情包,这似乎已经远离了当初站在戏剧舞台的梦想。

基于自己的例子,他为毕业生们熬了一锅黑鸡汤:

人们告诉你,要跟随自己的梦想。但是,要是那个梦想很蠢怎么办?比如,25年前(也就是22岁时)的史蒂芬·科拜尔和两个男人三个女人一起住在北边,住在,我现在知道那是一家妓院。他梦想着独自生活,要留大胡子,住在宽敞的 LOFT 里,穿着和服,地上有榻榻米,还有一个不断沸腾的茶壶。他会为街上无家可归的人表演莎翁的剧目。

而今天,我没有胡子,是一个住在郊区房子里的父亲,穿着没熨过的卡其色裤子,以讲安东尼·温纳(Anthony Wiener)的笑话谋生。我爱这种生活。谢天谢地,梦想是会变的。如果我们都死守着第一个梦想,这个世界恐怕到处都是牛仔和公主了。”



7

杰夫·贝佐斯

“选择”是一件比聪明更难的事


2010年,亚马逊 CEO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分享了一件事:你的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小时候,贝佐斯常常和祖父母一起度暑假,帮忙做一些牧场里的杂活。贝佐斯和祖父母的关系很好,会一起看电视剧,“我很爱并且很尊敬他们”。

然而在一次公路旅行中,贝佐斯无法忍受祖母吸烟的味道。他决定用自己曾经看过的广告语来做一次算术,那条广告语是:“每吸一口烟,你的生命就少几分钟”,他记得是两分钟。于是,贝佐斯立刻计算了祖母每天吸烟的数量,预计了她一根烟需要吸几口……完成后,他拍拍祖母的肩膀,骄傲地宣布:“如果每吸一口烟少活两分钟,您已经失去九年的生命了!”

那预想中对自己算术技巧和聪明头脑的赞扬并没有来到。祖母突然开始哭泣,祖父静静地看着贝佐斯,说:“杰夫,有一天,您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后来的杰夫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是因为善良是一种选择,而聪明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你会为自己的天赋而骄傲,还是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呢?”

他接着说起自己创办亚马逊的经历。那年他30岁,结婚一年,见到网络以每年2300%的增长速度在迅速发展。他准备辞掉工作,去做一件疯狂的事。贝佐斯也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上司,他要在网络上卖书。但他不确定是否会成功,因为很多创业公司都失败了。

那位上司倾听了很久,最后说道:“那听起来是一个很棒的想法。但是,对那些没有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说,这个想法更棒。”


贝佐斯给了自己最后48个小时来考虑这个艰难的决择,最后接受上司的逻辑,决定去试一试。


“如果有了决定却不去放手一搏,那一定会让我追悔莫及。”他肯定地说,自己现在骄傲的,是当初那个选择。

“明天,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你会怎么运用自己的天赋呢?你会做什么选择?你会依赖惰性还是追随热情?你会循规蹈矩还是听从内心?你会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充满奉献与冒险的生活?

……

你会不顾及他人地去展现聪明才智,还是选择善良?”


这是贝佐斯提出的问题。



8

J.K.罗琳

从失败中获得安全感


在2008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罗琳回顾了自己又穷又惨的那段时期。

上大学时,罗琳的父母希望她学一个更有用的学位,可罗琳想攻读英语文学。“在这个星球的所有专业里,父母大概觉得没有比研究古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那恐怕连一个独立卫生间都赚不到。”

接下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曾经很穷,那并不是很高贵的经历。贫穷勾起了恐惧、压力,有时还有绝望。那意味着无数羞辱和艰难。而靠自己努力摆脱贫穷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只有傻子才觉得贫穷很浪漫。


所以,她最害怕的事情不是贫穷,而是失败。

什么是失败呢?罗琳觉得,或许对面前这一批哈佛学生而言,他们的失败在别人看来已经是成功了。

“毕业后仅仅七年,我的失败如同史诗。一次无比短暂的婚姻迅速破裂,我失业,是一位单亲妈妈,简直就是现代英国人中最穷的那个,除了流浪汉。……从各种标准来说,我就是我所认识的最失败的人。”

“我也不打算告诉你们失败是有趣的。那段生活很黑暗,……我不知道黑暗期还要持续多久。”

“所以,我为什么要谈论失败的好处?仅仅是因为,失败意味着脱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不再欺骗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我开始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唯一关心的事情中。如果不是因为从没成功过,我可能就不会坚定地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我完全自由了,因为最糟糕的已经经历过了,而我还活着。我还有女儿,还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巨大的想法。人生的最低点,成了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

失败给予她安全感。


如果回到21岁,罗琳会对自己说:“真正的幸福在于明白生活不是由一串成就组成的。你的资质和简历,那些都不是生活。……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知道这一点会让你度过人生的跌宕起伏。”



9

安德鲁·豪斯顿

失败没什么大不了,你只需要成功一次


安德鲁·豪斯顿是云存储公司 Dropbox 的创始人和 CEO,创业时也还不到30岁。2013年,他返回自己的学校麻省理工大学做毕业致辞。

豪斯顿说,很多人在毕业时都感到“没准备好”,其实,他觉得自己从未“准备好”过。他回忆起24岁收到投资人第一笔打款时的感受:“那就像过圣诞节!……看着自己的银行账户从60美元变成120万美元,我真是一阵狂喜。”

可有一天,投资人决定撤回资金,他陷入了“从消防栓里喝水”的局面。但是他说,如果一个阀门关闭了,再去找另一个消防栓就好了。

人们可能会以为创立 Dropbox 是豪斯顿人生中最兴奋、有趣的一件事。可是,他说:“我之前没分享的,是那些耻辱、崩溃、痛苦的经历。我甚至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

可是,没人的生活可以达到满分啊。“在学校里,也许每个错误都会影响你的成绩。但在现实世界,如果你没有遭遇急转弯、没有撞到过警戒线,那就说明你的前进速度太慢了。你最大的危险不是失败,而是太安逸。”

他列举了两个失败例子:“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公司想为交通灯开发软件,乔布斯的第一个公司则是制造塑料口哨、好让人拨打免费电话的。他们都失败了。”可是,这两个人现在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失败有造成什么影响吗?

那就是豪斯顿最喜欢当下社会的一点:“你不需要累积并背负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前进。从现在开始,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需要成功一次。”



10

阿里安娜·赫芬顿

剥夺自己睡觉权利的人谈不上成功


作为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是公认的网络媒体女王。但她也曾经历过失败的婚姻,也曾尝试竞选加州州长(最后退出了),2005年时才通过创办《赫芬顿邮报》获得成功。


在赫芬顿看来,什么是“成功”呢?她不愿意单纯用金钱与权利去定义成功,她说,“你可以睡到成功”

不要想歪,这里的“睡”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睡”。2007年时,赫芬顿本人曾因为缺觉而晕倒,头磕在办公桌上,颧骨断了,右眼还缝了四针。她说,睡眠不足不仅仅影响健康,还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效率以及决策能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以及三里岛事故,这些后果多多少少都和睡眠不足时所做出的决策有关。”

于是,她在《赫芬顿邮报》的办公室里设置了两个“午睡房”。“一开始我们的记者、编辑以及工程师都不敢去午睡,害怕别人说他们偷懒。我们应该换一换办公室文化啊,应该去指责那些拖着疲惫身躯工作的人。”不过后来,大家慢慢接受了这个充电模式,她在考虑是否要开设第三个“午睡房”。

赫芬顿也回想起12岁时,一位成功希腊商人来家里做客,激动地谈着自己争取到的了不起的合约。然而他本人的精神状态却差劲极了。赫芬顿的母亲说:“你事业上或许拥有很多本钱,但你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资本啊。你的健康银行存款是有限的,而你却在不断提取。如果不存入一点什么,你很快就会破产的。”

所以,别再追求“凌晨四点的北京、洛杉矶、哈佛大学图书馆……”,好好睡一觉吧。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睡够了才有精神给自己打鸡血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

Lens-知乎、Lens-专栏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在我上学时候,同学妈妈的一句话让我谨记多年,并受益匪浅,这句话同样分享给大家。

那个阿姨说:孩子啊,哪有事事顺遂的时候,开心的时候,做点平时觉得困难的事,不开心的时候,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就能熬过去了……

受大众鸡汤的影响,我以前以为迷茫是因为自己无能,想要得太多,付出的又太少,梦想和能力不匹配,所以觉得迷茫。

“你说你迷茫?少年,你告别上午十点的被窝,坚持英语晨读一个月你肯定就不迷茫了。
迷茫个屁啊,矫情!去读书,去奋斗,去变美撩汉,你迷茫是因为你懒好么!知道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长什么样么?知道半夜三更的洛杉矶长什么样么?你有资格说迷茫,迷茫个鬼。去努力啊!”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眼熟,看起来是不是很打脸又打鸡血?

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以前也阶段性地迷茫,一迷茫就去打鸡血,然后奋斗三天,然后又陷入迷茫。于是有段时间就在迷茫,鸡血中循环。

事实上是,盲目努力,一点用都没有。

你看周围的学霸每天去图书馆背单词杀GRE,他怎么就不迷茫。你看那个就职达人天天早起跑实习,他怎么就不迷茫?

因为首先,他们一直有一个可以看得到回报的短期目标驱动。

做同样一件事情,对于内心驱动力差不多的人来说,回报更清晰的人行动力绝对更高,迷茫度更低。

比如,同样两个学霸去背单词考G准备出国,学霸A家境殷实没有经济压力,不用考虑学费和奖学金的问题。学霸B家境窘迫,申请上了也不一定读得起。


然后过段时间你会发现,学霸A仍旧每天开开心心地去背单词的时候,学霸B开始迷茫了。

是学霸B不够努力么?不是,是因为出国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学霸B来说更加低,目标驱动更小而已。
因为即使申请到了也不一定读得起。

所以,解决的第一个方法是,设定合理的目标,让来自外界的目标驱动更强。

方法可以是:
1,调整目标期望值,让其刚好在可以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
2, 分解目标,用短期的阶段性小目标代替高远的模糊的目标。

鸡汤没有一点用,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甜头才是最大动力。如果外界没有人给你甜头,你就自己给自己奖励。

好了,你终于设定好了合理的阶段性目标,不求三个月把托福从60分刷到110了,你说,先来个80分再说,或者先赚个一个亿再说...

外界目标驱动设定得很合理了呢~

但是为什么背单词背了一个星期,又开始迷茫了。人生好累.....

那么这就要从第二个方面着手了:调动内心驱动力。
做同样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适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特质有差别。

而要积极调动内心驱动的方法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high点,调整合适的方法。

比如同样是学英语,我自己记性奇差,特别不擅长背单词,一背单词就怀疑自己的智商,进而怀疑自己的人生。于是背不到三天就开始迷茫。

但是我发现我自己擅长抽象发散性记忆方式,我看到的单词不是字母符号本身,而是它背后的色彩意义,所以我记单词的方式势必不能是纯粹的图案式记忆。

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大量地去阅读输入,在语境和环境中记单词。

于是我扔了单词书,去听新闻,看纯英文视频,读小说。

学霸照样每天刷单词,一天100个,我也不着急,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发现,三天后这种方法让我好开心,结果三个月后,我英语提升不比学霸低。

外界目标已经调整好在那里了,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动力了。

驱动内心源动力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调整合适自己的前进方法。

所以,总结起来,两个方面入手:

1. 设立合理的目标,获得外界驱动力。方法可以是降低目标,或者分解目标。
2.尊重自己的感受,调整合适的方法,获得内心驱动力。

什么,你说你目前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干啥?

你有这种迷茫感说明你现在还没有处在一个紧迫的状态,还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既然有自由空间,跟随自己的爱好,去做点取悦自己的事情,获得成就感。简单来说,就是玩自己,别玩坏了就行。

我并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经历过各种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后,你对自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

未来在追赶目标的时候才能更合适地驱动内心源动力。

祝好~

ps

评论有朋友推荐设立个人成就店,这个提议很好,不断给自己奖励机制来鼓励自己坚持下来,健身如此,学习如此。

——END——
相关阅读:

杨大宝:自己快速成长,方能贵人相助

最后,我有一个致力于打造闪闪发亮的人生,定期发布留学经验,学霸养成,英语学习,思维见识,个人成长的公众号。

打开微信搜索:杨大宝识 或者 yangdabaoshi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手册。还能看到我为你准备的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要构建对世界的系统认知,你一定要读的书单&高清电子书资源——大宝多年阅读整理推荐;

2. 摆脱痛苦地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从初阶到精通,真正学会像外国人一样使用英语的方法&资料;

3. 学霸的自我修炼手册:出国留学申请到顶级奖学金,我是如何做到不拼“智商”,也能升级学习能力的。

你需要「平静的独处」。


我这些年越来越理解的一件事就是:很多时候,能够“不做什么”比起“做什么”来更加重要。

当人在迷茫的时候,往往是由于对未来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个时候,他自然而然的会对未来产生恐慌和焦虑。

基于这种焦虑和恐慌的驱使,会令我们本能的想要“做些什么”来缓解、掩盖、和躲避自己的焦虑。


有些人会选择用工作,健身,看书等这些“上进”“努力”事情来掩盖焦虑,他们会认为,当他们在看书,健身,工作的时候是在“变好”,于是就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最起码我是在往好的方向前进”的「幻觉」。

这样他就能短暂性的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他“好像”就知道了自己往哪儿走,于是就“暂时”不焦虑了。


有些人会选择用毒品,性爱,网游等来麻痹自己,他会不断地追求从这些事情上获得快感,从而麻痹和忽略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总而言之,我们会拼命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来追逐,从而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对未来的恐慌所吞噬。


但事实上,我们的内在又好像是“分裂”的。

你一方面“想”追逐这个目标,另一方面又“不想”去做这件事。

或者是,今天你给自己定了一个一周目标,周一和周二你执行的很好,但是到了周三,你忽然丧失了所有的热情,对这个目标一点儿都不想去达成了。

那个“想”去达成目标的你就会很焦虑、很担心。

但这种焦虑往往不仅仅只是由这一件事你没有去做所引起的,更多的是因为你被一种“如果以后我都是这样“分裂”的怎么办?我要是永远像这样没办法执行了怎么办”的更大的、更深层次的担忧所引起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尚未整合的自我冲突」。

应该有不少的人都熟悉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本我”“超我”这个精神结构的理论。

你的“本我”只贪图享乐,它只想追求当下的欢愉,而没有长远的眼光与对现实的认知和分析。

你的“超我”则是个英明神武的好人,它代表着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所以它总是和“本我”出现冲突。

你的“自我”是这二者的协调者和统筹者,它要尽力让二者不要总是打架而是协作共进。

当你对未来迷茫时,你深谋远虑的“超我”就开始担忧:以后怎么办?要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废物被别人看不起怎么办?以后吃不上饭怎么办?

