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 >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发布时间:2019-09-13 02:32:32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我2010年的时候就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公司和3个国际部要我转管理,目的就是要压低我工资,同时不断榨干我,让我为公司年轻人输血,每次单独谈话张嘴就是:你是女老师,不要太辛苦我内心台词就是:我很喜欢辛苦啊,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我2010年的时候就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公司和3个国际部要我转管理,目的就是要压低我工资,同时不断榨干我,让我为公司年轻人输血,每次单独谈话张嘴就是:你是女老师,不要太辛苦

我内心台词就是:我很喜欢辛苦啊,我单身我不辛苦我还干嘛?

所以我这个行业基本35岁坚持一线教学极少,都转管理,但是我们这个行业是伪管理,很多所谓管理仍然疯狂上课,最多就是负责一下招聘,其实很少做入职培训或者对下属做实际的管理,因为你管凶了老师就跑了。

当时正好是一个行业老人这么跟我分析了一下(当然我不做管理也符合他利益),我就没有接这些管理岗。我觉得做这种管理,还不如自己创业做一个小的培训机构,自己学到的更多。

但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些事情,我觉得有得也有失。我思路可能有点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就是35岁创业,我之前一个公司的校长就是这样,他给自己定下了坚决不教课的规矩,所以我北京一个认识的老师给他介绍课程,打电话过去他再次重申,甭管多少钱都不上课了,必须转型成管理。他对自己的定义很清晰,从一开始学英语他坚决不做翻译,他很看不上做翻译这事儿,到积累原始资本之后坚决不教书,他都蛮有自己原则的:不会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计划。就这点来讲我还蛮欣赏他。

他从新东方辞职之后,我也见证了他们创业的各种坑坑洼洼,虽然中间我觉得有沟通不畅造成的一些最后大家的不愉快(我知道是哪些事哪些人哪些原因导致间隙,但是我选择不去谈,直接辞职),我也很感谢他那么看得起我,每次下班都要问我怎么回家,然后故意绕道开车送我回去,一路上就像他当初做新东方部门主管一样跟我谈工作上的各种想法。这个待遇,确实在我在职期间,没看到其他老师有过,说明他当时培养的时候可能是有比较长远想法的。

35是一个坎,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可能需要像我刚给出的例子一样,坚决断掉一些似乎利益很大的东西,迈出艰难的一步,实现自己技能和思考层次的跨越。

因为从35开始,就算是一个倒计时,还有5年时间“不惑”

我觉得真正的loser,是到了40,还没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够留下什么。


最后一句,算是对我自己的警告。

35岁以上的人干啥去了,我说认识的人当中,有的继续打工做个部门负责人,买了房,整天害怕被裁员;有的自己出来单干做二道贩子,也只能混个温饱;有个前公司同事50了,裁员以后再也没找到工作,赋闲在家一年多了。
知乎学生居多,没什么阅历,我也害怕40多岁中年失业,其实谁都能被替代,年纪大了就会被资本家抛弃,唯一的办法就是考公务员,然后就是自己创业了。自己创业的话九死一生,上有老下有小,只失败一次就妻离子散,万劫不复,这些事情键盘侠不一定想得到。

其实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早就是各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最近的一次,联想整个集团换血续命裁员估计大家都看了吧?

但真相是:35岁以上的人其实大多数还存在于各大公司发挥着自己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只是很多人还报着十年前的心态,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辞退我....

所以35岁以上的人到底去哪儿啦?


01他们跌入忙碌的陷阱,成果全部消失,错误不断积累


这些35岁以上的人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从你踏入办公室起,很多工作向你扑面而来:一堆的文件单据需要你及时处理;

上司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件压着一件,件件都很紧急;

客户那边等了你二十分钟,要和你核对对上个月的数据好开发票;

供应商那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来,不停地问你货款的进度到哪一步了......


你会发现,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

每天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么多工作,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

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那就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像极了「俄罗斯方块」游戏。

只要你开始玩「俄罗斯方块」游戏,你会发现你永远停不下来:

一些方块好不容易消除了,新的方块又冒了出来;

一旦你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些方块就无法及时消除,结果越堆越多,直到游戏结束。

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成果不断消失,错误不断累积。


02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

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

读书时没有好好学习,导致专业不精成绩一般,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例如客服、销售等;

贪图省力不肯动脑,永远在等待领导的指令,沉溺及聚焦于及时反馈中,每天大脑里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

这个月开了多少单,能拿多少提成;一旦没有完成任务,则无比焦虑无力;即便完成了任务,下个月又有新的指标和压力,一刻不得停歇;

总认为自己干好一件事足矣,对新鲜事物无暇顾及甚至排斥,看不懂如今的流量思维、KOL、內容创业......对时下发生的事情不管不问,似乎活在一个套子里,每天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每天疲于应付;

而一旦面临失业,则无比恐慌,因为除了手头的工作,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出去还能够做什么。


给职场朋友的五点建议


1. 如果可能,还是要好好读书与学习:高起点高学历带来的职业机遇不同,接触的环境圈层包括未来的眼界,都会大不相同。

2. 如果可以,尽量多学一门技艺:对于很多没有资源背景的普通人而言,所谓“天荒饿不死手艺人”,问题在于你要沉下心来,将技艺磨练纯熟,切不可情绪用事半途而废。

3. 工作不仅仅是提升能力的地方,更是磨练我们的脾性、历练我们心态的地方,职场中的核心要素无非两点,一是做事,二是为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你一旦走出职场走向市场创业或做点自己的事情,这两点至关重要。


4. 做任何工作之前,都要尽快熟悉整个领域,找到该领域的价值核心: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机会,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及节奏,积极主动地接触并处理那些核心工作。

5. 记住,企业的本质是盈利,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再深切的情怀也无法逃离市场规律,你要时刻审视自我,永远都不要把公司当做家。


上述回答引用自职场作家赵晓璃。 赵老师出品的非常棒的内容,我回答的时候有部分增删。


很多人在后台私信我有没有什么给年轻人的好建议,我觉得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平凡的年轻人。所以请教了一位真正身价10亿的职场大佬,他晚上很晚发过来的几句话,我看完觉得必须要分享出来

1、别为了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

2、深度,持续,高频的复盘和反思。

3、逆商不够,走不远。

也有很多人还在问35岁以上的人去哪儿了,其实我开篇就回答了。其实很多35岁以上的人早就成长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是中层核心力量。

-----------重点分割线---------------

公众号「永洪日记」,可以看到我的更新日记

领取3000元升职加薪大礼包,

从公众号运营到海量正版Amazon电子书都有。

好问题。举一反三,同时可回答为什么中年人不是焦虑就是油腻。
职场有两条线,横着的叫职级天花板,竖着的叫年龄死亡线。
一般人的天花板就是总监级,不同行业或公司叫法略有差异,总之就是仅次于高管的层级。普通人走到这一级就很难上去了,毕竟做到高管涉及到的东西很复杂。
顺便说下,有个高赞说35岁以上正派人都是靠内推,2018年了还能在知乎看到这么古典原始的吹比真是令人感动。不存在的,除了高管确实人脉内推多,其他层级社聘和提拔都是堂堂正正,反而内推容易被歧视,免不了“某某带进来的人”之嫌疑。另外本答参照行业内一二线公司主流,杂鱼就算了。理发店也有总监,性质不同。
总监级对应的死亡线,我们行业以前是45岁。这个其实已经压力山大了。45岁到退休还有20年,谁敢保证你在一家企业占着高位坑20年不倒?不说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年年KPI达成的难度,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事斗争能连赢20年?倒了怎么办?每每大家聊到这个话题,气氛都不是很愉悦。
当然这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降到了40岁。龙头公司带头,招40以内的,超过40要高管特批。还有牛逼的开始要35岁,这都有点反常识了。我们属于传统行业,必须要项目经验,35岁基本就限定天纵奇才空降兵出身而且主角光环每一步都走到最优。幸好目前35岁还是极个别,但看得出趋势。更残酷的未来先不谈,死亡线降到40岁意味着什么? 30多岁做到总监怎么看都算春风得意混得很顺了,结果一抬头离过期没几年。中年焦虑就这么来的,这TM能不焦虑么?所以别觉得转管理就万事大吉,缓期执行而已。
那么总监过了40怎么办?或者低层级的过了35怎么办?
乐观方向,掌握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或缺的专家。极难。首先,绝大多数岗位根本就不需要真正的专家。其次,小公司你学不到核心竞争力。最后,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中性方向,降维求生。就是尽可能在死亡线到来前去美誉度高的龙头公司占尽可能高的职位。超龄后混不下去就去二三线公司。二三线公司很难招到大公司当打年龄同等职位业绩又可以的人,对龙头公司出来的较易容忍特批超龄。如果能融入进去把优势发挥出来,被小公司老板器重老树发芽也未可知。退而求其次,还可以做个吉祥物嘛。投标时挂个顾问,魔老先生,曾在什么什么知名公司有多少年从业经历,印在团队方案书里,也产生价值。收入不比当年,赚点枸杞钱还是可以的。这是很常见的养老方向,至少目前还走的通,但前提你要在最优秀的公司做到比较高的位置。
悲观玩法,做大龄奋斗比。奔四了还是个职员怎么办?不可或缺当然谈不上,去小公司资历不上台面人家也不愿意要,或者更糟糕本来就在小公司,那就只有压榨自己的劳动价值再耍点小聪明了。所以很多公司里往往会有一些中年职员,做事挺卖力气业绩也还可以,揽功诿过那套玩的很溜,尤其是心理素质特别好,会上被老大骂得狗血喷头会后私聊照样咣咣表决心。油不油腻?油腻。但请年轻的朋友多一点理解,都是生活逼得,你将来要混不出来也这个样。
有句话说的好: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当你25岁和3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时,你是人力资源;当你35岁和2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时,你是人力成本。
最后来点正能量:少壮多努力,老大晚伤悲。