“超我”就提醒“自我”与“本我”要赶紧想办法做些什么。

但是“本我”一摆手:““超我”你想那么多干什么?来来来,让我们喝完这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超我”表示我喝你妹啊,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喝喝喝喝!然后你的“超我”和“本我”就掐了起来。

于是,“焦虑”就因此而产生了。


由于我们的“自我”这个协调者往往发育的不是很成熟,所以它通常会拉偏架或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协调和处理这二者的冲突。

那些偏爱超我的人,就会用“工作、读书、健身”这些事情来缓解焦虑;

那些偏爱本我的人,就会用“网游、性爱、毒品”这些事情来麻痹焦虑;

但无论你是用哪一种拉偏架的方式获得了暂时的平静,这始终都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

只要你的“本我”和“超我”的冲突还在,你的“迷茫”就会一直存在,因为你会不断地试图寻找一个答案,于是你的焦虑和恐慌始终都无法真正被解决。

因为问题的本质在于你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冲突,所以外在层面你所做的这些都无法“直接”对你的内在结构发生影响和作用,所有的外在行为,也包括心理咨询,都只能“间接”的去影响你。


我们时常说,要达成和父母的“和解”,要达成自我的“和解”等等,但这种“和解”本质上是无法被“催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缘。

就像一对发生了激烈冲突的夫妻,你强迫他们握手言和,抱一抱,做个爱,假装一切都好了,这不仅是无益于根本问题的改善,反而还是有害的。

因为他们内心对对方的不满和怨恨还是存在的,用表面的平和将怨恨和不满掩盖住只会令矛盾在暗地里积累的越来越大,对对方的成见越来越深。

他们两个都需要时间去释放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合适的时机,他们才能够“真正”的握手言和,并且不仅是会和好,而且还会比以往更加的亲密。


而在你的“自我”“本我”“超我”这种“三角关系”里会更为复杂。

可能这三者都认为自己没有错,都认为自己的在做的事对的事情。

本我认为它在努力让大家都快乐,超我觉得自己在努力令大家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更好,自我在努力协调大家的关系。

但最后的结果是,你内在的这三个部分在不断地产生激烈的冲突,同时每一部分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会觉得其他的两个部分怎么就那么不“理解”自己呢?

有些人是他的自我经常和本我一起玩,他会逃学,追求性爱,没日没夜的打游戏,那么超我就总会感觉自己“被冷落”;

有些人是他的自我经常和超我一起玩,他会很有责任心,拼命工作,很少享受,那么他的本我也总会感觉自己“被冷落”;

这种“被冷落”所导致的一个很有可能的直接结果就是:你的这一部分精神结构会退化、萎缩。

一个天天加班的工作狂会逐渐无法享受到快乐,有时候他不得不通过SM、吸毒等这些高强度刺激的事情来令自己获得享乐体验;

一个总是放纵自己的人会逐渐丧失自制力、上进心、和道德感,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自身的欲望上兜圈子,而无法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和自我实现;

至于那些没有“自我”,强行要“本我”“超我”一起玩的人…………我们通常会在医院精神科见到他们。


所以为什么在一开始说,当你陷入迷茫的时候你应该让自己「平静的独处」呢?

因为你需要给自己的内在精神结构以时间和机会去沟通、冲突、协调、成长、退行、整合、分裂。

当你的内在精神结构出现冲突时你的确是很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本身就是你的自我在整合的过程。

我们甚至可以稍稍偏激的理解为:人格整合的过程,就是痛苦的过程。


但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那我痛苦了这么久,也有很多人痛苦了一辈子,但精神结构却始终没有得到整合,我的确经历了痛苦的过程,但最后却并没有完成整合,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根本上来讲,痛苦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的痛苦。

另一种是试图逃避痛苦所带来的痛苦。

比如:一个人在失恋了之后,为了逃避失恋的痛苦而马上找了一个新欢。但他和这个新欢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相处,反而是对双方的折磨。

再比如一个人为了逃避承担责任的痛苦而做着一份简单轻松的工作,这个时候他必须承受的是面对枯燥的生活和无意义感的痛苦。

当我们直面第一种痛苦,并能够从这种痛苦中吸取经验和反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获得成长,精神结构才能够得以整合。

而第二种痛苦往往只会给我们带来折磨和损耗,它不仅无益于我们精神结构的整合,反而会加剧我们内在自我的分裂。

但这第二种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过常见了,并且每个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倾向,以至于我们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种痛苦的存在。

当我们在迷茫时,很多我们试图去做的事情,其动机往往都是第二种,即逃避焦虑和恐慌带来的痛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在迷茫的时候“做些什么”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你做的越多,焦虑越多;焦虑越多,就越迷茫。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平静的独处」就能够让我不迷茫,不焦虑了吗?


恰恰相反,让你平静的独处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迷茫,更好的焦虑。


“那迷茫、焦虑,这些问题就不解决了吗?”你接着问。


首先,迷茫和焦虑本身并不是问题。

其次,迷茫和焦虑是无法被“解决”的。

最后,也许“不解决”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你觉得看到现在反而更糊涂了?


那就翻上去重新再看一遍,我想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以上。
















哈哈哈哈哈哈,我怎么可能那么坏,讲到最紧要的关头就不讲了呢!


你听好。


让自己“平静的独处”的目的,是「允许」你的内在起冲突

允许冲突的发生,是为了「和解」的达成


就像一对情侣吵架一样,只有令他们彻底的把各自对对方的不满、对对方的不爽、对关系的不满意全部都倾吐出来,发泄出来,这个冲突的过程也许会很激烈,甚至会动手。

但重点在于,只有冲突发生,双方才能够出现“深层次的”、“真实的”沟通,信息才能够得以交流,问题才能够得以暴露。

然后,冲突才能够被解决。

双方才能够相互理解,才能够意识到自身有哪些问题,才会去反省,才能够改进。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冲突的过程中,双方加深了了解,所以,在对未来的愿景上才能够出现统一和整合。

没有“真正的”冲突,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解。

让自己“平静的独处”,就相当于是你在允许你的内在出现争吵,相互表达看法,试图相互说服。

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很多深层次的认识,很多一直隐藏的想法才能够浮现出来,这才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也许你在今天很迷茫的时候,决定要开始健身和写小说。

在经过三个月“平静的独处”之后,你的决定还是要健身和写小说。

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一样的,但这两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是前者的动机是逃避驱力,而后者的动机是追求驱力;

然后是在前者中,你的这个决定还是会不断地受到你内在其他精神结构部分的冲击,可能到了明天你就会犹豫这个决定该不该做;

但是在后者中,你的这个决定却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做出来的,这个决定是稳固的,是成熟的。

用最直白的比喻来说明,就相当于是,有几个人在争当谁是老大,前者的情况是,你随意指定了一个人做老大,那么其他几个人当然会不服,想反抗;

而后者却是,你让这几个人自由厮杀,最后胜出的那个人,他有着最强的拳头,他有着不可违抗的威严,所以这个人当老大是没有人再敢反抗或者不服的了。


而如果你这个时候试图要做些什么来“解决”你的焦虑,你去健身,你去打游戏,你去泡妹子。

就好比你强行把一对吵架的情侣分开,或是带他们去玩很刺激的游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俩都很开心,但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丝毫的帮助。


在最后,我想你可能还有的一个担忧就是:如果我的内在总是这么斗争下去,我总是没办法得到整合那该怎么办呢?


那么在这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如果你相信现在的自己,允许冲突的发生,允许焦虑的存在,允许暂时的你无所事事,那么你当下的活力与欲望就能够自发的冒出来,推动着你去做很多事情,于是你的焦虑自然而然的就不存在了,而且你会活的很充实。

但如果你怀疑自己,你对于允许自己“平静的独处”这件事不够放松,那么你的内在就是紧张的、瑟缩的,你的内在精神结构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沟通和冲突,最后你当然也没有办法走出迷茫和焦虑。


我的直觉告诉我,也许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不在少数的读者已经放弃了要允许自己“平静的独处”了,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同时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相信自己,所以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完成内在的和解,所以他宁愿去选择“规划点什么,去做点儿什么”这种更轻松的“解决”方法。


但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已经习惯了和自己背离,所以才不相信自己。

你也已经习惯了逃避痛苦,所以才无法理解、也不敢直面第一层的痛苦。


但你要允许自己,允许自己去做出一些尝试,允许自己可以先试着离你的恐慌,你的焦虑更近一些。

也许你只需要能有这么一点点的尝试就会发现:


唯一令你焦虑的,就是你的焦虑本身;


唯一令你恐慌的,也是你始终对恐慌的逃避。





以上again。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点个赞~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关注后回复 知乎 ,可以获得我精选的9本高质量电子书。

http://weixin.qq.com/r/3TgLE2-EXDIjrStw923P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的微博:炼己者风墟 炼己者风墟


其它回答推荐:


人究竟为什么要努力?

如何确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学调酒,就去了一个日本人开的酒吧,

白天上班,晚间学习做酒。

老板Kuroki先生是名低调的日本调酒师,手法独到,基本功扎实,对每一种酒的理解也非常透彻,

但从未竞逐过任何赛事。

他制作的鸡尾酒也是如他一般简单,纯粹,还原了酒的本真。


当时和我一起做学徒的有三个人,分别叫Yuki,A和B,

除了我是一张白纸,他们仨都已经是独当一面的调酒师,

辞了别处的工作专程过来学习的。


Kuroki先生可能是秉承职人精神,比较严格,

我作为小白负责倒柠檬水,连酒都不能碰,

而他们已经干了一年了却只能倒威士忌,不能调酒,

都十分迷茫。


这个时候A和B已经有些不满了,觉得自己之前就是调酒师,本来是想学艺,没想到这么久什么都做不了。每天开业前练习基本功的时候也开始吊儿郎当,客人问问题也心不在焉起来。

只有Yuki依然每天干劲十足,把每天安排给她的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带位的时候笑容满面,送客的时候深深鞠躬,即使只是倒酒也用量杯精准到ml,而且拧盖归位滴酒不漏。

她还买了不少威士忌的书在看。她说,要对所倒的酒有足够的了解。下班之余,我还跟着她一起修正了不少酒单上的错误。

后来满架子上千瓶的酒我只要一问Yuki,她一下就能指出来。

再后来,Yuki在客人的口中风评极佳,Kuroki先生开始教Yuki调酒,A和B都觉得不公平,纷纷离开。

我有段时间工作太忙就没过去,后来一刷朋友圈看Yuki在健身,

我说你还不累吗,晚上要工作到那么晚。

她说晚上指定她调酒的客人太多了,多次大力Shake摇酒让她有点吃不消,所以要增强力量。

我再去的时候看见,Kuroki先生自己在外面溜达来溜达去,酒吧基本已经交给Yuki了。


现在,Yuki是柏悦酒店集团的首席调酒师。

走之前她说感激Kuroki师父给她打了最好的基本功,但她还想看看更大的世界。


前段时间我去柏悦找我的小师父,她说,为了和管理层交流她一直在学习英语,

现在已经能用英文收发邮件了。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家自己的酒吧。

我想那是肯定的,没有再见过比她更认真对待命运的人了。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人迷茫的时候干什么?

把手头工作干好,把能学的学好,

不要内耗,不要怠慢,

之后命运自有安排。




心情好补个图。

我和Yuki老师(左)

我们心爱的小酒吧


关于Yuki,北京和三亚的柏悦你都有可能见到她。

关于我,你可以看这篇回答:钻石太太Caroline:不好看的女生是如何变美的?


谢谢大家的点赞与收藏。说实话,我曾度过很长的一段迷茫期,在这里总结出来,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大概四天,想写出一点不一样,能对大家有所实际帮助的东西,可惜能力有限。

姑且先这样看着吧。更新内容在文文末,

...............................................我是分割线..................................................................................

看过排行第一的高赞回答,看完了,想必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如何做。

先讲讲我身边几个朋友的故事吧。

1.大学室友小明,曾经是一个大专毕业生。毕业打了半年工,又回来考了长大的本科,被分到我们宿舍。很上进的一个人。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大企业做会计,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和我诉苦“太无聊了,上班没意思,一天的帐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其他时间又不能干嘛,只能偷着玩,今天知道明天的工作,今天还能知道六年后的工作。”


2.高中一铁哥们,毕业就去了富士康,工资福利都很棒。但我兄弟不甘心当一枚螺丝钉,他跟我说:小楚子,我最近感觉就是在混日子,生活过的太安逸了,我怕过几年赶不上时代了


3.有个笔友今年大专毕业,和她朋友一起在郑州租了个单间平摊住宿费。她告诉我:之前那家创业公司把我给淘汰了,我现在到处找工作,前几天找工作被骗了几次了,我喜欢的人有了女朋友,我该怎办?心好累,真想找个人嫁了算了。


4.认识的一个设计师,说实话,我挺佩服她的。一个人在深圳也过得很不错,一个月能拿7k,和我一起每天交换读书笔记,持续了大概三个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说太累。最后不了了之~

你问他们迷茫吗?当然!


如果你也有类似相同的经历,认真看下去。

总结一下上面几个案例,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类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争扎在生存线上,因为不了解自己,对未来一片迷茫

第二类人:不满足现状,想改变不怎么想担风险(吃苦、失业,待遇没现在好)

第三类人:尝试过很多,也不怕担风险,一直找不到方向。


你是哪一类?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将去哪,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所以迷茫了。迷茫很正常,不用焦虑,看完下文,希望你们可以明白。

我自己四年大学有效时间只有1.5年(大一大二荒废),毕业出来啥也不会,学了四个月UI,面试设计师,结果做了PM,PM做了两个月,期间还自学了前端、php,又做了市场部主管,后来亏损了两个项目,被降职降薪,做一名编辑,整天看书写文章,自媒体也出过10万+的文章,可是一个产品都没卖出去。

设计—手生了;前端程序—不是我的菜;管理—不行;PM—菜的抠脚;文案—不够走心;我问自己,我还能做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哪,想过辞职,也做了,被劝回来了。

我在降职降薪的那段日子里还做着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每天对着电脑找资料,搜集,整理,改编,发布。

但是就是在日复一日看到文字就想吐的日子里,让我不经意间培养出快速搜集信息,编排信息以及写作的能力。我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努力调整,怎样才能做好,怎样才能更有效。

我会在网上学,看大量的书,去弥补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看大量心理学的书籍,来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

这些经历也间接导致了我现在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法开始变得清晰有条理,我知道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


这段刚毕业时的简短经历,我现在时常也会回想。那时的我和所有迷茫的你们一样,内心都是踌躇迷茫。但是我没有想那么多,就是用心去做手上该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迷茫是因为想太多,做太少,因为太懒!

你懒得去实践,因为你在脑子里已经告诉自己,这个我做不来;
你懒得去思考,因为你希望有“前辈”指点,那样可以少走弯路;
你懒得去反思,因为你会怪其他人,怪公司,但从来不会怪自己;
因为你懒,你从没有去了解过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从来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因为你懒,你总是期望从别人身上得到自己的答案;
因为你懒,你工作做了两三天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干,从来没有想过去学习、完善工作本身。

所以我尽量不让自己闲着。人一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一想就容易心情烦躁,陷入恶循环。

我迷茫时,就让自己忙起来,忙到最后,要去的方向也就若隐若现起来。

好多人说:“我找不到方向,该怎么办?你说我连往哪个方向努力都不知道,怎么努力啊?”