这问题问的不是那些大牛,或者在公司行业里进入管理层的那部分,这部分人是百分之十的幸运儿,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选择比较多。这个话题问的是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这个社会很复杂,这个世界也远不止你能看到的信息量。虽然全世界都在大讲人工智能新能源之类前沿领域,但多数人依旧是从事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有点技能的35岁能怎么样?完全是当打之年!尤其是对于稍微有点竞争力的普通中小型传统行业,他们不需要你带来多少新的体系或者天翻地覆的变化,你只用以符合你经验的表现来解决问题就行,因为对于同样的问题,二十多岁的人更可能会因为经验而缺乏灵活性导致节外生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内耗。甚至你待在公司越久越有优势,因为这种公司是不跟你讲啥用体系来避免问题再现的(实际上这种公司里,体系的使用成本会高过问题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能解决一个一个的独立的问题才是你的本事,这些需要多高精尖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多高明的管理技能?都没有,只有一个,解决问题。这些人不是中高管理层也谈不上技术专家,但他们是绝对没法被年轻人随意取代的。

以上只是一种而且是路径很宽的出路,其他的我了解不多就不多说了。这里很多人只盯着北上广,只盯着BAT之类的大型明星公司,只关注体系专业型人才的出路,而过于忽视中小企业里经验专业型人才的优势,但其实这些人才是中国的主流。所以你问35岁以上的人去哪儿了,就跟老外只通过知乎了解中国而问中国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的逻辑一样,眼里只盯着少数光鲜亮丽的高大上去了。

最后,对于其他回答里提到的精力问题。我是真的有些奇怪可,到底是什么工作连35岁人的精力都撑不住?这种工作还是人干的吗?

某高赞HR的答案写的真是振奋人心.

然而我以我微薄的数学知识和职场知识计算了一下.

如果想要做到大部分35岁以上的人混上了管理岗,正处于舒适区.

那么按照一个领导手下管8-10个人,我们可以得知,35以上的人与不太优秀没法快速跨过基层岗位的年轻员工的比例大概是1:8-品牌0.

可是据我所知,天朝的年龄结构似乎不是这样的.


而且管理岗已经是可能性最大的选择了.

技术专家这种东西,职位数量和概率远比管理还低,难度远比晋升管理还大.


所以除非行业是医生律师审计这种经验积累型或者资源型行业(能混资源型行业的人通常家境也很好,根本没必要考虑这个问题),

一般人的命运就是找那些低端的没法要求年龄的岗位过活或者去体制内这种无法轻易开除员工的地方待着.

如果以为35岁做了总监,带了几十个人,或者再往前一步,当了某产品线或者事业部副总,职业生涯就稳定了,那显然是不准确的。我见过太多管理者被下课了,而且周期越来越短。原因如下:

1、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与移动互联网导致的全社会效率大提升有关

2、老板越来越没有耐心,可以给你百万年薪,OK,但你要是半年不出成绩,对不起,马上变脸。

能忍受半年的算是好老板了,有的只有2、3个月耐心。


PS:总监职位,就是大部分中年男人的职场瓶颈了,再往上一层的岗位是高管团队,已经不是单纯靠能力和业绩的优秀能进得去的了。

今年刚好40岁,算是非常幸运了,目前在一家世界100强的外企(欧美)做到技术专家的位置,工作强度还算合理,至少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还有时间照顾家庭。

我在这家公司已经服务了10年,做过3年软件开发工程师,然后又做了5年的开发经理,现在又主动申请转到技术岗(技术专家)。坦率的说,无论作管理还是做技术,过了35岁都一样焦虑,因为一旦失业,在就业市场上都一样没有竞争力,甚至管理岗更没有竞争力,毕竟一则管理岗本身就少,二则普通的中级管理岗更倾向于公司内部提拔,至少在目前的公司,10年了我都没见过一个空降的经理。

我所在的事业部目前盈利还不错,自我评估了下,3年内大概率不会失业,但更长远的未来就很难预料了,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下岗是早晚的事,一则这些年外企在国内一直处于颓势,二则放眼世界也没见过基业长青的科技公司。

人过了35,且不是说社会上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就拿当前中国的劳动氛围来说,动辄就是996的工作强度,就算这些公司能够给你offer,以35岁之后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有几个人能吃得消,只怕是有命挣钱无命消受。而那些以为混到管理层就安全了的想法,也真够naive的了:底下的兄弟都996了,你好意思让兄弟们在前面拼命,你一个人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要敢这么干,只怕老板不让你分分钟滚蛋,底下兄弟的吐沫星子也早把你淹死了!

所以说“中年危机”的局怎么破?从个人来说很难,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在或远或近的将社会的劳动环境会变得更健康,更合法。等待将来整个社会都消灭了恶性加班,消灭了非法解雇,消灭了年龄歧视,消灭了…,只有那一天才是“中年危机”真正破局的时候。

尽管我相信社会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中年危机”一定有破局的一天,但活在当下,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对我们的冲击:

1.35岁之前尽量进入一个温和的公司,避免盲目的跳槽。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35岁之后身体机能急剧下降,高强度的工作(例如996)对健康的伤害是巨大的。在这种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即使公司不裁你,大概率的自己也得离开。因此,未雨绸缪,35岁之前就要可以考虑跳槽到那些工作环境健康的企业,例如外企,国企,事业单位等。而且要尽早,不要说过了35岁再行动,毕竟所有的企业都不是慈善家,都要盈利,自然都钟爱年轻人。

过了30岁,就要收敛下性格,不要一言不和就跳槽。我们都知道人年老了要靠养老金生活,其实年轻的时候,工龄也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如果你能在一个公司服务10年,即使公司有一天要裁你,按照劳动法n+1的赔偿标准,在北京就会有40万左右的的赔偿,这笔钱足够一个家庭3年的口粮了,3年的时间也能够让一个中年男人重整旗鼓再出发了。

职场上我见过不少35+的暴躁男一言不合就跳槽的,但大部分的境况越跳越不如前:新公司、新人、新环境,动辄6个月的试用期,于是每日战战兢兢,日夜加班,可谓疲惫不堪。甚至你一个中年油腻男,连中午吃饭年轻人都不愿意带你。在老公司,也许有小人伤害你,算计你。但谁能保证新公司就没有小人算计你呢?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2.转行

我在这里说的转行,并不是说今天你是一个做软件开发的,明天跑去开出租车,而是指在当前的垂直行业内,转换一个方向,这样既能发挥多年累积的行业优势,又能平滑的过渡到新职业,一个可以想到的例子就是"软件开发转it讲师"。

目前社会上大有人人转码农的势头,看看遍地开花的it培训机构就知道当前的培训市场有多火,it培训师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而且和软件开发不一样,软件开发基本上好的就业岗位都在一线城市,但it培训机构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也是遍地开花,所以说对很多年轻时在大城市奋斗,被高房价和户口所逼,中年想退守家乡的人来说,it讲师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和软件开发更青睐年轻人不一样,it培训机构更青睐那些有名企背景,有丰富一线开发经验的资深软件工程师,道理很明显:换做你要参加it培训,你希望教你的是一个毛头小伙?还是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子?道理不言而喻嘛!再看看各个培训机构的宣传栏,都是把那些有名企背景,有丰富一线开发经验的讲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所以说,从职业生涯可持续性来说,it讲师强于软件开发。

3.主动降低生活的期望。

“中年危机”是个病,但病因是什么?你问问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例如建筑工人,售货员,保安),问问他们有没有中年危机,估计人都会笑你矫情,生活对他们从来就没有轻松过。

说的不好听点,所谓的“中年危机”都是小布尔乔亚们臆想出来的。年轻的时候仗着身体好,加上被各种消费主义洗脑,出卖青春,挣些血汗钱,住着在大城市按揭的小房子,飘飘间恍然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阶级跨越,成为了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实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罢了。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你原来怎么活,现在依然可以那么活。

原来你给孩子报辅导班,现在失业了,上不起辅导班了,那就不上了呗,或者自己辅导(反正有的是时间),谁也没说只有上辅导班的孩子才会出息(教育要是这么简单那就太好了)。

父母病了,原来吃的是进口药,现在吃不起了,那就吃基本医保药就好了。看看你的周围,也没见隔壁的有钱人就比咱普通老百姓健康多少,快乐多少。

所以说,在这世界上,如果解决了基本衣食住行,再往上的喜怒哀乐真的不是和钱成线性关系,更多在于对生活的态度!