我也希望有那么个人,他一眼能够看透我的资质,知道我该干什么,然后给我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可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个人,如果说有,也只是自己。

只有自己多去尝试,就像我一样,多试试,试着试着你或许就找到了。

有人问我,说,我也很喜欢写作,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了没人看怎么办?

写啊。写给自己看。坚持写下去,总是会有进步。如果很喜欢这件事,你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些了。反正我是,我之前写的东西都没人看,没关系啊,干嘛要那么多人知道你的丑事。

人生并没有真正的无用功。

除非你只是,闲着。

那谁都帮不上你

..............................................................更新线9.17...............................................................

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本我和超我之间有冲突。

本我贪图享受,享受安逸;超我深谋远虑,期望自己变得更强。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协调者。

当自我偏向本我的时候,人会放纵自己,用不恰当的行为来麻痹自己,比如:赌博、酗酒、沉迷游戏、看小说等等。

当自我偏向超我的时候,人会用正向行为来缓解迷茫带给我们的心理压力。很多人会去健身、去逼自己看书、逼自己看很多学学习视频等等。

明白了这些,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从而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我认识的那个设计师(文章开头有写)就属于自我偏向超我的那种人,心是好的,但是行为跟不上超我,导致自己看个电影都觉得有愧,学习的时候又不怎么想学觉得太累。

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彻底放纵自己,自我偏向本我,用追剧来麻痹自己。

时不时超我觉醒,又非常愧疚。

与其这样自我矛盾,还不如放低自己对自己的预期值。合理安排自己学习与娱乐的时间,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做的时候绝不含糊。这样就不会有压力,张弛有度,效率更高。

有很多请教我关于职业方面的疑问。

我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大家。

有头绪一定更新,尽最大能力给大家答疑解惑。



还没写完

等我续更

喜欢的话

留个赞

您的赞是我更新的动力。

不知道在大家看来,「迷茫」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在我看来,迷茫大概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选择,以及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可能的选择的这样一种状态。

而人们的迷茫,又常常是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的确,了解未来是极困难的,但了解自己可能会容易一些。如果足够了解自己,就能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是能让你自己舒服的,因为你明白自己的幸福来自于哪些价值感,在面对诱惑、混沌、他人的意见时,都将能够更笃定、更平静地作出自己坚持与舍弃,也就不再感到迷茫。

那么,你知道哪些东西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满足感么?

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样一系列问题。你喜欢更有routine的生活,还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欢隐藏于众人中,还是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你是否愿意妥协物质生活的需求,来获得当下更多的舒适?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多种社会角色,哪一个角色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家人朋友的你,还是作为职业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满足你,还是生活层面的追求更能满足你?坚守你自己的原则更快乐,还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更快乐?等等,你需要用有创造力的方式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觉得,答案很不清楚。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读小说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们,你会看到不同的角色作出的不同选择,而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

当然,这里说的读小说,是指的深度阅读那些经典名著。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它的价值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有机会与最杰出的那批人互动,更不用说进行交流,但通过阅读经典,我们能跨越时空,接触到历史上那些最杰出的头脑。花钱参加高仿人士社交活动?向专家付费提问?哀怨自己没有途径接触到大牛?可能也是有效的,但你仍然只能获得他们很少的时间。而经典书籍从不辜负静静地去寻找它们,潜心与它们交流的人。

有人会问,如果只是为了了解那些杰出思想,我能不能只是去读一些简短的书评、引言呢?当然不。“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


为什么迷茫时应该读书?

阅读经典能帮我们认识并接受世界的复杂性

如果一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并接受世界的复杂性,那么Ta在面对不一致、矛盾与悖论时,就会依然能感到舒适,而不会过于紧张。这样的人能够意识到任何事物,包括人性,都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恶人可能会有善意,爱我们的人也可能会故意伤害我们,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

这是因为,阅读经典时,我们会接触比快餐式阅读更复杂的信息。快餐式阅读的材料往往有一定目的性,像是说明某种道理、表明某个立场等等;而许多经典著作并不表达简单、明确、单一的目的,有时它偏重于描述,试图将更全面的图景展现给读者。正像Boris Pasternak(1958)所说的:“只有蹩脚书里的人才分为两个阵营,互不往来。可在生活中,一切都交织在一起了。”我们经常能在经典作品中,发现一个角色身上同时包含着互相矛盾的特质,发现“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Maugham, 1919)

拥有了这种认识和接纳矛盾和复杂性的能力,我们就不会在面对“不一致”时感到迷茫和痛苦,不会再以一种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和自己。


阅读经典让我们更能区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觉得自己迷茫时,还有一种可能是,它其实掩盖了你真实的情绪——迷茫只是一种表象。你可能其实是在焦虑,可能是在害怕,可能是在悲伤,但因为这些情绪都可能让你踌躇不前,所以被你概括为了「迷茫」二字。

此时,你缺乏的可能是对情绪的敏感度。当负面的情绪出现时,对情绪更敏感的人能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出这种情绪,分辨不同情绪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能用语言顺畅地表达情绪。相反,对情绪不够敏感的人则常常由于不清楚自己经历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所以面对情绪时,更容易感到自己“被情绪围困”。

那读书为何能提高我们这方面的能力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可以从经典文本中学会种种细腻地描述情绪的词汇与语句,我们能用这些词汇来标识自己的情绪,也能学会如何根据情境,来精准、合适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此外,经典文本的读者会更善于解读一些“不流于表面”的情绪。因为,比起碎片化的读物,经典文本会更多地用暗示的方式隐晦地交代人物感情,于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读者们需要用更复杂的认知方式才能体会其中情感,比如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所在的场景、动作的细节甚至周围环境的气氛来考虑人物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经典文本的读者学会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更全面地收集信息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因此,如果你「迷茫」的表象下其实藏匿着其他的情绪,阅读经典就能让你更好地辨识、区分它们。如此一来,你也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寻觅并解决引发这种情绪的源头。


阅读经典能让你从现实生活的滚滚长河中暂时脱身,带着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当下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告诉你:“这是最坏的时代。”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似乎到了一个空前焦虑、空前失落、以及空前迷茫的时代里。一方面是阶层向上流通的渠道日渐关闭。获得负担自己想要生活的经济能力,变得更难了。另一方面,价值、信仰,不断被娱乐化的日常生活消解。没有崇高的信仰指引琐碎重复的生活,年轻人找不到精神的归属,找不到选择的依据,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于是,人们只好急切地追求成功,似乎功利已经成为了一种优秀的素质,社会的洪流裹挟着年轻人,拼命地想要抓住一切能快速带领他们成功的东西。

而阅读经典,却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如果你能意识到,你所处的当下,也是一种历史阶段,你能用一种历史距离感的眼光,去观看当下这个时代,你就能保持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去明白如今一些现象与价值观是从何而来, 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从而更不容易被各种宣传与“主流价值观”所操控。

我们需要学会阅读,筑起思维的堡垒来保护我们不被时代洪流裹挟。

另外,拥有“历史的眼光”也能让我们更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消极面。在读完伏尔泰的《老实人》里记述的无尽苦难后,卡尔维诺感慨:“如果说我们想起这些接踵而至的灾难仍能绽开微笑,那是因为……永远有人自称比我们更不幸。” 我们现在抗拒的“恶”,在过去也同样发生,每个时代都有它黑色的一面;但也总有一些人性的光芒,会穿越这样的黑暗始终闪烁如初。

当你能够带着这样一种历史的视角去观察自己所处的当下,你在面对选择时,在身处困境时,就至少会在迷茫之余,还保有一份自己的思考,和必要的坚定。


最后,对于迷茫中的人,我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去实践。无论你想做任何一个决定,就去做吧,即使结果不一定会如你所愿,即使你也还不确定它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毕竟,只有在你实践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你才会真的面对许多问题,只有到了那个直面抉择的时刻,你的决定才会告诉你你是谁,也塑造了你是谁。只是想着你的迷茫,迷茫是不会消散的。

以上。


相关原文发表于 读太多公众号,你的情绪成熟可能受到影响 | 导读: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我们如何过上一种更自由的人生?| KY创始人演讲

当我们信任的人,做了出乎我们意料的事|研究:什么是“非整合”的策略?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迷茫的时候应该读书,使劲读书,发愤读书。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善于谋略,读读三国就能看出中国人智力过剩。的确如此,因此,读书,尤其是读中国的书会提高人的智力、情商、城府、谋略等能力。柔日读史,刚日读经。在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自强不息是精神,厚德载物是胸怀,随遇而安是境界,开物成务是智慧。读书,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而且是一个强大的好人。强大,使我们有能力;善良,使我们有情怀。如此,有能力又有方向,就不会迷茫了。读哪些书呢?这里列一个书单,作为参考:

中国篇

一、易家大道根源书

《河图》 《洛书》 《易经》

二、黄老庄道家三圣书之至道四经

《黄帝内经》 《黄帝阴符经》 《道德经》 《庄子》

三、孔孟荀儒家三圣书

《论语》 《易传》 《春秋》 《诗经》 《尚书》 《孟子》 《荀子》 《礼记》

四、管商韩法家三圣书

《管子》 《商君书》 《韩非子》

五、先秦诸圣书

《素书》 《列子》 《黄帝四经》 《吕氏春秋》 《鬼谷子》 《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 《楚辞》 《离骚》 《汤液经法》

六、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七、兵家之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

八、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九、史家绝唱书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

十、华夏诸圣贤书

《新语》 《谏迎佛骨表》 《盐铁论》《太极图》 《指玄篇》 《无极图》 《张载集》 《朱子语类》 《周易外传》 《黄书》 《尚书引义》 《永历实录》 《春秋世论》 《噩梦》 《宋论》 《中国人的精神》 《毛泽东选集》

十一、明察之书

范文澜《中国通史》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外国篇

尼采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漫游者和他的影子》《曙

光》《快乐的知识》《重估一切价值》《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权力意志》《偶像的黄昏》《看哪,这个人》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哲学的贫困》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自传》

胡塞尔

《现象学方法》《生活世界现象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林中路》《尼采》

雅斯贝尔斯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大哲学家》《悲剧的超越》

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中国讲演录》《解构》

福柯

《词与物》《临床医学的诞生》《癫狂与文明》

德勒茲

《千块高原》《反俄狄浦斯》《尼采与哲学》《德勒兹论福柯》

巴塔耶

《色情史》《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文学与恶》《爱华妲夫人及其它》

布朗肖

《文学空间》《从卡夫卡到卡夫卡》《变异的思想》《最后之人》《等待,遗忘》《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黑暗托马》《死刑判决》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

本雅明

《单行道》《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经验与贫乏》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逃避自由》《爱的艺术》《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哈贝马斯

《合法性危机》《包容他者》《后形而上学思想》《恐怖时代的哲学》《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荣格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人类及其象征》《荣格自传》《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未发现的自我》《心理学与文学》

拉康

《镜像阶段》《阅读你的症状》《拉康选集》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导论》《论确定性》《哲学研究》《哲学语法》《战时笔记》《文化的价值》《数学基础研究》《关于心理学的最后著作》

泰勒

《自我的根源》

卡夫卡

《变形记》《城堡》《审判》《卡夫卡散文》《审判》《美国》

贝克特

《镇定剂》《等待戈多》《世界与裤子》《无法称呼的人》

穆奇尔

《没有个性的人》《穆奇尔散文集》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加缪

《局外人》《异乡人》《西西弗斯的神话》《鼠疫》

乔伊斯

《尤利西斯》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博尔赫斯

《小径分叉的花园》《红色的旋律》《面前的月亮》《深沉的玫瑰》《梦之书》《沙之书》《虚构集》

品钦

《万有引力之虹》

黑塞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契诃夫

《第六病室》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布尔加科夫

《大师与玛格丽特》

劳伦斯

《卡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散文集》《不是我,而是风》

亨利·米勒

《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马洛西的大石像》

纳博科夫

《洛丽塔》《微暗的火》《斩首之邀》

昆德拉

《告别圆舞曲》《好笑的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身份》《笑忘录》

波德莱尔

《异乡人》《恶之花》《巴黎的忧郁》

兰波

《彩画集》《醉舟》《地狱一季》《全蚀狂爱》(电影)《兰波作品集》

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里尔克诗选》

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诗选》

保罗·策兰

《保罗·策兰诗选》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璀璨》《麦克卢汉如是说》

鲍德里亚

《媒介的挽歌》《生产之镜》《消费社会》《生产之镜》《完美的罪行》《物的体系》《幻觉的终结》《拟像与模拟》《象征性消费与死亡》《美国》

施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新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种族与历史》

罗蒂

《偶然、团结与反讽》《哲学、文学和政治》《后形而上学希望》《后哲学文化》《哲学与自然之镜》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庞加莱

《科学与假设》《最后的沉思》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赫拉利

《人类简史》


下面详细说说读书的意义: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阅读的最高意义,在于养成精神贵族 - 至道学宫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1、书籍是思想的延伸
如果没有书籍,那么所有的世界都得自己去拿脚步走一遍才能了解,所有的历史,都只能靠自己挖坟才能了解。还没走完所有的角落,也还没挖完所有的坟,估计生命就要结束了,世界太大,靠脚走生命太短暂,只能靠思想去驰骋。
通过别人的思想延伸自己,这是一个捷径。而如果因此而把自己埋葬在别人的思想里,则又是一个不幸。既知道捷径可用,也知道不幸可避,那么才能够踏着别人铺就的台阶,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更好的成就自己。
2、阅读的变现是无形的
常听人说,走了这么多路,读了这么多书,还是活不明白。也有人说,读了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不是说,这边读完一本书,那边就马上会有对应的产出。这样把阅读当成饲料的读法,营养也只能是饲料层次的了。书的营养不在于吃,而在于通达,在于心领神会。
阅读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韵。更具象的和实际的,是改变一个人的心智结构。不阅读,是一个人,阅读了很多书,则又会变成另一个人。阅读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根本心智,并驱动他去走向另一番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为的阅读,那么显然这个变现,即是脱胎换骨本身。
3、最终还是要成为自己
做个思想实验。一个星际空间站上,泡在营养液中插管子培养出来的婴儿。他长大后,什么都没有接触过,那么他的自我认知会是什么样的?可以肯定,他没有“自我意识”。因为他缺少一个文化模因和地图。
自我认同的形成,是后天的。它的关键,是文化模因和地图。所以,阅读就是一种建构,你钦佩欣赏什么人,读他们的书,慢慢的就会构建出来与之相应的人格和自我认同。读圣贤书的人,就会正气浩然心怀天下。读畅销书的人,就会市侩庸俗小布尔乔亚。书都不读,只能读图的人,就只能一直处于心智低幼状态。
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自我认同这种文化人格的构建。而书籍和书籍里面的那个人的气韵,则是构建自我的基本素材。
4、有意义的理解力操练
为什么儿童只能读图,不能读字呢,因为理解力跟不上。如果一个儿童,一直不读书呢,长大了之后,他的智力发育是不完全的。因为该长脑子的时候,没有进行适应性训练。
而理解力的低下,则是一生的缺陷。别人能通达的世界,自己看都看不见,别人能通透的现象,自己怎么想也不明白。不学,不思,不读,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一生。快乐的猪,真的快乐吗?那只是动物性的本能,只是一种俗乐。
快乐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比理解力的操练更难的事情。能通了之后,才能达,能达了之后,才能乐观:观世界了然于胸,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这才是真正的快乐:至乐。