4.和生命和解。

其实那些遭遇“中年危机”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你可以感到骄傲,毕竟只有曾经拥有过,才有所谓的失去,才有所谓的危机,从未得到,何谈失去?

“中年危机”为什么在it业特别能成为一个话题,而很少听传统行业嚷嚷所谓的“中年危机”,因为传统行业的很多人从走上社会的那天起,危机(青年危机)就扑面而来。从毕业到中年都挣着卑微的薪水,生活从来就没有给过其希望,如果一定要说危机,那么这一生都是在危机中度过。

.最后

我想把下面一段话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以mark这个操蛋的人生,操蛋的下午: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摘自《黄金时代》

真实戳中我的心扉!别问!千万别问!


背景:41岁头发花白,只在公司里面当个小组长(下面只有2个毕业生),还得每天亲自打代码。很害怕丢了工作,没什么技能谋生只能回家带小孩,带小孩啊。。。


先正面回答你这个问题,在我公司,有100来号程序员,只有4个40岁左右:一个女的已经退居二线当领导的助手每天整理一下SVN和公司需求文档和代码需求;一个男的比我还挫,组长都当不上;一个是老板的亲属,能力是有,没什么管理潜力,安安稳稳地当个小组组长;再加一个悲剧的我!


那其他人都去干嘛呢?其他人的回答都是肤浅的,砸门说点现实的,我的同学群,有一个朋友问了一技术上的问题。其他人一拥而上说不搞技术好多年了,你问怎么!!种龙眼!!还有好几个人能够回答你。这不搞笑么?转管理的其实很少(不到5%),继续当程序员的也很少(不到5%),当设计的、拼了很久公务员的、做保安的(对你没看错的中年危机)、靠老婆养的、自己开店做小本生意的,早年买房靠收租(这个最多10%),各行各业都有。悲剧真的是像我这种还在当老程序员的。


上面的回答都好正能量,我真佩服你们,在这里也说说实话,前几天不小心听到其他组的同事议论说,“这几个雷打不动的老家伙还在,我们怎么上位?”,看着就是想要处心积累的搞掉我这个老人家,好害怕,要知道,上年纪了,别说加班加不动,加得动,下面小孩刚上小学还得回去辅导作业,家里父母也上70多了还要照顾。哪里有时间给我加班?想要学习新的语言哪里有时间?


别告诉我东西看了十几年手到擒来,那是厉害的你,不是一般人。。。最近人工智能很火我跟不上啦,做个ERP系统弄个流程还可以,什么算法,什么数学,我辅导小孩都觉得小学数学太逆天,你让我看微积分?开什么玩笑?真的,年轻要多拼,别弄到40岁了像我这样,还在当一个普通程序员。90年代我专科计算机毕业,你想让我有什么志向?你吐槽我?先吐槽一下社会平均水平吧,先吐槽一下这个国家的基层老百姓吧。


现在最害怕的是什么?加班啊,不加班老板知道了要揍我,一把年纪不好找工作,只能加班啊。回家被老婆奚落说赚那么少钱,还要加班,不用管小孩啦!不用管父母啦!于是压力就接踵而来了。。。老板说什么,不管对与错!执行!不管做不做得出来!执行!20年的职场经验告诉我,执行老板的决定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句就是:年轻要多拼,无论在哪一行,要混得有头右面,不管想不想当高管,手头任务是把自己的技术练到家再去想下一步。毕竟一天有8个小时都在做编程,10000个小时天才轮。10年后你可以成功的。

今年38,马上40了。

在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外,做传统媒体。干了这么多年,也混到了副主编的位子,工作也算得上清闲,不过还要写稿子。

今年年初突然觉得不能这样混下去了——毕竟非事业编,而且传统媒体已经日落西山,说不定哪天上边一纸文件自己就失业了。所以我希望能突破自己,找个新媒体民营企业干干。

我自认为自己思维还算活跃,对热点也够关注,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再加上头顶副主编的光环,对找工作还比较有信心。于是上半年开始偷偷投简历,结果几个月过去,一个约我面试的都没有,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

以前一直看不起年龄大的失业者,觉得自己不会混到那一步。可现在看来,真难说。

我再努力有什么用?别人根本连一丝机会都不给我。

“被失业”的开端
1998年 - 2000年

杨爱兰是三个月前开始摆摊卖水饺的。此前她是一家国有工艺品厂的车间职工,从前几年开始,工厂的效益就一直在下滑,最近一年整个工厂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端了十几年铁饭碗的杨爱兰一开始还坚信“工厂不会不管他们的”,可是眼看来工厂上班的人越来越少,她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必须得想想办法了。

这一年是1998年,“下岗”一词还没有流行,工厂给出的说法叫“停薪留职”。停薪的这一年,杨爱兰41岁。

丈夫张友进跟杨爱兰同是一个厂里的职工,凭着一手好文章博得厂长赏识,没几年工夫就当上了厂办主任。张友进还有三个兄弟姐妹,他们要么在家务农,要么靠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张友进算是最为风光的那一个。然而,停薪留职却让这一对中年夫妻昔日的风光一点点破灭。尽管家里还有一些存款,但是女儿刚考上高中,儿子在读初中,光是这一对儿女的教育就是一笔不菲支出。两个人在家里琢磨来琢磨去,张友进决定跟同事一起把工厂原先的工艺品生意接过手来做,而杨爱兰则把在家务农的大姐叫上,一起上街摆摊卖水饺。

杨爱兰干起活儿来是一把好手,实诚的她跟在家里包的水饺一样,皮薄馅大,咬一口能喷一嘴的油水。这样的饺子很快为她招了一大批顾客,每天早晨她的摊前人总是很多。尽管起早贪黑,但是杨爱兰满怀着对新生活的希望,干得十分带劲。然而毫无生意头脑的她,在卖了三个多月水饺后,才第一次后知后觉地想起算账这回事儿。算一下买菜买肉买面的钱,再算一下支起这个摊子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杨爱兰算完才发觉,三个月下来根本没赚多少钱。

于是杨爱兰开始在节约成本上下功夫,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肉糜的分量放的那么足,素馅水饺里面的鸡蛋也变得比以前少一些。“精明”的顾客也慢慢发现了这一点,光顾的客人在一点一点变少。杨爱兰有些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在“保住成本”和“留住客人”之间做一个平衡。

半年过去了,杨爱兰的水饺摊变得不温不火,丈夫张友进跟别人做的工艺品生意也没有起色。生活第一次向这个家庭展露了难色。

两年后,杨爱兰16岁的女儿张雪莉开始上寄宿高中,只有周末才有机会回家。她回家后总喜欢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盯着屏幕看个够,缓解书山题海带来的压力。电视里庆祝澳门回归的活动轮番上演,迈入新千年的跨年庆典也在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中央最权威的媒体机构始终以这样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制造出歌舞升平、和谐欢乐的气氛。

当张雪莉回到学校时,政治老师在课堂上则以一种严肃的口气让她了解这个社会的真实:中共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决议、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务院开征利息税......当她在死记硬背这些时事热点的时候,国家关于国企改制的政策已经悄悄改变了她父母以及她这个家庭的命运。

张雪莉不是没有感受到家里的一丝丝变化。爸爸曾经隔三差五爱跟同事们聚在一起喝个小酒打个牌的日子不见了,妈妈时不时就从厂里带回来过年过节发的油盐酱醋也不见了,一家人在节假日逛个公园下个馆子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张雪莉一家住在父母工厂附近的家属小区里,邻里之间都是父母以前的同事。从前,因为父亲在工厂里的职位和威望,那些邻居们每次见到张雪莉,也有意无意“示好”。同一幢楼的王阿姨每次见到她,大老远就喊:“哟,咱们张主任家的千金大小姐回来啦!”当工厂宣布“停薪留职”那一刻,“以厂为家”的时代也宣告结束。每家每户都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开始各自奔前程。大家为了讨个好生活,使出浑身解数。

曾经是父亲下属的荣叔叔与妻子一直不和,打打闹闹好几年,随着荣叔叔的光荣下岗,妻子坚定了离婚的念头。离婚后的荣叔叔于是在街头开始摆摊卖馒头。

跟张雪莉在一个学校上学的李强妈妈,自从不在工厂里干了之后,买了辆三轮摩托车,每天一大早天不亮就跑到青州那边一个大的农贸市场批发蔬菜,然后在附近的菜市场上卖菜。傍晚时分,张雪莉经常看到李强妈妈风风火火把摩托车开回自家楼下。

住在张雪莉对门的是曾经厂里卫生室的张医生,她回到乡下老家镇上,开了一间诊所。不出半年,邻里乡亲有个头疼脑热都往她这儿跑,一时之间挣得比在工厂里还多。

住在张雪莉家楼下的于阿姨则没有这么多的烦恼。她的丈夫做着煤炭运输生意,家底殷实,于阿姨不上班了以后,干脆就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一心扑在相夫教子上。

这些因为“被失业”而做出的各种选择,成为了他们走向不同人生的分水岭。

门路和生计
2001年-2004年

2001年7月13日,正在放暑假的张雪莉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屏幕,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将主办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时,她也禁不住激动地喊了出来。这一喊把已经睡着的妈妈给吵醒了。杨爱兰翻个身,想继续睡觉,但是此时窗外开始噼里啪啦放起鞭炮来了,加上一肚子的心事,她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杨爱兰一早起来上街时,发现“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横幅已经满大街挂起来了。然而时刻为生计问题焦虑着的她,对这种普天同庆表示木然。她盘算着不去上街摆摊卖水饺了,一方面是因为赚不了多少钱,另一方面则是丈夫张友进正在准备开一家洗车行,正好缺人手,杨爱兰过去正好可以帮一把忙。

过去一段时间,张友进的工艺品生意一直没有做起来,他一直在琢磨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私家车在这个小城镇里悄然多了起来,相应的洗车服务也应运而生。张友进盘算了一下,除去租房、买设备,洗车服务最大成本就是人力,而他们夫妻两个人只要肯干,应该能从“洗车”这块蛋糕里分一杯羹。

杨爱兰的弟弟杨宏军在当地的城管大队工作,他人脉广,关系多,于是杨爱兰和张友进便拜托杨宏军找了一个门面,且和管辖这一片区的“相关人士”打点好关系,简单装修了一下门头就开张了。

由于没有雇人,多数时候需要张友进和杨爱兰齐上阵。先是张友进穿着防水胶鞋,拿着洗车水枪把车子清洗一遍,然后杨爱兰提着一桶装有洗车液的水,用抹布里里外外仔细清理一遍。上完腊后,张友进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的擦腊抛光。

对于杨爱兰来说,撸起袖子干活并不难。但是对于坐惯了办公室,拿惯了笔杆子的张友进来说,他的心情却五味杂陈。从前在厂里上班时,工厂里有公车,但凡有事,不论公私,张友进都可以指派司机车接车送。但是现在,他却要为别人洗车,这不能不让他感叹今不如昔。就连张雪莉每次看到父亲洗车的样子,都忍不住一阵鼻酸。

张雪莉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她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靠脑力吃饭的人,不仅可以写一手好书法,更是可以写一手好文章。可是无论如何,她不能接受自己的父亲为了现实生活而去出卖自己的体力。可是,作为一个未经历过社会的高中生,张雪莉又能做些什么呢?她什么都不能做,除了在日记里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之外,她只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以这种方式为父母争口气。

洗车的生意越来越忙,杨爱兰和张友进开始“以店为家”。杨爱兰在门面后面搭了一个简易厨房,夫妻两人的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张雪莉和弟弟放了学也不再直接回家,而是跑到店里,一家四口在店里解决晚饭后才回家。

家越来越变得像一个睡觉的地方。这一年的冬天,杨爱兰为了省钱,干脆没有缴纳那将近2000块钱的暖气费。没有一丝热乎气的家,让张雪莉不再盼望每个可以放学回家的周末,她宁肯住在学校宿舍里,也不愿意回家挨冻。

在张雪莉眼中,跟父母谈心聊天几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唯一一次是杨爱兰主动提起的,她感慨自己过去在工厂里上班时,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会生计发愁的时候。现在唯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好好学几门技能。她嘱咐张雪莉以后不管怎么样,都要有一技之长。

2002年七月份的一个早晨,杨爱兰从街角的早餐店里买了油条和豆汁,打算带到店里当早餐。当她打开洗车店的门时,发现昨晚放在门后的一个洗车设备不见了。她心里一沉,赶忙打开抽屉,昨天收来的800块钱也不知去向。她跑到附近的公共电话亭,给家里的丈夫打电话。张友进听说后匆匆赶来,两个人查看一圈后确认洗车店被盗了。

心急的杨爱兰赶紧给自己的弟弟杨宏军打电话——她对自己这个“公务员”弟弟十分依赖,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出主意。杨宏军来了之后给他们报了警。警察很快来了,围着盗窃现场四处侦察,他们发现门上面的锁有被撬开的痕迹,地上还留有小偷作案时不小心留下的一根细钢丝。

然而,这次报警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警察只是如实登记后,告诉杨爱兰和张友进,案子有了进展会及时通知他们的。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这次失窃案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失窃的洗车设备是店里唯一一个值钱的东西,没有了设备,店也没法继续开张下去。这次失窃案给杨爱兰心里重重一击。

从1998年下岗到现在,四年过去了,杨爱兰两次做生意都以失败而告终。当初的意气风发不再,她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她觉得自己好像不是那块做生意的料,与其这样折腾,还不如服从命运的安排。

这个时候,原先厂里的一位车间主任下岗后,自己干起了纺织刺绣工艺品的进出口生意,他那里急需大量车间女工。她很快通过应征——每个月工资600元,在完成保有工作量后每多完成一件刺绣产品多赚8块钱。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杨爱兰开始了数年如一日的纺织女工生活。杨爱兰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给出的花样图纸,一针一线、一圈一扣缝制在纺织品上。为了多赚几个钱,杨爱兰把“绣花边”的活儿带回家来,每天吃完晚饭收拾妥当后,她打开电视机,一边听着电视里发出来的声音,一边做手上的活儿。长时间的劳作让杨爱兰很快得上了“职业病”——她的眼睛开始老花,必须佩带老花镜才能看清楚手上的针线,与此同时,她的颈椎劳累过度,每天必须靠贴缓解疼痛的膏药和用手大力揉捏和敲打才能缓解。即便每天如此饱和的工作量,杨爱兰每个月挣来的工资不过1000元左右。

这一年,杨爱兰一家最大的事情是女儿张雪莉考上了大学,这是张家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杨爱兰一方面为女儿的争气感到骄傲,走在路上邻里之间都在夸自己的女儿有出息;可是回到家后她看看家里的存折,只能默默咬紧牙关。

张雪莉读出了母亲眼中的忧虑,她开始变得懂事。高考的事宜忙完之后,她就缠着妈妈,让妈妈教她如何绣花边。杨爱兰于是把最简单的“打圈”工作交给女儿。所谓“打圈”就是把一个圆环套在一根笔尖上,然后用线一圈一圈缠上去,缠满了之后再锁边,一个圈就这样完成。张雪莉打一个圈,交给杨爱兰,杨爱兰就把这些圈镶在刺绣品上,一颗连着一颗。

相比于杨爱兰顺从地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张友进则始终不愿意服输。对于一个中年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事业上的一败涂地更让人觉得羞愧,他准备“三进宫”,再次寻找新的门路。

这一次,“门路”是杨爱兰的弟弟杨宏军介绍过来的。张友进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煤矿碳厂、水泥砂石化肥厂林立,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原料多数销往其他城市,中间过程中的货物运输环节则鱼龙混杂,一片散沙。只要能跟这些工厂打点好关系,他们就会优先把货物运输的活儿交给你。

杨宏军正是认识了当地其中几家大型碳厂和水泥厂的老板,于是介绍给张友进。张友进第一个活儿是把2吨水泥从当地水泥厂运输到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工地上。除去雇佣货车和司机的费用,这一趟下来让张友进小赚了一笔。

这次尝到的“甜头”让张友进看到了希望。他为了巩固这得来不易的战果,又拉上杨宏军给这几位相熟的厂长老板送礼请客,请他们以后多给些“好活儿”。把“财神爷”供奉好以后,张友进的心开始大了起来。既然手中有了货源,干脆自己买个货车,这样成本降低,利润岂不是更多?