二、读过很多书都忘掉了,意义何在?
读书,是为了了解别人是如何理解与认知这个世界的。并通过别人的理解,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心智图景。
也就是说,读书的目的,不是在于记忆。而是在于理解。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话。和作者的对话。真正有思想的智者,他们讲的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关楗”。如果能心领神会,那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智者,拿到理解世界的钥匙。
任何事物,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驾驭它。反之,则被世界碾压。
这样真正有智慧的作者,他们的书有一个共同之处:简洁。反之也成立,但凡繁复冗沉之作,也肯定没什么智慧可言。
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妹妹。
《黄帝内经》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是不是简洁,是鉴别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书中作者值不值得交谈一番的重要条件。
反面教材,有些书,只看看封面,看看目录,就可以不用看了。还有的书,如果打开正文,看了五分钟还没发现这个人手里有钥匙,也可以不用看了。
丁肇中说过一句话,任何书,任何思想,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和表达。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没理解透彻。
但也有可能,有些书,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在说什么。他关于世界,并没用理解,也没用钥匙。他只是在那里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这种人写的书,特点就是流散无穷,毫无价值。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象,象不尽道。所以,纯粹刻意的记忆背诵书籍里的文字,没什么意义。真正有些书有些句子,读一遍,让人一辈子想忘也忘不掉的,那才是真正的你正在寻找的“关楗”。
当然了,很多人读书不是为了理解世界,而是单纯的为了消遣,为了取悦自己。实际上,真正摄人心魄的纯文学作品,它在审美上的巅峰,就是它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曹雪芹,李商隐,例如博尔赫斯,如品钦,例如穆齐尔,例如贝克特,卡夫卡,普鲁斯特们……等等。如果他们只是一众无脑畅销书作者,写的全是迎合庸俗市侩们的浅薄贫瘠的东西,又怎么可能摄人心魄。
浅薄的东西,不值得审美。就好像一张抹了几百层化妆品的脸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腻,就是脏。
阅读这条路,一旦走上去了,想一直浅薄下去,也挺难的。除非,是一个恶趣味的读者,一直追逐着无数恶品味的作者。
当一个人构建了自己的天地,安了身,立了命,不再浅薄的时候,品味和气质就出来了。这就是阅读最大的意义。
读了那么多的书,都忘掉了。但是,你通过阅读而形成的品味和气质,则是令人忘不掉的。
三、一个人有文化,到底有多么重要
文化,并非是一种类似于相亲中的“条件”这种硬性的东西,它不属于硬件配置,而更多的体现在软件属性上。读很多书,和有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也不见得有什么文化,有的人,没读什么书,也会具有非凡的气度和修为。
所以,有文化,并不是单纯读了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故事,也不是有多高的学历。学历这东西,比较唬人,很多高学历的人,其实人格都不健全,又哪里谈得上有文化呢。复旦投毒案,清华投毒案,海外留学生两个博士,男生大庭广众之下把女生头割下来的。等等,这些年轻人,虽然读了很多书,学历也很高,但是算不得什么有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1、教养
这是有文化的最基本的特质。斯文,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这些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形容读书人的,有文化的人。因为古代人,基础教育,就是四书五经那些经典,这些书读完,对人格的塑造,和现在教育里面重功用而不重修身的纯粹知识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代教育,重实效和功用方面的培养。但是,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年的学,却连怎么做人的起码礼貌教养都没有,那么只能说,人格不健全。长歪了,人格成型后就是歪的,那么后面,也会越长越歪。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
教养良好的本质,是一个人气是平和的。气和而有悦色,有悦色则有婉容。这就是教养背后的东西。气和,则神气舍心,笃定内敛。根本就不会想到去侵凌别人。
一个没教养的人,则相反,他的心不平,气也不和。气不和的人,不弄点事出来,不折腾折腾别人,就是浑身的不舒坦。缺乏教养的人,整个人的气机,不仅是混乱的,而且是向外扩张型的,偏盛之气,扑到别人身上,就会给人一种侵凌之感,不舒服,这就是盛气凌人,粗野的令人生厌。
2、气度
这就是比教养提升了一个境界的特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浩然正气,器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等等。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有文化的人,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的。
有了笃定而内敛的和气。继续升华,继续积淀。这团气,甚至可以透过身体,散发出神采和光芒。让人看上去,就觉得这个人,气度非凡。这个特质,不是装能装出来的,也不是能演出来的。只能是日日的积淀,修养出来的。
现代的人,不怎么注重修养身心。多在外部世界做文章,专注于社会属性,而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属性。太过于专注社会属性,就会认为气度就是你开的车比别人好,吃的穿的比别人好,什么条件都比别人好,这就是气度非凡。其实弄反了。超跑男,和烧烤摊上的金链汉子,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内在的贫瘠,需要外在的装饰。
外在的装饰越繁复,则内在的气度越廉价:没有任何文化上的积淀,社会属性上的显贵,和一个人的精神属性,有时候是负相关关系。庄子说过,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
3、关怀
一个气度非凡的人,会自然而然的继续自行升华。他在和外部世界,和他人发生关联的时候,是用一团和气去应对别人。因为一团正气,积淀在他的身心里面,所以他对外部的社会和他人,也是充满友爱和热忱的。这样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是热心肠。
古道热肠,待人诚挚,颇有古君子之风。就是形容的这种人。这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出来的,也不是社会道德熏陶出来的,而是,当一个人,气和神定,静笃内敛,正气充体,他必然的会表现出这样的对人对物对社会的关怀。
4、抱负
一个对社会,对他人,对世界,有关怀心的人。继续升华,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就是产生了远大的抱负。这也是油然而生的。一个人,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其实并不是打鸡血打出来的,而是,一步步升华使然。
他积淀了那么多的精气神,突然有一天,就像恒星一样,点燃了自己。整个人燃烧了起来,他的光芒开始照耀别人,照亮了整个社会。
一个人的抱负,并不是靠励志而催化出来的。而是,一步步从尘埃变成恒星的过程。是从内在里,把自己点燃了起来。恒星,本来也不过是星际尘埃,越聚越多,积淀的质量越来越巨大,突然有一天,就把自己点燃了,从尘埃变成了恒星,亮彻太空。
靠励志或者兴趣驱动而来的志向,也就是通常说的理想啊,梦想啊,和这样的因为积淀了太多而被从内部点燃起来的恒星式的人不一样。被外在世界驱动的抱负,大多只是关乎一己之身的奋斗,并没有超乎一己之身的关怀。
5、神奇
有文化,有多重要呢。它能把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从尘埃变成恒星。化庸俗为文雅,化腐朽为神奇,化浑噩为灵气,化浅薄为深邃,化窝囊为伟岸。
有文化这条路,其实真正的一开窍,后面各个境界的不停升华都是自动的。根本停不下来。

四、从有知识到有思想
有思想的人,和有知识的人,是不一样的。
有知识的人,只是像集邮一般往自己脑子里面划拉东西。对这些东西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是这样,它们之间又是怎么的关系。从来不关心。他们甚至几乎不思考,只是不停的在集邮。这是个什么什么,噢,看见了,装进了脑子。他们只关心“是什么”的问题。
这种人,就是被尼采讽刺为钟表的学者,或者就是福科在《词与物》一书里面讥讽的知识分类学家。他们收集的知识越来越多,给自己造了很多房子,住在里面,认为这些房子就是他们的思想。这种人,最登峰造极的成就,就是成为一个学者。
尼采是这样评价学者的:他们是上等的钟表装置,只要给他们上紧发条,他们就会准确无误的报告时刻而发出谦虚的滴答声。
另一个阵营。则不怎么关心是什么的问题,更厌恶集邮把自己搞成一个人肉硬盘。他们只关心“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有思想的人要走的路。
有思想的人,可以进一步分成不同流派和层次。有的人,思考一番,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赫然一代宗师。思想家光环加身。这是面对表象的初级思想家。他们是构建主义者。这一群,里面又可以细分很多种,这里不作详述。
再一步升级,变的更高级的思想家发现,以上思想家,都是错的,他们虽然比那些集邮党进步了,但是得出了答案各不相同,而世界不可能两个不同的答案,又同时都对。有没有可能,他们都不对呢。考察一番,发现,果然他们都不对。那些集邮的人肉硬盘,活在知识堆里,这些初级思想家,则是吹了个玻璃瓶子,把自己装起来。不行,于是高级思想家,把上面的那些初级思想家的玻璃瓶子都打碎了。这种思想家,叫解构主义者。
然后呢。这事还没完。所有的瓶子都打碎了。对世界,人们失去了答案,之前还能钻在玻璃瓶子里面活在幻想里,现在赤条条的直面洪荒,人类的理性和智识那点尊严被剥的一丝不挂。这真让人心碎呐,这类人,喜欢把人们都扒光腚看着他们心碎哭泣的,叫虚无主义者。虚无主义,就是解构完成的必然产物。
喜欢思考为什么的人,尤其不喜欢和喜欢集邮的人交流和辩论,内心里面对它们充满鄙夷。试想,换你你会和一块硬盘聊天吗?而硬盘呢,却老喜欢在喜欢问为什么的人面前卖弄,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在跳舞这种所谓的专业问题的干货,各种不欢而散。思想家觉得这种人太蠢了,蠢的不可理喻,竟然把各种未经省察的废话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实和前提。
是什么,为什么的,弄一圈子,其实也没最终解答最根本的问题。很多人顿时感觉世界暗无天日,人类理智的尊严无处安放。
不要紧,这时候又出来一群人救场了。他们说,是什么的这一群,把自己活成一个硬盘,是多么悲惨的事。问为什么又不能得到终极解答的人呢,又活的那么痛苦。其实,他们都不对。
他们认为正确的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应该以“做什么”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活成硬盘的,是攒了太多垃圾无用的知识,活成痛苦的思想家的人,是问了太多垃圾无用的为什么。如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找出最优解,最优路径,这样的生活才最美好,不累也不痛苦。思想家这一脉,到这里就算剧终了,这群人叫实用主义者。
这事就这么完了吗?还没有。
这时候,来了一个叫孔子的人,说,那些问是什么的硬盘,是学而不思则罔。那些喜欢问为什么的,被自己发明出来的问题折磨的痛不欲生的人,则是思而不学则殆。
实用主义者问孔子,那我呢。孔子说,你这样的情况,属于谋事不谋道啊。虽然不痛苦了,但是人生不完整,虽然活的坦然,但是也跟没活过一样。实用主义者听闻,吐血,卒。
那道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说,这个要问我师父老子了。
老子出场了。老子说,道,听不见,看不见,摸不见。不可说,不可名,不可欲,不可琢磨。
哇,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道到底又是啥?
老子说,用其光,则见其明,涤除则能玄览。我就是这样看见道的,说了你也不懂。我写了本书《道德经》,里面嘴皮子都磨破了一直都在说什么是道,可惜没人看得懂。

五、时文与经文
清朝有个叫徐大椿的名医。他可能是中医历史上,天赋可以排进前十名的人物。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了很多书,很快就把当时的一些畅销书作家们的思想都弄明白了。这时候,他才十四岁,他的同龄人还在为青春期而烦恼,他已阅尽他那个时代的文采风流。
徐大椿觉得,人生好无趣,该读的书都读完了,后面还能做什么呢。就去问自己的老师,老师说,时文很容易有止境,所以这些东西自然难以满足你。如果你有志于追求没有穷尽的大道,那就应该去读经文。
徐大椿被老师一语惊醒,从时文的小溪中,跳进了经文的汪洋。开始了他的入道之路。他读易经,没有人教他。他读道德经,也没老师教他,他读黄帝内经,也没老师教他。他全是自学的。
真正能把易道医弄通透的人,很少很少,徐大椿算是其中一个。他的时代,整个社会的智识天花板就那么高,他还没起跳,就开始碰头了。没有人有资格做他的老师。所谓的江湖习气的那种师承,在他眼里,就是个笑话。
以道为宗,以天地为依,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只有这样,才能不碰头,才能在没有止境。
读时文,就如同下雨,有的雨下的小,很快就干了,有的雨下的大,过几天也会干涸。而读经文则不然,它相当于,找到了一个万江之源,它会永久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川流不息。
经,是一个很神圣的字,能够传万世的书,才可以称之为经,因为它讲的是道,只要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没有变,那么它讲的道理,依然都是有效的,并不会因为时境变迁而失灵。时文则不然,它只是当下时代的产物,它讲的道理,过了这个时代,下个时代就不能用了。
后来一些蛮夷文化入侵,把一些满嘴跑火车的书,都自称为经,还把自己的一些马戏团理论,自称为道,自大自高,蒙惑愚蠢,这是很好笑的。他们既不是经,也不是道,他们就是一群大马猴。
经文,都是谁写的呢,圣人观天之道,为天地立言而成书。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要先有真人,后才有真言。时文为什么不可能超越它的时代呢,因为它们并非真人真言。