于是,张友进开始跟杨爱兰商量买车的事情。家里存款还有五六万块钱,买辆承载量2吨的货车大概需要8万块钱,差了2万块钱张友进准备向银行贷款。一向谨小慎微的杨爱兰并不同意买车。她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不仅家底掏空,而且还欠银行一屁股债。如果以后运货生意不好,这个家庭将举步维艰。

然而,此时一根筋想要扩大生意的张友进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不把步子迈大,怎么赚钱?最终,杨爱兰顺从了张友进,把家里的几张存折找出来,交给张友进。经过数月的繁复手续,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了张友进眼前。张友进感觉他的生意马上要红火起来了。

“天真”的张友进没有意识到,任何依靠人情关系得来的生意都不是长久的。张友进供奉的金主们,被不少人眼红。为了维系好得来不易的门路,张友进必须花更多的血本去请客、送礼,否则这些货源被抢走是分分钟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让张友进头疼的一件事情是路上那些“血口大张”的交警们。在货物运输这一行当,超载超量几乎是行内默认的潜规则,否则根本没法赚钱。交警们也心知肚明,他们经常以各种理由在高速路口检查货物,但凡超载一点点,他们就开出罚单,这些罚款也就进了他们的“小金库”中。在张友进自己城市的地界里,还有杨宏军可以照应一下,但是多数时候张友进要拉货去别的城市,这些“马路警察”杀他个措手不及。

时间一长,张友进也摸清了一些规律。夜间拉货跑运输被逮到的几率要远远小于白天。于是,张友进形成了夜里拉货跑运输、白天在家休息睡觉的模式。心疼丈夫的杨爱兰自然也养成了跟丈夫一样的作息规律。每天凌晨时分,杨爱兰就起床,给丈夫做点吃的。吃好饭后,张友进就一头钻进夜色茫茫中。

自从1998年“停薪留职”以来,杨爱兰原来所在的工厂一片静悄悄。2004年,杨爱兰和其他100多名职工被通知:工艺品厂正式宣告破产。尽管这五六年以来,大家各自谋出路,但是个人档案、社保等各种档案、关系依旧仍属于原来的工厂。

现在工厂破产了,工人们这五六年被欠的工资上哪里去要?断缴的社保怎么处理?个人档案要转到哪里去?这些关系职工利益的问题被一一提了出来。然而,没有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原来的厂长早已因为贪污问题关进了监狱。很快,大家开始组队去“讨个说法”。张友进没有心思理会这一摊事儿,杨爱兰则被原先厂里的几个姐妹拉上,开始隔三差五跑到区政府门口“上访”。

一开始,政府的工作人员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为你们争取一个公正、公平的解决办法。然而,杨爱兰很快就发现,这些不过是政府工作人员应付上访群众的“官方说辞”。

因国企改制造成企业职工的下岗问题,一直是新千年以来引发社会动乱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北方,国企工厂的职工一直被灌输主人翁教育,以厂为家,以身为工人阶级为荣,只要“正式职工”这样一张王牌,就可以终身无忧。甚至在很多老牌企业里面,更是全家上下都在一个厂里工作,其“工人身份”是可以传代世袭的。

这些职工从来没有下岗的思想准备和再就业的能力,当国家决定解除与这些工人的“终身劳动契约”的时候,却没有为这些“弃儿”健全好足够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也酿出不少社会动乱事件。多数工人都像杨爱兰和张友进一样,默默忍受着改革带来的阵痛,然而也有部分失业工人彻底绝望,跳楼自杀、行凶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

政府的敷衍了事激怒了杨爱兰以及其他上访者。他们不肯善罢甘休,又发动了更多的职工加入到上访的队伍当中去。他们开始展开新一轮更加声势浩大的上访,他们的行为也开始偏激,他们经常堵在政府门口,静坐抗议。

经过旷日持久的上访,政府不得不商讨解决方案。最终法院介入了工厂的破产相关事宜,清点工厂资产,拍卖工厂厂房,然后把拍卖款分发给职工,随后又给每位职工补缴了从1998年到2004年间的社保工资。

厂房就在杨爱兰家前面,过去几年工厂的大门一直紧锁着。当厂房被拍卖那一刻,杨爱兰又站在门口往里看了看,曾经通往车间的主干道早已杂草丛生,车间外面的防护铁网也锈迹斑斑。

原文转载自凤凰网。

http://ifinance.ifeng.com/15323931/news.shtml?srctag=pc2m


请看当年下岗的人……

不得不再次声明,仅代表本人观点,您看了如何


做HR工作多年,所以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不愿意相信,千万就别相信,继续自己的美梦!喜欢各类“正能量”,毒鸡汤的,请绕道,别废话。

不特指互联网,指市场目前的普遍现象。大家坐地铁可以看看,协管员招聘要求35岁以下;加油站招聘加油员,要求35岁以下。大家觉得35岁以后,去做体力工作,可能也有难度。当然,如果能力可以,家政服务是我认为对年龄要求比较宽泛的行业,但月嫂收入高,还得有技术支撑。

最近打开收简历邮箱,不断看到很多67年,69年的候选人,投简历。且多是背景不错,有大国企,大外企背景,有统招本科以上学历的候选人,做过大项目,有很强技术背景的。但基本都会在看到开头年纪后,直接被删除。为什么呢?因为老板说了,我们只看年轻人,年纪大的不考虑了,价格贵,还不好用。

作为企业老板,自己可能才是30出头的小伙子,靠自己能忽悠,拿了天使,准A,就开了公司。眼里已经容不下天下了,你说找个跟自己小学老师差不多年纪的大叔大婶过来给自己打工?说话也得注意了,怕不尊重;说文化不能融合了,因为公司都是90后的年轻人;又说老同志学习能力受限了,新技术学不会了……

其实呢,是怕自己被老同志挑战,怕自己被他们忽视吧?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一股妖气,一切都要年轻,要变化,要创新创意……结果就是一切老的,旧的都否认。由于短视频火了,直播火了,电竞火了,同时带动了这背后的“黄赌毒”跟着一起火了。

35岁,如果还着房贷,养着两个娃,还有一个全职老婆的男人,肯定是不敢顶撞老板的,也肯定是公司加班中,最任劳任怨的,更是只要能保住饭碗,都不敢大声喘气的。

少看鸡汤说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那些背后可能都是拿了培训学校的广告费;更别以为不断学习,拿多几个证,就能解决中年危机。那属于小概率事件。

唯一可能解决危机的机会是,是否早就做好的风险控制。年轻的时候买了房子,尽快还了贷款;有一个孩子就够了,别怕他孤单没伴儿,因为人是孤单的;有一个老婆还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随时准备着下岗回家,出租房子也能活下去。

不是悲观,而是现实。经济持续下滑中,那些所谓B轮,C轮的公司,随时倒都是很正常的。拿了钱,就透支消费,用未来的收入,买现在生活的日子,房子车子还能卖,孩子怎么办呢?


看到别的评论提到很多职业没有对年龄的歧视,或说到70后早就财务自由了。可能略有不同见解:

  1. 所谓对职业没有年龄限制的职业,如医生,老师,公务员,甚至一些专业领域的科学家。请问您一下,能有多少人进得去呢?医生也好,老师也罢,都得是公立吧?您也可以去私立医院,私立学校看看,是不是对年龄没限制?作为一名公务员家属,我觉得有可能解释一下公务员的情况。先生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制,二十余载,勤奋努力。但也会遇到中年危机,毕竟薪水不高,还有老有小需要照顾。虽然没有突然失业那么大的危机,也会遇到上升受阻的问题,努力保住现在岗位已经是很难得了。
  2. 说到圈子不同,本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身边很多朋友身价过亿,现金随时可能拿出几千万,但依然在不断思考如何挣钱,如何理财,如何规划。从来没提出过财务自由的概念。本人也亲身经历过家人重病,去世,不到三年时间内,花费过百万医药费,但还好由于年轻时有一定积累,不至于拉低原本的生活。大病来临,房子的变现能力有限。指望男人,不得保佑他别死在我前头。此时,应该有无数保险经纪正赶来,忽悠我买保险,但我却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稳定回报的方向。

写这个回答,其实是让更多人提早做好准备,全球性的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政府再次号召大家多生孩子少种树的时候,也请做好自己的规划。无论到没到35岁,成年人的生活中就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看到很多人现在还拿着外企高薪高福利在大喊,35岁过了,生活品质还不错啊!实际去看看,这样的大外企哪个不是拼命在缩减中国业务,转战东南亚?