六、精神贵族:有道者与立教者
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和民族,他们的知识和文化,都掌握在祭祀阶层手里。而中国文化,则和其他文明和民族,完全不同。中国的文化,在源头上,圣人和君王是重叠在一起的,他们既是文化的创立者,也是知识的掌握者,更是文明进步的革新力量。
三皇五帝,文王周公,他们都即是圣人,也是君王,更是掌握民族最高文化和知识的人。华夏文明为什么长期以来,有牢不可破的文化贵族意识呢,这是根子。因为我们的文明,是皇帝创立并流传下来的。其他民族几乎都不是这样。
反过来看当前世界上主流的其他几大文明,有的是给寡妇倒插门的人创立的,有的是住在树林子里面的要饭的创立的,有的是万年奴隶民族的放羊佬和打渔佬创立的。所以他们宣扬的思想,也不怎么健康,奴隶民族,要解放自己,宣扬怨恨。倒插门的那个,宣扬的则是暴力。要饭的那个,宣扬的则是歹毒。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有道者居之。是不是有道,才是一个社稷是不是正统的唯一判准。无道,就要被换下去。所以,要治理天下,中国文化里,对最高统治者的要求,就是要有道。有道,要求皇帝得是一个圣人。当皇帝成为圣人之后,就要以道立教,教化百姓,这要求皇帝得是一个王。这便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并不是始于儒家,而是始于伏羲。儒家只是道的流末,失道亡德而后有仁义,才出现了儒家来救场。以道立教,也根本不是什么人们所理解的道教,现在人们看到的道教,只是一个文化硬盘,跟古之圣王以道立教,没什么关系。无圣无王,何以为教。
圣人以道立教,以道正天下。君子以道立身,以道正己。这些就是华夏文化中,精神贵族的文化根源。而对那些失道的人,无道的人,害道的人,伤天害理的人,则会被精神贵族们,贬斥为精神贱民,把他们称之为小人,独夫民贼,奸佞之徒,乱臣贼子等等。
有道和无道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一个正字。弄明白了这个正字,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主旨了。中国人的文化,对世界的理解,都是以天地为锚,以天地为根。所以,荀子说,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因为天地运行的规律,天地造化万物的规律,不可能有两套道理,还同时都对。
正,立于地,止于天。正了,与天相合,才能有常。以天地为行为判准,有常了,才能久。这是有道者的精神贵族之路。反过来,以妖异思想为立身之地,以所崇拜的偶像为行为判准,那么就不正。不正,就不能常。不常就不能久,不能久,就会很快灭亡。
如果孟子,荀子和韩非现在还活着,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各种思想,在孟子看来,都是禽兽理论,在荀子看来,都是变着花样说废话的弱智言论,在韩非看来,都是毒虫思想,迫切需要被消灭。
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贵族,圣王合一阶段的终结。天下没了圣人,也就没了内圣外王。道术崩裂,往而不返。上无圣王以道正天下,下无君子以道正己。道隐,而妖异出。妖异和妖异之间,互不相容,互不相让,所以也就有了争鸣。
要理解世界,就会必然的踏上向道之路。踏上这条路,道显,隐没的那个贵族精神,就会觉醒。觉醒的精神贵族,会一直往回走,走到未始有物的地方,走到道生万物的地方。走到那里,看宇宙,就像看自己。老子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这个时代很奇怪,很多人都想试图理解世界,都想试图理解未来,人人都在讲战略,人人都在讲谋略,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答案在哪里。要获得洞察力,要站在太空看地球,这个答案,就在先圣们的经文里。
和先圣以神相交,那种文化上的贵族精神,才会苏醒。苏醒了,才能有道,有道了,才能不出户知天下。宇宙万物,它只对精神贵族敞开心扉。我们要想理解它,就需要先成为精神贵族。


内容来自 阅读的最高意义,在于养成精神贵族 - 至道学宫


更多:

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定要学习韬略之术

做为一个迷茫了很久的人,必须怒答一波,这些方法对我起了很大帮助。为了回答更全面,我爬了该问题的所有高赞回答,并结合了自己的感悟做了这次回答,希望对20-35岁迷茫的小伙伴有用。该答案包括迷茫的原因迷茫时建议做的事

迷茫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7点我把每篇回答里迷茫的原因都写下来了(写了3张A4纸),只整理了最精华的7个原因。小学生字体就不发了图片了。

1、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看不到工作前景、每天的工作很忙碌却看不到自己的提升,收入满足不了支出,所以不甘心浑浑噩噩地工作下去,然而辞职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能有哪些职业选择。

2、在工作生活中失去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目标或者找不到目标,不知道下步该怎么走

3、在求职被拒后怀疑自己,不知道怎么选择工作,对自己不信。

4、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安逸中空想,在安逸中停滞不前。自己而不敢去实践、不敢去选择,导致梦想和能力不匹配,感到自己无能。

5、不满足现状,想去改变,怕承担风险、怕失败、不敢接受失败

6、在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因急于求成,在自己预想期内没看到成绩就在中途放弃、自我否定,而找不到方向,在自我认为的失败中沉沦

7、在本我和超我间找不到自我。(超我是奋进,有责任心,拼命工作,但是很少享受;本我是贪图享受、安逸,活在当下;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


迷茫时候最建议做的7点:总结的7点有点长哟!!!!请耐心观看,呼呼呼呼!!!!!

1、读书(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分为两种:A、读精读经典书籍(回答赞数最多的答案)

原因:经典书籍不表达简单、明确、单一的观点,经典书籍更注重描述,能全面展现不同角色在不同情绪下做出的选择,让你在细腻的情绪描述中来认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迷茫还是因为焦虑、害怕、悲伤而感觉自己迷茫。找到这个情绪的源头就可以针对性地去解决它。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你价值观、让你能更快了解社会的本质,减少消极情绪。精度效果固然很好,但由于是精读会比较耗费精力时间,所以要合理去安排。

碎片化阅往往只在表明一个立场,一个道理,导致读者思维混乱,但是偶尔阅读还是必须的,碎片化能更快地去获取信息,读起来不费力。偶尔的鸡血还是需要的嘛。

B、读能提升自己的书(考证、技能、两个方面)

原因:考证能让自己更快升职、加薪。挣更多钱,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满足物质需求,开阔眼界。(所谓的贫穷限制想像力)

提升技能:

纵向提升技能:简单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因为不是每个职业都能有证考,也不是考了证就说明你牛逼,所以和考证分开提出来的),它也是为了挣更多钱。

横向提升技能:学一些自己想学而没学的东西(语言方面,艺术方面等等)或者看书提高自己的认知。(好处:a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发展方向,不拘泥于一个行业、一个职业。 b、在和别人交流时你懂得多,能让别觉得你牛逼、不是个空心萝卜,别人更愿意和你接触、交流,有助于你拓宽人脉。)


2、社交:社交有两个好处 。

A、拓宽人脉 。(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中国是一个看重情商的国家,关系网错综复杂,当一条路走不通去走另一条路时总会需要帮助,这时朋友多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举个列子:我毕业进公司我的直属领导就给我说“情商大于能力”,我现在也不是特别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现在也不认同“情商要大于能力"但是我从现在不再认为“能力大于情商”至少“能力要等于情商”,不然寸步难行。可能这个列子去形容社交不太形象有贬义的意思,请大家不要吐槽,你们只需要去理解积极的部分就行了,嘿嘿.)

B、有沟通的对象。把朋友形容成垃圾桶再合适不过来,每个人在不如意的时候都会约上朋友吃宵夜、喝点小酒,把所有的不满统统倒出来。家人对你提意见时的价值观特别保守,他们对不稳定、有风险的事和工作都是否定态度,导致他们很难提出正确、客观的意见。反而在向朋友获取意见时比在父母面前获取意见更有效、更准确。就像 @Lens 回答里讲述杰夫·贝佐斯创办亚马逊的经历一样,如果杰夫·贝佐斯不是把想法先告诉上司而是先告诉家人,那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杰夫·贝佐斯了。


3、锻炼身体:

经常锻炼的人很有活力,有好的精神面貌,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事、有身体去接受更大的挑战。再不济也能让汉子、妹子们更性感,颜值不够身体凑嘛!事业不顺感情顺。不要事业找不到方向感情也没了,那真就活成杯具了,不断的打击让人会更加沉沦。


4、旅游(世界那么大,出去走一走)

A、在旅行中有目的性地安排自己的行程,不要贪图安逸每天都睡到中午。这样的安排能你感觉到有目的生活非常充实。

B、在旅途中接触到不同人或新鲜事,让你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C、你在旅行中有机会去放空自己,让那些想不清楚的事变得更简单更清楚。

5、找点事做:

这里说的找事做是那种能磨炼自己意志,让自己变得更沉稳的事,在做事中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无能,对生活有新地审视,让自己变得自信(如志愿者、支教、义工等)

6、定个目标

找个目标就是找个奋斗方向,就像高考、考研一样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大家迷茫多数都是因为没有目标或找不到目标造成的。我在公众号《鲲哥成长说》上写了一篇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到目标走出迷茫的文章,大家如果需要可以去看看,在这就不追诉了。

7、平静的独处:

为了让超我和本我在自己的精神结构发生冲突,在冲突中去和解找到自我。这个答案用本我和超我里举了很极端的列子去阐述不做什么比做什么重要。我觉得回答者的观点很好但是我不赞同(吐槽在最下面)。 人们迷茫时去健身、看书等行为是在掩盖焦虑、迷茫,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总之就是设置一个目标去追,从而确定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未来的恐慌吞噬。从心理学来说回答得很好但是我也不赞同(吐槽在最下面)。

我认为适当地去平静独处,可以更好的审视自己。但是想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而实践才能验证假设是否能解决问题, 毕竟想得多做得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大家快去实践吧!


吐槽一下纯属个人观点,嘿嘿! a、这样做太危险了,任由本我和超我(迷茫的原因里解释了超我和本我)在精神结构里做斗争。人生来就是喜欢享受,喜欢安逸的,如果没有和解,本我胜了怎么办?

b、人迷茫的时候大都看不到未来,对未来恐慌。怕自己生活得不如意,怕自己给不了自己及家人未来,这是责任心的体现。要想走出迷茫就得奋斗,就得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然在那里去等本我和超我斗争迟早药丸。我读书的时候就是让超我和本我斗争,然后我选择了本我,结果大学毕业就当了工地狗。

说了这么多,最后说句,看了之后赶快去实践,别空想,年轻就这一回,时不待我。

关注《鲲哥成长说》,分享成长,走出迷茫。

点赞的最帅最美!!!啦啦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迷茫”这个词像幽灵一样困扰着我


人生的前18年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父母安排什么我就去做什么,终于等到了高考结束,那是我第一次想要去抗争,然后失败了。我高中的时候语文学的很好,考试作文经常满分,被复印成很多份在全年级传阅;虽然我学的是理科,但是理综中学的“毫不费力”的却是最具“文科属性”,需要记忆和文字表达的化学与生物。至于数学对我来说有多痛苦,我只想说——本科毕业,我终于熬到不用学数学的这一天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其实很清楚自己什么学得好,但分数出来以后,爸妈一句不可违拗的“好找工作”,便帮我做了决定。


我们这个专业算是在全国有些名气,招生分数很高。而且由于某些“约定俗成”的因素,大家都知道毕业以后主流的去处。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到了大学自然也不肯甘拜下风,“努力”是每一个人生活的写照。生活中的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可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直到后来我选择了国网又离开国网,方才醒悟当时那份异样的原因。


这种“异样”就来自于——我并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但是想要什么我也不知道。很多人努力学习,其实都是想要未来在大系统内有一个更好的岗位。当我知道自己最终“大概率”的去处时,我是抵触的。因为在那时候的我狭隘的认知中,体制就是“官僚主义、关系至上、僵化和迂腐”的代名词。但是“不想要”有什么用呢?我有什么其他的技能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吗?


于是来讨论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问题:


1.人为什么会迷茫?


想想看,你的前半生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一路顺风顺水地读书,按部就班地考学,毕业后找工作——如果你恰好去的是体制内的话,多半要在这里呆一些时日了。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上稍微有点关注度的人,我抓取了过去半年我的公号后台和知乎私信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迷茫”。从发愁自己考不上心仪学校的高中生,到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稳定家庭的中年人,都在私信问我迷茫该怎么办。


大家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迷茫却是相同的。


为什会迷茫?因为你几乎没有主动经历过什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会“为你好”把一切打点的细致妥帖,你只要按照他们为你安排好的路子走就行了。有时候父母不能给你什么好的建议,看看同龄人总是可以的吧?大家都去学什么、去哪里工作,你也去。


可是有一天你幡然醒悟: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呀!


于是你下决心开始改变。如果你恰好处在一个闭塞的圈子中,身边的人聊天的内容都是家长里短和某位同事的八卦,没有人有学习的意愿,你可能要继续煎熬一段时间了。幸好,我们生在一个互联网空前发达的时代,信息壁垒越来越薄,只要你想,几乎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任何信息。


你发现朋友圈里有的人开始加入了一些“早起俱乐部”和“早读会”,于是你迫不急的给自己定了早起的闹钟,每天仪式性地打卡;你发现有的人在朋友圈里晒水彩画、晒读书书单、晒旅行途中的照片,你也迫不及待地去学画画,把读书加入日程,买了自己都觉得肉疼的单反。


但你还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只是变得更忙碌了——更不要说,买了的网课没听完,早起坚持了3天就放弃了,相机买来就落了灰。


焦虑和倦怠与迷茫是如影随形的,可以说是一个情绪问题引发了另外两个。因为迷茫,你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呀?我都这么大年龄了,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吗?你会变得没有耐心:怎么坚持这么久了还看不到效果呀?会觉得疲累:这样的工作我真的很厌烦,现在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做,我也很无奈啊。


我们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尝试了这么多事,我究竟想要什么?


2.怎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能知道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迷茫其实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但其实,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因为人是会变的。你会发现自己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目标,后来居然实现了;也会发现自己以为很轻松就会达到的目标,努力了许多年好像进度条还在原地——这时候要放弃吗?


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特别喜欢生物,当年我也好喜欢生物,然后这个同学考上了P大生科,在我看来,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啊!!!然后,我的同学,他过了一学期就转专业了。。。后来同学聚会的时候问他,他只淡淡地说“和想象中不一样。


我当时很不理解。


后来我大四的时候有了一个在知名出版社实习的机会——要知道,当一名文案编辑也曾经是我的梦想之一。一年过后,我才理解同学那句“和想象中不一样。”我社的书稿经常是一些学术大牛的作品,一开始能拿到一些“纯净版”的一手著作,我是欣喜若狂的。后来我发现,专著不是科普,科学研究其实很枯燥;而将所有修改要点默识于心之后,有趣也成了重复。


原来我的想要,不过是叶公好龙啊。


你看,如果同学不去学生物,也许现在还会遗憾自己错失了喜欢的专业;如果我不去当编辑,可能这个愿望永远会在我的梦想清单里。


你永远都只知道自己当下“想要”的事,而无法预知未来。


也许你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当时填志愿的时候选了自以为喜欢的专业,结果学了一学期就生不如死,一把辛酸泪劝诫学弟学妹不要报考本专业;要是恰好是父母选择的专业,“不喜欢”简直太名正言顺了。又或者,以为进了心仪的公司和岗位,正打算大展宏图,结果诸事不顺,越来越失望想辞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爱”呢?