说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道理肯定没错,但指望着35岁,40岁,50岁,还靠学习提升找到工作,那就比较难了。说当了高管就高枕无忧的,可以让他们老板联系一下我,我专门负责炒高管,年薪都是150万以上的。很多炒过的高管,之后都很长一段时间与我有联系,毕竟我可以帮企业与员工,争取谈到一个合理的价格。一部分人继续找工作,但基本都会遇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一部分人创业,成功的目前还没看到。

人生不易,谨慎前行吧!

………………………………………………………………………………………………………………………………………

有朋友非常信任的想与我交流,我就取消了匿名,因为我说的也都是大实话,只是希望不要与我的现实工作相关联吧。我还要继续打工挣钱养家。

鸡汤的话,我不会说,贵乎太多,喜欢看的,自行去看。现实很残酷,我每天都经历,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除了给大家一些现实反馈外,我不知道还能帮到大家什么。

我在知乎开了专栏,偶尔也会写个文章;有一部自己的小说,但一直没时间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杀手女皇

我会不定期发一些小文章,玻璃心请远离,请继续努力多考几个证,没准儿能在退休前当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哦……

………………………………………………………………………………………………………………………………………

看到大家各种热情的回复,让我很感动,对于一些质疑,也简单做些解释

  1. 觉得答非所问,没回答问题。当然,我建议这部分人别看,同时也别废话。一群杠精问了,35岁以后都去哪儿了呢?大概分几类,比较主流的方向,不代表全部。一部分人,可能原本就在体制内,忍住了年轻时挣大钱的心,安心工作,35岁后即使没有当上一官半职,但基本工作稳定。一部分人,可能早年外企挣到钱,多买了几套房,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三套城区小房子,还不算学区,每月租金2万+是很正常的。年轻时控制好风险,老婆有份稳定工作,只有一个没上贵族学校的娃,自己出来再讲讲课,生活过得也不错,时间自由,压力小。一部分人,可能在民企挣扎,每天看老板脸色,日日996的努力着,生怕自己哪天被裁。家里养着一个全职太太,两个上私立学校的娃。这部分人应该最多,也最普遍。当然,可有还有一部分普通人,此时不断换工作,每天投简历,却得不到几个面试机会。最不靠谱的一类人,可能在创业,赌上了全部家当,每天游走于各投资机构,画饼讲故事吧?这仅仅是我看到的一部分人,如果您意见不同,看到45岁照样轻松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那也可能的,屠呦呦80多岁照样被争抢,但中国有几个呢?更重要的是,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机会呢?
  2. 很多人要求私信,抱歉不开私信。一方面是没有精力回复,一方面也不接受任何无聊的搔扰。如果真心有问题,请到付费咨询联系我,我将认真对待每一个提问。您花10块钱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任何免费的,都可能是无效的。
  3. 说我夸大事实,制造焦虑,贩卖公众号的,您可以去看看,我公众号也没发几篇文章,但我认为每篇文章都是深思后的原创。我真心不指这个挣钱。
  4. 说我鼓吹学习无用的,您是不是阅读障碍呢?我一直表达的是,学习是终身的习惯,但非要将学习与就业联系在一起,年轻时可能是有效的。随着年纪增长,这个相关性将越来越低。一部分专业技术很强的岗位,可能相关性高一些。对于大部分专业技术要求一般的岗位,年纪的增长与学习相关性不大。老板更愿意用更听话,更便宜的年轻人去替换年纪大,有思想,成本高的35+。愿意考证的,多考几个,留着又不会变质;认为拿着证出去找工作就大把机会,您可以去看看,即使CPA,法律资格这种难度极高的证书,35+是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是那句话,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买方市场。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于35+的看法,本人早过了35+,目前还在职场打拼,没有几套房子可以安心收租,或许因为与爱人都是本地人,没限购时没多买几套房子,这也是我每次回顾自己时,狠狠批评自己没眼光的地方。属于每天看着老板脸色,担心自己失业的那个部分。唯一庆幸的是,自己年轻时风险控制较好,没有很高透支生活。所以看到很多答案,二十多岁,工作五六年的年轻人,买一套房还贷,生两个娃,算计着未来几年薪水如何涨,生活多美好时,内心还是有些担忧的。除非您做的真是企业中核心的核心,否则别说涨工资,丢工作都是瞬间的事儿。还有很多全职妈妈开心的想着,等娃上了幼儿园,自己出去打工,您看看那些30多岁没生娃的女性都找不到工作时,哪家企业会选择一个孩子妈妈,可能幼儿园一个电话说娃有点儿发烧,你就得马上请假走人。当企业都是慈善机构吗?

所以,如何安排好自己的35+,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没有一个很清晰准确的回答,只是讲了一些职场现实,没有毒鸡汤,更没有夸大事实。今年底到明年初,预计将是各企业的裁员潮,可能很多35+的朋友们会遇到失业问题。经济持续下滑,那些20多岁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如果想安排好自己的35+,请随时关注着身边35+的朋友们。

我在向知乎申请开课,有兴趣的朋友,未来有机会可以来听听我的课。当然,如果您是企业主,想裁员,我也将提供全方位妥善的解决方案。

不愿意相信的,真的可以忽略,我尊重每个人的看法,出语不善的评论,我直接删除。

还没到三十五,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1、从未在国企呆过,一直在私企,跳槽蛮多次。所以每天都存在危机感,怕被淘汰。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总之在社会上混口饱饭是没问题的。这是一个基础前提,因为也经历过一个月的钱维持温饱都不能的工作。
2、目前的公司呆了三年多,本想安心做个小职员,度过自己信用卡被刷爆的日子。留大部分精力折腾自己的创业项目,没资金没人脉没脑子,所以只能用时间和意志来熬。想想自己比别人付出特别多,却连别人收入的零头都不及,那阵子除了梦想,也不知道什么能支撑下去。
3、但是,我这人没什么明显的优点,就是老实,人品比较过硬(我分析原因就是我的智商基本上只够做个好人,所以也断了那些逞小聪明的念头)来公司第一年,我的领导辞职,老板一看信得过的也就我了,蠢是蠢点,但是比较放心,就把我提上来了。当主管没一年,我的上级又离职了,老板照旧,又把我提上来了。于是我就从一个能走路就坚决省钱不坐公交的人,变成了资历能力最低的公司高管。收入提升了一些,但我自己也非常清楚我对公司除了苦劳,没啥功劳,所以也老老实实地上班。
4、当了领导,确实眼界和人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不太了解的企业老总,挖我的时候甚至大方到工资随便我开。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尿性,一概拒绝。于是我的人品、我的职业道德竟然在圈子里成了标杆,如果说真的被公司淘汰,基本上可以在同行圈子里找到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无所谓多少岁,毕竟我是靠踏实做事提升上来的,可以管理,也可以单干,自己累点,但是相比于我的很多同龄人,依我的智商和背景,已经算得未曾有了。
5、当然,蠢只是自我的认知,不是认命。保持学习是必须的,一般我使唤不动人的时候,我就自学,比如以前的公司文案比较装逼,求爷爷告奶奶都不配合,那么好,我就自己看书,学写文案,虽然她一个上午搞定的事情我要一个通宵,后来加班的时候总要麻烦设计改图,所以我也自学了ps,我电脑的基础还不错,学起来至少在操作上没什么障碍,审美的话就比较吃力,不多久加班叫不动设计的时候我就自己来,有时候还帮客户改文案。这些颇为“小心眼”的个性,让我一定程度了解了不同岗位同事的艰辛,也缓减了“鸡同鸭讲”的沟通形式,最重要的是我的底气足了,不至于盲目和麻木。到今天,我的设计是可以挣钱了,并且可以保障我很丰足的收益,比我的工资高多了。至今老板还不知道,依然觉得我蠢得很气人,但是老实得很感人。很多人生的变好,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只知道埋头努力,一转眼发现自己也能诈称专业人士了。
6、三十五岁后,人生会不会被限定在原有的公司,忙忙碌碌,不敢辞职?我也不知道。这么些年来,给了我面对困境的勇气,再苦也要想着突围,用不了巧劲就用蠢办法,平凡人的职场经验只能这样。我做领导不久,也没有做惯,甚至不习惯各种职场的尊严和虚荣,我还是个普通人,只是运气好罢了,有大志向,但是不着急。
7、稍微总结一下,看到很多所谓的梦想,我很不理解。比如歌手,喜欢唱歌,唱了很多年但是不红,在节目上口口声声说自己坚持梦想的艰辛,个人觉得这不是喜欢唱歌,喜欢唱歌张口就可以唱了,只是想红。梦想可以是功利的追求,既然以功利去追梦,就别从艺术的角度去找原因,就好比不能光从黄帝内经而变成医生,真的不能。
8、最后说一下,无论工作生活,还是专注些好。有自己专注的事,抱怨和愤俗会少很多,宽容度也会强大很多。

嗯,我喜欢喝茶,茶喝多了,睡不着,翻知乎,刷到这个问题,更睡不着了,遂披衣起床,起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之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一,很多回答,都是在打广告,不真诚;二,我82年的,36了,失业,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一、关于失业

我原来是在北京西站南广场的一家公司上班,去的时候,是朋友叫去的,朋友在那当总经理。他说是做实业,具体来讲就是做农业项目的,我就去了。去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是做金融的,下面包装了几个农业项目。今年6月份,金融行业,大家懂得,老板跑路了。员工都抱有一丝侥幸的继续上班善后,我也是其中之一,一直到8月22号才觉得耗下去没意义,回天乏术,办了离职。整整三个月没发工资。作为82年的我,此刻正在失业中,不要喷我,心情不好,会用大拳头砸你胸口的哦!

二、关于工作

说实话,我感觉这一路走来,自己就像个打零工的,从05年毕业干了很多工作。当然,我不否认自己性格的主观原因。但是客观原因,我也简单说几句。我05年毕业,到07年主要是在学校教书,一个西部的省份,西部计划去的,公立学校,再此期间,考了黔南州狱警,那时候因为年轻,因为对大城市的向往啦,当时的失恋啦,等多种原因,没去,去了深圳,工作不好找,又在一个私立学校教书交了半年。最后到北京来,07年带了400块钱来的北京,第一个工作是三元桥曙光大厦的一个做网游的韩国公司,干了半个月,坐公交车2块钱没有,没去了。后来在酒店做过企划,半年,不赚钱,关张了。在洋桥立业大厦,做农业,干了一年,公司账上还有两千块钱,又关门了。望京悠乐汇一煤老板投资的农业,干了三个月,不投资了,关门了。我是公司克星的吧。在soho现代城一个广告公司,老板突然爱上影视行业,叫我们写剧本,写了半年,倒闭了。其他公司也干过一些,都是各种原因吧,离职了。所以,我真的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啊。当然,你们和HR可以觉得是我的问题,唯结果论,我的确是客观现状。但是活到这个岁数,我最重要的一个体会是:不要随意揣测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都不一样,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很大程度上都是臆想。而且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界限分明,很多时候,世界是灰色的。懂得人自然懂。

二、关于职业

我自幼爱好文学,七八岁就开始写打油诗吧,15岁在少年文艺发表第一首诗,后来就一直酷爱,一直到现在,笔耕不辍算不上,断断续续一直在保持自己的爱好吧。我上学上的是中文系,所以我的职业基本是文案策划编辑之类的。也许接触过文青的人知道,我们这类人,能写不能说,也不善于交际,就是沉浸在文字的喜悦和成就感里,平常工作做完,自得其乐,不善于经营,所以,用成功标准看,我的确是loser。我写的文案,还可以吧,如果有和我职业差不多的,可以交个朋友,切磋切磋。当然,更喜欢个文学青年交朋友,先声明,网络文学我不会哈,没读过。个人还是倾向于严肃的,莫言贾平凹那种风格的哈。自己平常也写写散文小说啥的,2012年辞职跑回老家,想研究武当山、汉水、神农架文化,写了个10几万的长篇小说,最近又写了个七八万字的中篇。因为题材敏感,也就自娱自乐,不图发表出版,而且写得离优秀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需要加油哈。但是,说实在的,可能是我认识的人少,圈子小,在文案文学方面,我至今还没有碰到过我佩服的人哈。

三、关于35岁以上的人去哪了?

从身边的人说吧。当初07年我们一起来北京的同学总共是7个,6男1女,女的现在全职太太,回老家嫁人,生了俩儿子,在家带孩子了。一个男的也回了老家,因为是独生子,父母是双职工,有退休金,现在在家一个4s店混着,父母接济着,过得不错。1个在北京做淘宝店,好像也不怎么赚钱;1个跑销售,找了三个销售工作,不坐班,拿三个底薪,也能混到一万多块钱,不过压力大,两个孩子,眉毛都操心白了。1个在送外卖和顺丰快递。我呢,就这样,上班,失业,上班,失业的。还有1个不知所踪。

我比较赞同有个回答里面说的,你要是问建筑工人,保安有没有中年危机,他们会觉得你是来搞笑的。怎么说呢,有危机,是因为你有欲望。其实放低了姿态,明白了人生不易,换个态度,好好活着,没什么危机不危机的。我记得才来北京的时候,家人就给我说,不要觉得读了几本书,认识几个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你也没上什么好学校,就当自己是文盲,姿态放第一点。其实这话呢,是可以两面看的,一方面,我放低身段,我去刷过鸟巢,去扛过油漆桶,只要给钱,什么都干。另一方面,穷人的孩子放低了身段,就没了要求和底线,选错了平台,后面步步皆输。我一个家里富裕的同学,不放低要求,去了大企业,起点就高了,08年我们一个月一千块钱,人家都五千,现在应该很高了吧,圈子不一样,没有共同话题,后来没联系了。对了,好像他是去了联想。

所以,35岁的人也没去哪,大部分人回老家了。还有我们这种少部分,在城市结婚生子了的,家乡回不去了,就默默无闻的生活着,不发声了,就感觉不存在了,不过的确是人少了。想当年,也和现在90后一样,遍地都是90后。顺便说一句哈,我们以前公司有几个没素质的90后,动不动就说,你们30好几了,混这样……哈,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岁月无情,绝对公平。貌似90后也快中年危机了哈,公司好多98年的了。00后快登上历史舞台了。对了,我同学都35+,那些留在当地的,现在都当镇长了,宣传部部长了,教务主任了。就这样。

四、关于35+了怎么办?

没什么怎么办的,生活还得继续。有句话不是说,成年人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嘛。人各有烦恼,调节好心态即可,能上能下,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还是那句话,不要觉得自己读了几本书,上了几年学,困难点,就叫嚣着危机危机的,人的一辈子,啥时候不是危机,哪一刻停止过危机?这种事,问问父母和年长者较好。对了,奋斗逼的话不可信,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成功不可以复制,切记。成功毕竟是少数,你要把自己算在大多数里,不能觉得自己就是天纵奇才的小概率的少数。我以前公司有个同事,研究生,在考博士,西部地区人,家里七个孩子,说上学都没花过家里钱。经常半夜饿醒了,但是人家很乐观啊,和她说话觉得生活有奔头,人家现在给6000,照样劲头十足,整天走路都是蹦的,所以,要乐观,什么样的生活坦然接受就好了。

盼着我们过得不好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努力把生活过好,把工作干好,如果生活工作无情无义,那我们还可以调整心态,成功失败,都要开心。希望所有的80后,都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哈。



—————————————————————————————————————

2019年1月4日

今天再来更新一波,汇报汇报近来状况。

国庆节以后,我到了东北五环来广营这个地方一个公司上班,先说结局:生活,遭遇搬家。工作,差点被开除离职。接下来我再慢慢说。


先说生活吧:

我原来在高碑店住,就是通惠河边,复古建筑那里面,方家村半壁店石板房,那块算是北京少有的还不是高楼大厦的地方吧,有平房,公寓,古建筑楼,老楼房,相对在四环这个到双井、四惠、国贸、都很近,交通方便的地方,房租相对便宜不少。

十一月底的一天,外面围墙上贴了一张很大的白纸,12月9日前全部搬走。

然后就仓皇的搬到梨园去了,很远……转三次地铁,地铁上要坐2小时,下车还要走15分钟。

不过,我买了最新的kindle,在地铁上看了有十几本经典文学名著,也听完了单田芳的《曾国藩》。所以,我写了个朋友圈:为什么我看这么多书,因为离家远啊!