因为你的“喜欢”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入了解产生的一个朦胧印象。比如我高中的时候喜欢生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它真的是理科里面最偏文的了,给了当时备受数学打击的我自信——人大脑的奖赏回路决定了,人都是喜欢能给自己奖励的东西嘛;另一方面,私心地,是因为我很喜爱当时的生物老师。年轻、风趣,且经常鼓励我。而我那个同学,则是因为生物竞赛获了国家奖。


再说我“当编辑”的梦想,其实是因为初中很喜欢的语文老师随意说起的一句“倩倩很适合当编辑啊。”


但其实,一个“爱好”若是成为专业或职业,必然要经历并不有趣的刻意练习过程。我们自以为是的喜爱,不过是最初级的入门阶段罢了。


你看,当我们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找出“爱”它的理由不断说服自己;当你不爱的时候,又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逃避。(对人也是一样呀,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有一千个理由喜欢,分手的时候也会想出一千个理由说TA不好)


我在我为什么从国家电网辞职?写到了两个关键词,一是“优势基因”,二是“真心所爱”。


“优势基因”是指擅长的地方。人的发展不是遵循“木桶理论”,而是遵循“长板理论”。意思是,决定你职业方向、你会在什么方面取得成就,是由你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决定的。就像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付出别人两三倍的努力才能学到平均水平;但是我开始做新媒体,因为有之前的文字功底,外加性格天生敏感善洞察,没有任何经验就在兼职状态下做的小有起色。如果我非想不开去做一个数学家呢?恐怕一生都很难有成果吧。


“真心所爱”便是突破了刻意练习、重复机械的枯燥以后,依然向往成为专业或职业的。倘若你写成百余书稿无人问津却依旧笔耕不辍,倘若你加班写代码到凌晨依然不觉得疲累,倘若你废寝忘食只为项目结题那一刻的满足,那一定是真爱没错了。


如果不是,及时止损,去下一个地方找你的所爱吧。


3.没有优势?脚踏实地就是最好的选择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很多人并没有经历过“选择”。那时候工作包分配,分到什么岗位上,就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二三十年以后也成了专家。


虽然受互联网时代新思潮冲击的你,我们更想要“追求本心”而不甘平庸一生,但不得不承认,如果你选择一条路精深到底,依然是可以过得不错的。


我因为一半在央企,一半在新媒体(离职之后完全到互联网了),同时接受代表最保守体制文化和象征着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文化的冲击,见识到了两种截然不同形态的“成功”。如果你喜欢中庸之道,内敛且包容,体制内可以混得如鱼得水;如果你喜欢激越、拼搏与创新,互联网会放大你的能力,让你的才华实现它应当有的价值。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哪个特别擅长的学科,也没有哪个学的特别差的学科;对于职业发展也没有偏好,好像做什么都差不多,那就先从学好本专业、精进本职工作开始入手吧。


最坏的结果,就是在这个领域做得还不错嘛。


4.如何跨越身份低成本试错?


不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世界,你永远不知道外面有多么精彩。


从普通初中考到重点高中,从普通小城考到一线城市的名校,当你走向社会,尝试不同的岗位,跨越不同的行业,结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你见识的世面越多,前方的路就越清晰。人生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般的井,而你就是井底的蛙。每当你跳出了自己的那口井,就会惊叹一声:“哇,天外有天呐。”


最容易感到迷茫的,就是正在读书的学生和做着一成不变工作的人。


没有去见识过,没有去经历过,当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啦。


这个世界太有趣了,每天都会诞生成千上万个新鲜玩意等着你挖掘。如果你只觉得无趣,生活犹如止水般平淡,可能只是你待在那口井里太久了。你的“优势基因”和“真心喜爱”一定就在这大千世界之中。


去阅读各个领域的书,加入地方线下活动俱乐部,如果地方太小没有线下活动就去参加线上的社群。“看世界”的方式无非就三种嘛,读书,经历,阅人。你只要去读尽可能多的书、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结交更多的朋友就好了。在这其中,你会受到启发,也许你读过的一本书中某一句话,或者朋友的建议让你豁然开朗,你发现:我做这件事的欲望特别强烈,我特别想要在这个领域发展。


但是,可能你现在的身份不允许你去尝试新职业和新专业,比如,已经过了转专业的时间;或者,已经有了稳定的家庭,要还车贷房贷不能贸然辞职,怎么办呢?


你可以试试下面这种方式:


首先,评估一下你有多少时间花在职业道路测试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需要继续工作挣钱。


然后,如果只需要维持最低工资水平的话,成长最快的方式是去当学徒。比如你想成为一名面包师,那就去西饼屋当学徒吧;如果你想学新媒体写作,可以去当助理。


如果你仍然需要维持当前的全职工作,那就考虑其他能够帮你增加技能的方式吧,比如周末义工、志愿者等等;或者从兼职做起。


但是请记得,当你接受一份学徒或志愿者任务,一定要明确表达出自己愿意对这份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对于那种认为自己干不了脏活累活的人,别人也不会为他提供更多机会。


喵嗷~愿大家都能拥有自信且清晰的人生。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小猫倩倩】(yqq-lc),专注读书、学习方法论与理财科普,公众号后台

1.回复【高效学习】,教你超好用的学习方法;

2.回复【书单】,送你一张7w+收藏的书单;

3.回复【财商】,告诉你我如何用半年时间从月光族到理财10%+收益,此文还上过知乎日报

很正常是个人都会迷茫,迷茫了那就走出去,你还想继续迷茫下去?你不累啊?

可具体怎么走呢?这肯定需要科学的处理方法。同时天涯沦落人,硬说一句,不迷茫没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都是过来人,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迷茫的经历和如何走出迷茫的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触一下:

迷茫,不可怕,但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每天活得像行尸走肉一样,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睡觉睡不着,想来想去摸不着头脑,过上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头雾水的。可以用两个子来形容“蛋疼”!但是迷茫又怎么样,毕竟自己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不想继续当无头苍蝇,只能不断的寻找答案直到自己参加学习了职业发展的课程。才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人生有了方向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

这套课程需要的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帽子笔记”回复“迷茫”会推送给你,直接拿走。

下面开始说说如何走出迷茫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职业迷茫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根据自己经历课程我总结了以前七点:


迷茫的7点表现:

1.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

2.看不懂社会发展和工作前景的关系。

3.不知道做什么行业,职位,不懂定位职业大方向。

4.不知道如何进行个人提升,让自己快速进步。

5.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及怎么做职业选择。

6.不懂怎么赚钱,以及越赚钱越多。

7.不知道人生的不同时期,如何投资自己。


是否迷茫的你也有这样的表现?

我们知道了自身迷茫的表现将会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那我们应该如何的去解决迷茫?

根据我们基本的做事方法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要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有解决方案,有解决方案了那我们就落实的执行就好了


那迷茫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据我个人的分析,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前面的路。

就好比你在非常黑暗的道路上没有方向的行走。你不知道自己走那个方向,也没有目的地的行走,人生的地图全是黑的。所以你才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怎么去选择,要不就原地踏步,要不就乱走到头来依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就好比你身处社会但不知道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业有发展。就会表现出上面七点职业迷茫的表现。说到底的就是没有目的,没有职业规划。

那如何做好职业规划?走出迷茫


一.拒绝拖延,不逃避直接面对解决问题

这一点很关键,也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和做事情的原则。因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懒惰的心理,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案或者解决问题起来很费劲,很麻烦,是想逃避,或者选择将就一直让问题蔓延下去的。不到逼不得已,可能会一直拖下去,严重的逃避拖延症,可能到后面事情严重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这样生活超累的。我体验过了,一个“怂样”,每天心理就像压着一块大石一样,有时候睡觉都睡不着,一想起来总是垂头丧气。特别是工作不顺或者受到打击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压抑啊,心塞到喘不过气。所以别活得像咸鱼一样,要做咸鱼也要做一条会翻身的咸鱼。遇到问题就是直接面对就是解决。不逃避,不拖延。


二.了解职业环境,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什么是职业环境:指的是目前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行业有什么模式类型,什么行业有发展,该行业的就业环境如何,该行业有什么就业岗位,岗位的薪资待遇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薪资高的人,都在什么行业。

当你了解完职业环境,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因数,综合的选择自己想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发展,还有未来想达到什么高度,确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然而在这里一定有疑问,你说的职业环境,里面包含着太多疑问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职业环境,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在这里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还有提供一些办法:

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变模式。

行业模式类型:传统行业模式;互联网模式

什么样的行业有发展:那我们就要百度一下过去2017年,十大高新行业排名如下图:



那这么多行业我们就做好分类,去各大网站调查出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然后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行业,在到招聘网中,查出该行业的就业岗位,岗位的薪资待遇及发展的前景,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岗位及未来的发展高度确定出职业发展方向。


三. 动手确定个人未来发展目标

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倘若不确定,那你依然还是在迷茫的阶段而且人生目标不同,会导致职业路径截然不同。这时你应该想未来2年或者5年甚至更长时间,希望有什么生活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随随便便说,我想有车有房有份稳定的工作或者我想有一家公司。这样的目标太空泛了,没有实际作用,正确的确定方法是,我未来多少年,年薪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我得生活还有对物质的追求。比如:小明,个人未来发展目标是,未来2年,年薪要达到10+万。


四. 动手确认职业目标和个人未来发展目标连接起来

确认出个人人生目标后,那就和你的职业发展方向连接起来,确认出职业目标。经过职业发展方向调查,你已经明确了那个行业,那个岗位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有岗位及未来发展的岗位的薪资多少。这时和你的人生目标了解起来,你看那个行业,那个岗位的发展,薪资待遇能和你的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匹配,进而选择该行业该岗位,完成个人发展未来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匹配起来。例如:小明,个人未来发展目标是,未来2年,年薪要达到10+万。那么他经过调查A行业互联网部门管理就可以达到年薪10+万,那么他的职业目标是:2年时间,小明必须要当上互联网部门管理,年薪10+万。


五. 目标分解与执行

确定出了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匹配出职业目标那么接下来只要把职业目标进行分解,不断的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就可以了。那职业目标该如何分解?

首先这里有个要素:就是分解职业目标时必须要分解成各个小目标,落实下来,直到分解成明天可以做的具体工作。

下面我举个例子说明:还是小明,职业目标是,2年内在A行业当上互联网部门管理年薪达到10+万。目标分解:小明目前没有工作,那为了能进互联网公司,当上互联网部门管理,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互联网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面试简历及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面试,找到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分解落实下去。直接用个逻辑图来说明:

明确迷茫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确定职业规划科学的解决问题,从此摆脱迷茫,朝着目标前进,过上精彩的人生。

文章提出了很多观点,解决方法,若有疑问或者哪里不清楚,可以关注我,找我进行沟通,解决。需要这套职业规划的课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帽子笔记”回复关键词“迷茫”会推送给你,直接拿走。更多宝贵资源请关注公众号“帽子笔记

码字不易,希望善良的小哥哥小姐姐,点个赞支持一下!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犯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那就是看起来很努力,实际是在浪费时间。

常常听人说: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上拼天赋。我曾经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反正努力就是了,哪怕是我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清楚,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却依然很“努力”。

一段时间后,这种靠着一口鸡血的坚持下来的”努力“让我彻底颓了。因为没有摆正心态,总想着快一点,快一点得到那个结果,然后现实像一记一记耳光,打在我的脸上。紧接着各种杂念和负能量纷涌而至,我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尽管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运气只是托词罢了。

我也曾经责怪过自己的徒劳无功,但是过去已经不可更改,所幸,还可以从现在开始,去影响未来的轨迹。关于迷茫,我有以下一些感悟。

1.迷茫的时候不要盲目努力

《哈儿的移动城堡》里有句话: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很多事情,方向不对,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意义。

拿我最近的经历来说,几天前我辞职了。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办公室矛盾,也没有上级压迫,一切都很好,甚至不久前我还满怀希望,觉得无论怎样都应该再继续努力一把。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我打算往转岗内容运营的方向上努力。

刚开始很顺利,我看了《从零开始做运营》上下两册,看《运营之光》,都做了详尽的思维导图笔记,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课程培训,请教有经验的前辈们,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口袋里逐渐沉甸起来的收获。

然而不久之后我就发现,运营框架其实并不难理解,真正难的是那些业务相关的硬知识,我并非金融专业出身,不懂股票,没有做过投资交易,要想持续不断地输出投资交易类内容,真的不轻松。归根结底,我太不懂业务了,也太不懂用户了。

痛定思痛,我报了个金融课程,至少先建立起来一个基础的金融知识框架吧。同时开始看书考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期间各种痛苦,终于在备考期货从业的时候崩溃了,我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我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金融,更可笑的是我考完这些证书,却依然无法输出投资交易相关的优质文章。

与此同时,我看到和我一起毕业的同龄人,都陆续找到方向并逐渐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原地画圈。

各种焦虑又促使我不断去死磕金融知识,每天不停歇地去刷雪球的财经新闻。然而由于心态没有摆正,太过于浮躁,我开始自我怀疑,再到自我否定,最后发展成自我攻击,就算偶尔重新树立信心,很快又被现实打败,如此反反复复,很快我就彻底颓了。

这段经历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真正的努力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明白现阶段的自己离那个目标缺少的什么,然后竭尽全力补足短板。这种努力绝非只是为了使自己心安理得的表面上的努力,也不是为了某个结果,死磕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

2. 迷茫的时候首先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以我的贫瘠经历给不到什么具体有效的建议,但是还是有总结出了一点自己的方法。

首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最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对比现在的生活,理清当前的处境,理清自己缺少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想要的生活还不简单,不就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吗?所以说,让你理清当前处境嘛,认真剖析完自己的现状以后,才不会盲目自大,也不容易妄自菲薄。

了解了自己的现状之后,就可以确立自己的目标了。这个阶段不能贪心,学会做主动减法,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个阶段只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排除万难,去实现它。期间可能会感受到“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之间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持续努力来缩短的。

如果试过了很多方法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要着急,实在不行就用排除法来试错,网上有很多关于低成本的试错方法,排除掉错的,剩下的都是可选项。

3. 关于怎样实现目标

对对冲基金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桥水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里奥被称作是史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原则》,还没出版就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关于他的五步实现目标方法,也是迄今尝试过的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设定目标
第二:发现通向目标的障碍
第三:诊断问题所在并制定计划
第四:列出解决问题的任务清单
第五:坚决执行任务

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人类似乎有一种天然属性,在思考未来的时候,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制定的计划往往无法在约定的期限内达成,进而给自己找无数的台阶下,以此来逃避现实。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所以,以上五步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出错,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告诫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就及时调整,不要逃避。不断反复迭代前面的五步努力法,目标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给自己设立了一个16周看完《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的计划,大家大致可以参考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看完一本书这样的目标是一个任务型的目标,具体执行起来遇到的问题不会那么多,只要肯坚持,就一定可以完成。现实中有很多目标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建议将大家目标分解,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遇到困难时,直面困难,抵御住“放弃”的诱惑,用耐心换进步。

把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写下来,有利于长期坚持下去。

金融学上有一个词——复利。指的是把一个计息周期产生的利息算成本金,在一个新的周期可以产生下一期的利息,如此利滚利,资产就可以享受到时间的复利收益。其实我们的时间也是一样,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某个方面,不断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资源。

其实迷茫是每一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再正常不过的状态,及时认清自己,找出迷茫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找准目标,持续努力,自然而然地也就走出迷茫了。

最后对于好多人的观点“迷茫就看书啊”的观点有一点补充,看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来夸大看书的作用,如果看书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困苦,那这个世界应该不会有人会感到痛苦和迷茫了吧。

毕竟书上的道理和方法只是书上的,终究不是你的。我也曾经盲目地看过很多书,在书上做个笔记画个线,自以为懂得了很多大道理。然而现实是,那些泛泛而过的书早就忘了,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最近开了一个公众号:月河的笔记

不写鸡汤,不贩卖焦虑,主要更新学习笔记、职场干货、个人感悟相关内容。开这个公众号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输出的方式,同时也是为了倒逼自己持续输入,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2018.8.20

做两件事,收,放。


第一,收,全面收缩。停掉所有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把时间和精力收回来,宁可放空,也不要浑浑噩噩的学习,浑浑噩噩的娱乐。迷茫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所做的事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就停掉。

空出时间,让身心恢复到正常状态。迷茫会让你焦虑,让你晚睡,让你吃更多,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填满每一寸空闲,让你身心俱疲,让你对自己不满意,让你更焦虑,让你更迷茫。

要打破循环,就要学会收缩,留出空闲,给自己喘息的机会。恢复状态并不困难,八个字,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坚持两个星期,身体和精神就都恢复了。


第二,放,放开视野,放下包袱,去尝试新事物,认识新的人。

不计较短期的得失,不顾虑一兵一卒的进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尝新,要不重复迷茫时做的那些事,要走出舒适区,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迷茫往往是把自己囿于一种可能里,而看不到其他路径。

世上有一百万种可能,迷茫中重复自己,本质上就是浪费机会,而尝新,正是打破迷茫的利器。


收,还你时间和精力;放,给你方向和途径。

我们从小就被训导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18岁前考大学,考上了大学又要出国、考研、找工作,工作后又要找对象,结了婚又要生孩子…

总之,只要你在任何阶段落下了一两步,就算自己不着急,身边的人也会开始催催催,久而久之,自己就会陷入迷茫和不确定中,深深焦虑。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段演讲:《在你感受到压力之前》(Before you feel pressure)。

这段视频在Facebook上获得了26亿人次的观看量,它告诉人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时间表,不要让其他人打乱你的节奏,造成迷茫的困扰。

治愈迷茫,26亿人都看了这个视频https://www.zhihu.com/video/1033298896054927360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像视频里这位校长一样的训导者,他可能是你的老师,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亲戚或朋友。“校长们”语重心长地告诫迷茫的年轻人,你们的未来早就规划好了,就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In two years’ time all of you will be finishing your A-levels.

两年后,你们所有人都会修完A级课业。

In three years’ time you’ll be studying across the world,

三年后,你们将在世界各地学习,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your choice.

在你们心仪的大学里学习。

In five years’ time you'll have started your careers.

五年后,你们将步入职场。

Many of you will be in this room working for the top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globe.

在座的许多人将为全球顶级大企业大机构工作。

You will then get married,

你们然后会结婚,

you then may buy a house.

买房。

In ten years’ time your life will be set for you.

十年后,你们的人生已经步入正轨。

In fifteen years you'll be 30 and from then on your path,your life will be set.

十五年后,你们30岁了,自那以后你们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了。


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并没有按照“校长们”的完美剧本出演,却还是活得很精彩。有人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I know people who graduated at 21 and didn't get a job until they were 27.

我知道有人21岁毕业27岁还没找到工作。

I know people who graduated late at 25 and they found work immediately.

我也知道有人25岁毕业,毕业就工作。

I know people who never went to university but found what they loved at 18.

我知道有人从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找到热爱的事业。

I know people who found a job straight outof college making decent money,

我知道有人大学毕业后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工作,

but hate what they do.

却不喜欢他们的工作。

I know people who took gap years and found their purpose,

我知道有人经历了间隔年,然后确定了他们的目标。

I know people who were so sure about what they were going to do at 16,

我也知道有人16岁时非常笃定未来想要做什么,

they change their mind at 26.

但在26岁却改变了想法。

I know people who have children but are single,

我知道有人虽然未婚却已为人父母,

and I know people who are married,

我也知道有人结婚了,

but have had to wait 8 to 10 years to have children.

却过了8年10年才有孩子。

I know people in relationships who love someone else,

我知道有人不爱对方却和Ta在一起

I know people who love each other but aren't together.

我也知道有人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


生活是多元的,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生活不该由别人的版图来决定,你也有自己的时间表。

所以,放耐心点。


You may look at some of your friends and think that they're ahead of you,

你或许看着你的朋友们,认为他们走在了你的前面,

maybe some of them you feel are behind.

也或许他们落在你的后面。

But everything happens at their own pace.

但一切都只是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行。

They have their own time and clock and so do you.

他们有自己的时间表,你也一样,

Be patient.

放耐心点。


就像视频里所说的,许多日后卓越不凡的人,年轻时却可能默默无闻毫不起眼,但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一路前行,然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是在人生的后半段赶超上来的,就去质疑他们的成就。

事业,爱情,家庭,不管是在20岁,30岁,40岁,你能有所收获,都很了不起。

Don't let anyone rush you with their timelines.

不要让其他人用他们的时间表来催赶你。

爱因斯坦说过: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and not everything that's counted truly counts.”

“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计算得清楚,也不是所有计算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

活出自己的价值感,才是真正的成功。

文章首发于本公司公众号“友邻通鉴” 作者Summer

看更多英语视频,请下载海鸥看世界APP

答案非常简单:专注的持续的做好自己擅长且热情的事情,也就是你的定位,这辈子就不会迷茫,无聊,和退休。

这次分享的方法是在指导450+小伙伴,不断反复实践,成功率很高之后,摸索出了一整套非常简单易行找到自己方向的方法。

帮助小伙伴找到定位

在找到定位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事情:只有我们去做我们热爱并且做起来很容易,但别人做起来很困难,高商业价值的事情,我们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做到专业,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

因为,我们理想的工作,只和三个指标有关系,热情,天赋和行业商业价值,职业幸福度=热情×天赋×行业商业价值。

从1对1指导450+小伙伴的情况来看,90%以上,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天赋,所以,做着没有热情,低商业价值的事。

因此,再强调3遍,我们要找到:

你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别人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

你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别人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

你做起来很容易,但是别人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

并且我们要区分一件事情,就是有热情的事情,不是你有天赋的事情,热情后天可以培养,但是天赋无法培养。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我非常喜欢唱歌,但是天赋0,你觉得我应该定位唱歌,并长期坚持吗?显然这是相反,我在分享高价值得内容,这块天赋10,但是曾经我因为沉迷游戏,热情度是0,那我的定位是不是应该做分享,做培训,靠后期来培养出热情?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那具体该怎么才做,可见如下内容


你只需问自己2个问题:

1.先将自己有热情的事情进行罗列:

在没有任何外部的压力情况下,自己业余时间,会主动,看清楚是主动,去研究,学习什么?做什么事情自己很开心,什么事情自己做了一次还想做第二次?哪些事情薪酬很低,甚至不给钱,自己也愿意做?

将这样的事情进尽可能都罗列出来,我们活了几十年,不太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想尝试的兴趣的。

假如你一个都写不出来,那说明你尝试的事情太少了,应该多去尝试很多事情,你的内心会告诉你,你喜欢什么,就像你去一个商场,你看到了很多服装店的衣服,你就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哪件衣服穿在身上自己脱不下来。

2.将自己有天赋的事情进行罗列:

热情的事情罗列出来了,我们需要给这些事情进行天赋值的评判,我们要从你这么多热情的事情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什么事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同样的时间,精力,努力程度,拥有相同的资源,自己做什么事情自己觉得很容易,但是别人做起来很困难?

看清楚,是和同样基础,同样努力程度的人比较,不是和已经很厉害的人比较。

也就是,你做什么事情,比起同样基础的人,你不用怎么花精力,就能做的比较好?这样的一些事情,通常会表现为:你容易因为这件事被别人获得肯定;别人一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到你可以帮他解决等。

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学习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就是有些科目自己不用怎么学就学的好。

我们毕业之后,应该专注地做好自己的长处,我们就更容易获得成绩,提升自己的收入,并更容易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就知道的定位是什么?若自己尝试了,还是不行,可以关注我个人主页,找到免费咨询的途径。

若最终你找到了你的定位,恭喜你,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专注你的天赋+找到你天赋定位的导师+持续的输出。

和你说个故事,你就明白了,巴菲特8岁开始展现炒股的天赋,他上大学时师从当时最强的炒股大师,格雷厄姆。他持续专注做这一件事,持续输出教他公司的员工怎么操作,最终成为了前世界首富。

这下你明白了吗?只有我们持续的的做我们持续的去跟着某位大师,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才能在自己短短的人生几十年中,最短时间内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并获得很高的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不在迷茫,无聊。


【文末彩蛋】

你也许还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擅长的,还在焦虑迷茫,不自信
你也许尝试了很多努力,还是无法成为自己擅长领域专业人士
你也许无法通过自己擅长的技能,实现一份投入得到N份产出

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从被劝退,重度网瘾的差生,到找到擅长领域,成为自己擅长领域专业人士,用1年时间通过个人品牌创造了13种被动渠道收入,并帮助几十位小伙伴个人品牌额外月入1万+

欢迎关注 @波力 ,一个以培养个人品牌月入过万为使命的耿直大叔,会写文解决以上的问题。

最后,还给点赞,很有想法的你,准备了《1年如何创造13种被动收入》的干货。
关注公众号:波力sidney,免费送你,让你少走弯路。

为什么会觉得迷茫,通常无外乎:一、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价值;二、自己没有价值。

这个价值,可能是商业价值:工资收入低;

情感价值:自我认同感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动力,缺乏热情;

利用价值:别人对你认同感低,说白了,不愿意搭理你。

简单来说,迷茫的表象是现状不如意,赚钱不多,正在做的事情热情不高,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能脱离现状?本质就是迷路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知道该怎么走。迷茫通常还伴随不自信,纠结,严重的还有焦虑和痛苦。

换个角度:如果你现在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沿途鸟语花香,看得到目的地,你只会愉快的跑起来,哪有空迷茫吗?就像上学的时候,尤其是小学初中还没到分科的阶段,只需要尽可能的考更高的分数去更好的学校,你会觉得辛苦,但不会迷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刻,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以下两种迷茫比较常见:

暂时性的迷茫,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走。这种迷茫只要有人稍加点拨,很快就会回归正常的轨迹。究其原因,多半是对外界的判断拿捏不准,小半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我遇到的很多工作1-5年来约咨询的,多是属于暂时性迷茫,这个年龄段是迷茫的高峰期。

阶段性的迷茫,多见于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主要症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好,平时也会有学习,大部分是跟风,看别人做什么或者什么热门不错的东西自己也去试试。一迷茫就去打鸡血,然后努力三天,然后又陷入迷茫,周而复始。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并且利用起来。跟风的学习,不停的晒自己努力的样子而不是分享努力的喜悦,这两者有何不同?晒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认同,通过别人的认同让自己认同自己,背后是底气不足,分享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这件事不错我想让大家都知道。


谈谈具体该怎么做:

一,列出停止内耗清单

现在让你迷茫的事情有哪些?列出来,把那些解决度低的不管有多重要都删掉,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无底洞,不值得你再花时间精力耗在上面。

比如:

1、为过往的所做所为懊恼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努力考个好大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位。。。

2、埋怨家人,原生家庭怎么怎么样,造就了我什么的不幸。

3、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不断找自己的缺点和短板,相信我,这样做,你不单会迷茫还会多一种情绪:沮丧。

4、其他任何让你情绪变糟糕而你又无计可施的事情。

停止内耗,进入省电模式


二、盘点资源,聚焦优势

资源有很多,举几个例子:

1、时间:唯一公平的资源,每人都有24小时,就看你怎么利用,刷抖音的一小时和写作阅读锻炼身体的一小时,价值产出是完全不一样的。

2、人脉:人脉成为资源的前提是你能提供价值,哪怕你只是个小白,通过服务大咖,成为大咖助理,那你也会是别人想要主动链接的人脉。让自己变得有价值的方式太多了,资源互换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时间迷茫,不如想想怎样让自己更有价值。

3、金钱:最直接的资源,有钱可以换别人的时间,购买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看书,购买课程都是用金钱换知识,很多人愿意在吃喝玩乐上花钱,却舍不得花钱投资自己的学习。

4、健康:最重要的资源,当你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好时,投资时间和精力在健康上,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去跑步去锻炼,以你喜欢的方式动起来,让自己更健康,体型更好看,情绪更稳定,精力更充沛,你会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一切困难挑战。

资源需要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让成效最大化,比如时间和金钱的利用;也需要整合:多维度组合使用,与人互补,共赢,都是整合思维。比如你用时间通过服务大咖获得了人脉和背书;你用金钱请专业人士指导你获得了解决方案以及节约了自己探索的时间;你与别人进行朋友圈、公众号互推,互相吸粉。

5、找到你的目标,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你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内驱,这种内驱来源于你真心渴求的事物,是让你怦然心动,不自觉的就想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去实践的事情。举几个例子,大部分人都喜欢赚钱,有人喜欢赚钱是想通过赚到钱让别人认可自己的能力,有人是追求物质享受,有人是想让家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虽然目标是一样,但是内驱力是不同的。多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为什么想要?这里隐藏着你的热情和天赋使命,只有知道了动力来源,你才能更好的设定目标和达成目标。我之前有位来咨询的女生,她特别想开个烘焙坊,她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美食,而是享受创造美的过程,她对美有特别的追求,平时工作中哪怕发个通知,都会做到工整美观,朋友圈更是赏心悦目。当她明白了自己不是单纯的想开个小店,而是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想把他做出来以后,工作对于她而言就多了使命感,就有了很多改善和提升的空间,而不会只惦记着想辞职开小店的表层目标了。

我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这个世界,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了解各种趋势,却很少花时间了解自己

我们会花很多精力在别人身上,聊天,交际,却很少花时间和自己聊聊天,陪陪自己。

我们一直在跟着别人跑,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甚至有时跑着跑着,忘记了为什么要跑。

三、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你的困惑,早有人经历过,向他们请教学习,而不是找你亲近、信任的人倾诉,倾诉并不解决任何问题,正好相反,你周围的人眼界、见识其实与你是相近的,无法从更高维度给出更好的建议。有时还可能出现不但帮不上忙,还会不理解你,认为你“折腾”“作”。

四、最后一步:行动

走起来,时间会告诉会你答案,这句话听起来很鸡汤,如果你亲身体会过,你就懂得行动的力量,我就曾经鼓励并见证我的咨询者,从怀疑人生,然后小心翼翼的开始行动,两周不到时间拿到心仪的offer的那种欣喜;也有朋友圈的好友,打造个人品牌,从一开始的慢慢摸索,到慢慢的月入N千,有了自己喜欢的一份小副业。一切,皆因行动,哪怕你是将信将疑的行动,也比你原地不动要好。

迷茫有解,纠结无治!走出舒适区,不断尝试新的路径,走出去,走起来,实践和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比较幸运能得到靠谱的人指点,正确的行动,这个迷茫的过程就会大大缩短;人都有个开悟的过程,这个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定是你做对了什么事情,亲身论证了一个道理。

你也许对于职业发展方向有些迷茫,不清楚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不知道怎么选择行业、公司,可以加我:jessiehu1113

欢迎关注我 @胡杨,一个走过弯路,通过找到自己喜欢擅长领域成功转行,三次跳槽到风口行业的资深HR,帮助150+小伙伴找到喜欢又赚钱的工作。

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5858031526780928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都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之而来的疲惫在所难免。不要消极地沉溺其中,让这条热血短片为你加油,继续向未来冲鸭!From Absolute Motivation

人倘若能一直盲目的生活,可能也还不会迷茫,但若是一天从盲目中清醒,那将是迷茫的开始,这个时候该如何去摆脱这种状态?我在这里分享3种急救方式和1种根治方式。

有人就说,生存都来不及解决,哪有时间精力去迷茫,更没有时间精力去想该怎么摆脱迷茫,于是不少人是间歇性迷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感觉迷茫,但没去做出任何改变,于是又回到盲忙茫状态,然后又循环)。美国有个俚语叫Rat Race,老鼠赛跑?顿时脑袋浮现出乐此不疲踩转轮的小仓鼠,虽然单单把这个词解释为老鼠赛跑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是发现特别形象。我们很多时候出于盲忙茫的状态,恰恰是被Rat Race所困的明显特征,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从小被教育要好好读书,追求高的学历,找到体面的工作,然后努力的挣钱生活,然后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然后再让下一代重复。我们把所有这一切当做是“理应如此”,因为从小就是这么被上一辈灌输的。有的人,的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有的人,拼死拼活却依旧跑不赢,活得吃力疲惫,还有的人,选择了逃脱,找个僻静之地,过上悠然生活。不管是哪一种,没有好与坏,对与错,终归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就这样在Rat Race里,也好。然而,怕的是,有一天,你猛然一惊,咦,自己为什么要不断踩转轮,不断踩转轮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真的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吗?

这个时候该干什么?

有3种比较容易的方式,但只能暂时摆脱。


(1)集中注意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首先,让自己形成一种“平衡心态”,“活在当下”是一项很有威力方式让自己心态平衡,当你只把心力放在每天的当下,你就不会去多想其他的事,你只会关注于眼前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身心会处于一种很好的状态。一旦形成一种“平衡心态”,那些迷茫焦虑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被挤出大脑,这个时候,也有了一个向正向思维过渡的机会。正念思维之前提到过,是一种从此时此刻出发去看待问题,把目光聚焦在现在。

(2)好好运动,好好睡觉。

如果有些事情想不通,那你可以试着去运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跑步,游泳或者瑜伽。。。运动会分泌内啡肽,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物质可以镇静你的情绪,令你精神饱满,还会给人带来幸福感,运动出汗后,好好睡一觉,能不能想通不重要,找不找到解决方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精神饱满时,我们就有机会重新赢回这个世界。

(3)多读书多学习多听前辈的经验。

学习和听前辈的经验,能让自己心里更有一种安定感,人面临未知的事情,会更加迷茫,这种安定感,会停止胡思乱想,视野拓宽,更重要是,投资自己才能为抵抗未来的风险积累重要的能量。

那么,根治的方式是什么?

就是找寻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前两天我更新的两篇文章有详细写如何个人定位的方法,可以看看:

海鸥姐姐:这篇总结送给还在寻找个人定位的你(一)海鸥姐姐:这篇总结送给还在寻找个人定位的你(二)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的三个成功因子,让我受益匪浅,Rober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书中写自己投房产,购买企业,去创业,并不鼓励所有人要像他一样去专注这些行业,他去做是出自于自己内心的喜爱,是觉得自己从事这些领域感到快乐,拥有持续的动力,在不断的积累这些领域的经验后,他在这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最后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投身于财商教育中,帮助很多人重建了财富观,实现事业成功的蓝图。我觉得Robert Kiyosaki是寻找到自己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并专注精进做到极致的成功案例。

因此,找寻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要事,有这样一个逻辑:

第一,我们要做快乐的事情,因为快乐才能持续,欲望不能让我们成功,快乐能让我们更持续,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第二,快乐到最后会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第三,有优势不是为了自己,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去满足别人需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存在;

当我们发现了一个点,是这三者的交集,那么这件事就值得成为你人生的“要事”,值得用一辈子去专注。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聊,不过,时间精力有限,每天3个免费咨询名额,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个赞或者点个关注,就是我原创最大的动力^_^


我是海鸥——一个善用有效社交跨国玩转人生的内向型女孩,每天3位免费咨询名额。

知乎用户

你也许不懂如何有效社交,建立高质量社交圈,甚至跨国社交圈,为人生创造更多可能性,或者对海外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疑惑,可以主页私信我@海鸥姐姐,欢迎加入我的“有效社交达人进化营”,我会陪伴你,一起锐变成理想中的自己。

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

按:当美好的理想遇到冰冷的现实,该改变自己还是顺从现实?如果要改变,能如何改变?这封答读者信想跟你探讨这个问题。

陈老师:

您好!关注您很久了,一直想给您写信,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描述我内心的困惑。现在,我想把给您写信的想法变为行动,也借着这封信,理一理自己乱糟糟的思绪。

我的问题是,我对自己的工作很迷茫,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新的工作在哪里。对现在工作的厌恶、对寻找新工作的焦虑、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让我喘不过气。

我是一个 26 岁的女生,名校毕业快四年了。毕业时,顺利进入一家世界名企,一年后因为接受不了工作占据太多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吧,我自己也理不太清楚了),选择离职。之后,尝试考研,可并没有完全投入。快两年的时间,没有收入,社交停滞,家庭变故,前路迷茫。对自己选择和能力的怀疑让我情绪几度失控。我开始重新找工作,想着第二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地干。工作找得并不顺利,可好歹最后还是找到了。

对于现在的工作,我讨厌它,我希望赶紧从这份工作中脱离。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我压根儿没法提供。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我很抵触。我在这里,并没有长久发展的可能和意愿。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了一年,从没有合同到有了合同,从没有工资到有工资,我坚持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太折腾,简历不好看,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不好的影响,当然也因为我并没有找到新的理想的工作。

对下一份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明明很想换一份新工作,却在无止境地拖延。我发现毕业四年,自己根本没有擅长的领域与技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我特别羡慕那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然后投入去做的人。打开各种求职网站,我就头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连把简历投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不清楚。一想到找工作,我就心烦、头痛、焦虑。

毕业四年,快奔三的年龄,两份工作,近两年的空白。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资本和能力立足社会。我也想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投入去做,却在「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了,你有什么资本去喜欢、去投入?」「你毫无经验,从头开始的话,你大学所学还有什么意义?」的想法中避而远之。

理想的我,能全心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现实的我,却只能勉强做着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为不能改变现状而烦躁,更为活了二十几年还这样浑浑噩噩、一无是处而懊恼。我总怀疑,如果是别人,一定会处理得比我好。我讨厌这样子的自己,我想救救自己。

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读完这封信。期待您的回复。

雨雨雨

陈老师:

您好。我现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从这份工作中,我得不到任何成就感,有的只是拖延、焦虑和「终于又完成一点」的短暂的放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一点点困难,都会在我的消极情绪中被放大,让我不知所措。

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那时的我,单纯自信,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到。那时我文笔不错,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不像现在,经过几年工科培训,连日记都写不通顺了。那时的我很爱读书,对政治、哲学、法律、外国文化都很感兴趣。不像现在,一年都读不完十本书。那时的我精力充沛,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不像现在,一天中有精力做事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那时的我勇敢果断,什么事都想尝试。不像现在,想做什么事会先想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危机四伏。可理论上不该是这样啊,我以前也没生活在月球上啊。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迷茫是艰难所在,也是意义所在

按:当美好的理想遇到冰冷的现实,该改变自己还是顺从现实?如果要改变,能如何改变?这封答读者信想跟你探讨这个问题。

陈老师:

您好!关注您很久了,一直想给您写信,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描述我内心的困惑。现在,我想把给您写信的想法变为行动,也借着这封信,理一理自己乱糟糟的思绪。

我的问题是,我对自己的工作很迷茫,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新的工作在哪里。对现在工作的厌恶、对寻找新工作的焦虑、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让我喘不过气。

我是一个 26 岁的女生,名校毕业快四年了。毕业时,顺利进入一家世界名企,一年后因为接受不了工作占据太多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吧,我自己也理不太清楚了),选择离职。之后,尝试考研,可并没有完全投入。快两年的时间,没有收入,社交停滞,家庭变故,前路迷茫。对自己选择和能力的怀疑让我情绪几度失控。我开始重新找工作,想着第二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地干。工作找得并不顺利,可好歹最后还是找到了。

对于现在的工作,我讨厌它,我希望赶紧从这份工作中脱离。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我压根儿没法提供。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我很抵触。我在这里,并没有长久发展的可能和意愿。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了一年,从没有合同到有了合同,从没有工资到有工资,我坚持的原因更多的是怕太折腾,简历不好看,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不好的影响,当然也因为我并没有找到新的理想的工作。

对下一份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明明很想换一份新工作,却在无止境地拖延。我发现毕业四年,自己根本没有擅长的领域与技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我特别羡慕那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然后投入去做的人。打开各种求职网站,我就头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连把简历投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不清楚。一想到找工作,我就心烦、头痛、焦虑。

毕业四年,快奔三的年龄,两份工作,近两年的空白。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资本和能力立足社会。我也想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投入去做,却在「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了,你有什么资本去喜欢、去投入?」「你毫无经验,从头开始的话,你大学所学还有什么意义?」的想法中避而远之。

理想的我,能全心投入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现实的我,却只能勉强做着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为不能改变现状而烦躁,更为活了二十几年还这样浑浑噩噩、一无是处而懊恼。我总怀疑,如果是别人,一定会处理得比我好。我讨厌这样子的自己,我想救救自己。

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读完这封信。期待您的回复。

雨雨雨

陈老师:

您好。我现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它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从这份工作中,我得不到任何成就感,有的只是拖延、焦虑和「终于又完成一点」的短暂的放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一点点困难,都会在我的消极情绪中被放大,让我不知所措。

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那时的我,单纯自信,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到。那时我文笔不错,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不像现在,经过几年工科培训,连日记都写不通顺了。那时的我很爱读书,对政治、哲学、法律、外国文化都很感兴趣。不像现在,一年都读不完十本书。那时的我精力充沛,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不像现在,一天中有精力做事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那时的我勇敢果断,什么事都想尝试。不像现在,想做什么事会先想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危机四伏。可理论上不该是这样啊,我以前也没生活在月球上啊。

干货预警,亲测有效。人在迷茫不用怕,放个三天小长假。只需有计划地过好这三天,就能找回人生该有的状态,重新步入正轨。吾将其命名为“三周天巡回创世法”。

准备工作:

在最迷茫的时候,可以在不远的将来,给自己预置一个三天的假期,你将在这三日进行事关人生的重大思考,所以要在其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这三天假期你可以预置在一两个星期之后。虽然我们身处迷茫,但在下决定之前,你不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是不能舍弃、不能中断的,所以最好不要中断任何事情。提前预置假期,告诉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将在不远的未来解决,可以减少目前的心理压力,让这几天不至于过得太苦。

在三日到来之前的这几天,你唯一需要且必须要做的事,就是保证足够的睡眠,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减轻心理压力,让自己处在一个元气充沛的状态下。

初日:归元与逆廻之日

三天的第一天,是恢复元气、找回自己的一天。

不要想目前正在烦恼的事情,也不要过度思考,把自己从被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早晨可以起的晚一些,躺在床上发发呆,看看自己在不想那些烦恼的事情时,都在想些什么。

白天可以故地巡游一番,去那些充满回忆的地方看看,放松地回想一下曾经的岁月。或是掏出以前喜欢的那些旧书旧杂志、收集过的一些收藏品看看,也可以去网上、市场等地方随便逛逛,看有没有想买想要的小物品。这些东西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暂时摆脱目前的烦恼,而是站在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相结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晚上不要睡太晚,听听轻音乐,让自己放松,睡个好觉。

次日:清算与抉择之日

三周天创世法里最重要的一天!

经过之前的一番调理,此刻应该已经有心如明镜,神清气爽的状态了吧!

那么我们今天早点出门,备好纸笔、饮料咖啡,跨上背包,去一个风景独好的地方,推荐有人但不吵的地方,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列出三点:

1.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2.在你理想的生活方式中,你每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要过上理想的生活,你需要经过什么努力,如何达成。

具体可以参考这个答案,里面有详细的解说。

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根据自身目前处境来拟定一个长期可行的规划,就是第二日的主要任务。

三日:缓冲与证道之日

试着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一天,只需完成部分即可。

万事开头最难,很多时候我们做好了计划,却在第一天的时候就感受到阻力而导致未能完成,又或者抱着莫大的心理压力迟迟不肯按计划进行,导致苦心订制的计划泡汤。

我们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痛恨自己为什么自控力这么差。本来为拯救自己而制定的计划,执行时却在你的自责与自我压迫之下变成了一件让你痛苦的事情。心理上开始对其恐惧,行动上也就做不下去了,最后你在自责和恐惧中放弃了计划,重新被打回原形。

其实,我们必须明白生活是有惯性的,自己已经习惯了从前的状态,想要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变成另一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短期的适应过程。

在放假的时候,人的心理压力最小,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执行力去完成计划试行。

所以在长假的第三天,我们就要尝试着按计划执行,重点在于去做,而不是做到。

在执行计划的同时,你会有一种走在正确路上的安心感,从而消除“害怕做不到”和“必须去做到”这两种心理压力。

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你也能从细节上了解你计划的不合理之处,从而进行微小的变更和改进。

这便是“缓冲与证道之日”存在的意义。

-------------------------------

我曾经有过很长的一段迷茫期,不光是迷茫,而是迷茫+痛苦+心累,经常因焦虑而彻夜难眠,但又没有精力去调整,因为自己总是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赶着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远处于疲劳状态,对当时的状态痛恨至极,又不知怎样摆脱,在一个又一个的情绪旋涡中无限地折磨着自己。

后来我就想,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彻底的交代,这才有了命运转折一般的三天。经历了这样的三天后,并不是有如神助一般地逐渐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精神上确实好了很多,那种复杂难明的痛苦感慢慢消失了。

我从中受益最大的一点,应该就是找回了“面对和解决迷茫”的信心和决心吧,我从此知道了如何主动调控自己的状态,人生中的很多难题也因此变得有法可循、有法可破。后来每次觉得自己状态不对时,我都会施展一次“三周天巡回创世法”,然后便能摆脱当时阶段的迷茫和痛苦,重新找到方向。

所以把它写出来,大家可以试试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赞同支持下,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实力商家展示

  • 任县飞泰机械厂
  • 山东胜天半子科技有限公司
  • 盛通四方数字商品市场股份有限
  • 中添区块链技术(深圳)有限公
  • 北京胜天半子网络科技有有限公
  • © 16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