再说工作:

每天一到三篇文案,每篇1000字以上,各大网站自媒体灌水。

在这个公司,比较低调,干活,不和其他人打成一片,以前公司都是很活跃的。

然后厄运来了。

部门负责人说,你们新来的,要多在公司大群里发言,让老板和同事注意到你,写的文章多超大群转发,不然,几百人,人家都不知道你干了些什么。老板说话,你要多点赞。

然后,一次,老板发了一句话,他说点个赞,就发了个大拇指,要我也发,我就发了。

然后第二天部门早会,负责人说,你留下一会,我给你看个东西。

打开他的手机,我看到老板给他发的微信:明天把你们部门的才高八斗开除了,早上9点前办完离职。

我是懵逼的,我都没见过他,也没说过话。

为什么呢?

部门负责人说开始他也是懵逼的,后来问了,老板说,我没有用公司的产品当做微信头像,朋友圈的北京也不是公司产品图。也没看到我朋友圈转发公司产品。

话说,公司是做微商的,一天20条微商朋友圈文案。其他同事转发也都是分组可见的。

关键是,也没有文件说,必须换头像,换背景图。

这倒无所谓,我当时有点震惊的是,这么多年,还没有被老板说过开除二字的,不说是公司的顶梁柱,但是基本跟着老板写文件,都是比较欣赏的。很气愤。

我就说,那就走吧。

负责人说,我们俩差不多大,别这么冲动。老板是老年人嘛,都哄着他玩。他高兴就行了,我们混点工资就行了,这都快过年了。都这么大的人了,谁不懂啊,不就这样,他发工资,哄着他玩就行了。多拍着点,说点好听的。老年人,有点钱了,就这样情绪不稳定。

后来他就去找老板,老板说,你们想留着,那你们看吧。

于是我就还在这了,就这样了。

我的确是相信运气的。你说:我招谁惹谁了,本来想低调点,但就碰上这事了。所以,你没经历过的事情,你就不能随便去评判别人的遭遇。

以前在贵州教书,一个同事莫名其妙被人打了一顿,我们都说,你没招他惹他,为什么打你啊。

他说,走路上,头顶掉一坨鸟粪 ,我怎么知道怎么就掉我头上了。

当然,他的确是得罪那个同事了,看不惯他。但是,经常想到他这句话,很多时候,不招谁惹谁, 鸟粪会掉到头上的。这就叫运气,也叫命。

所以,请不要喷,说是我的问题。我真的没有问题。我的同事可以作证。

今天先这样,以后看心情,继续更……

必须匿了。在知乎装B太过了。

装过头了是因为一年前月入过万,在知乎有五千粉丝。而现在没收入家里蹲。

哈哈哈,今天是2019年1月21日,决定取匿。


1976年出生,女。之前简历很好看,211本科,国企,大公司经验。从首都行业排名前十名公司辞职后回家所在省会城市问了三家本地企业都要35岁以下的。

客气的HR会委婉拒绝,不客气的直接没下文。我只能安慰自己说,HR也会变老的。

碰壁几次后于是在家休息,毕竟上一个工作消磨了我太多的健康和精力。

老公和我同岁,之前是通信运营商的工程项目经理,从偏远工地好不容易混回总部可以照顾家人,结果原分公司效益不好被清算后调到新分公司,因为背后没人,所以被挤兑,工资低,没权,干的是民工资料员的工作,于是辞职开滴滴。

我身边年龄大做快递和外卖小哥的不多,毕竟这种工作太靠体力,40多岁的人干起来吃力。

我老公被分到新分公司的时候38岁,被安排去爬塔安设备,对,就是运营商的基站塔,爬到50米高甚至更高装天线。

人家初中毕业的20多岁的小伙子一天爬三个塔很轻松,我老公本科毕业虽然年轻时干过,但因为体力关系每天只能爬一个,并且心理负担很重。虽然有安全设施,但在那么高的地方,风又那么大,真的很怕哪天掉下来。

他说,我死了没事,但你和孩子怎么办?

不管知乎上怎么说滴滴做过什么恶,有什么细思恐极的东西,滴滴确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这些中年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使我们能养家糊口。

当然很辛苦,每天十几小时,但多劳多得。

最担心的是怕健康出问题。我老公多次说腿疼,腰疼,肩疼。

我打算自己干点什么,筹备中。


说说我身边40岁以上的人吧!

要么在国企拿着微薄的工资混,要么自己做点小生意。

我同学在某外企五百强公司干了十几年,现在边干业务,边利用公司的资源开自己的店。每月收入能有一万块,但比工资少很多。他的本意是把自己的生意搞上去就辞职,但资金有限,营业额很难突破。

我认识的同龄人中当高管的少之又少。目前就两个处级干部,一个分公司经理。那个分公司经理还是家人花钱去国外没学到东西只好回国到中介机构往国外送人留学。

归总起来基本分以下几类

一,公立学校老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稳定,工资少。

家里有点后门的同学留在天津等大城市的中学当老师。没后门的四五线城市中专当老师。

国企的女同学等着45岁内退陪孩子上学。

事业单位的女同学每天不忙,有空考证。她的工作是父亲提前退休让出岗位得来的。

他们工资都不高。上万的几乎没有。

二,自己干,很辛苦,如开滴滴,自己开小厂子,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差别是收入不同。有月入几千,有的几十万。

我老公开滴滴,月纯收入五千到一万,关键看你一天干8小时还是15小时。

我邻居开了个小厂,一年20到30万。

三,位置高或生意大的,大多是家里有资源有背景的。

我有两个同学在曾排名五百强第一的央企都是处级干部了,但一个整天担心所在分公司完蛋自己失业,毕竟企业已整合过无数次了。去年企业大动荡几乎破产,他天天对我说他担心失业被饿死,因为他只会写材料,没有挣钱的技能。

另一同学企业效益也不太好,前几年提了办公室主任,天天陪领导喝酒,前年喝多了出了车祸,身体已经不行了。当然,这二位收入也没过万。

灰收也几乎没有。

有个同学生意蛮大,家里有矿山,所以有本钱,已做到省级显示器总代,随着台式计算机的没落,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要命的是钱全拿去做生意,至今租房。

四,我这种靠老公或老婆养的寄生虫。

别笑,我一邻居45岁,以前在电厂给董事长开车,老领导退休,新领导找借口打发了他,他在家靠老婆养着,缺钱了就去干几天代驾。平时就接送老婆孩子。

我辞职一年了,在家种花种菜养猫狗,靠老公活着。

钱不够花,只好想办法挣钱,公司不要我这种专业知识尚可,但心眼太多的上年纪的人,怕不好管理,我又没背景当公司的吉祥物,只能自己想办法自己干了。

以上都是实话。

看到这个问题,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特适合我来回答,也适合此时的我参习别人的回答。

我住深圳,一个最年轻的城市,IT、互联网行业工作时间二十几年,三倍的八年抗战时间,作为过期程序员大叔,经历了35岁危机、40岁危机、45岁危机,现在50岁,在某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是(一个伤心的转折),2018年底对于互联网是特别寒冷的冬天,如果公司这两个月没有获得新一轮融资,我就面临失业,我忐忑不安。

然后,看到这个问题。

说说我的事儿。

我一过30岁,深知程序员是吃青春饭,决定给自己找个铁饭碗,那时我恰好在一家港企干得不顺心,于是接受降薪跳到一家国企,说来公司也算大名鼎鼎,几年前上市了叫“中科曙光”,我进的是中科曙光的深圳分公司。

开始两年挺顺心,事情不多、压力不大,我在此期间完成找女朋友、结婚、生孩子的各项大业,但是(又一个伤心的转折),好景不长。

说来却话长,当年深圳政府给曙光深圳公司支持了一块土地,在科技园,曙光可用来建自己的深圳总部,但曙光当时没有钱将楼建起来,估计曙光擅长研发服务器也不擅长搞地产融资。一家房地产公司闻风赶来,出资将曙光深圳公司连带土地权一起收购,这就是深圳科技园曙光大厦的来历。房地产公司不搞IT,将深圳曙光的研发人员连带我一起遣散。

所以,对于渡过年龄危机,我的第一个体会是要找到铁饭碗,社会上还是有铁饭碗的。

我的教训是:这得是真的铁饭碗

铁饭碗不铁,我深入反省,延长自己职业生命,还是要靠提升自己,我之前熟悉的编程语言是汇编、VB、FoxPro、clipper这类上古大神,但当时Java开始风起云涌,我选择进了一家以Java作为主要开发语言的公司,边学习边干,两年后自认为精通了,那时候就想,Java会给我饭吃到40岁吧?

所以,我的第二个体会是,作为IT技术人员,如果你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干到35-40岁时肯定没有问题。我周边不少程序员,都顺利做到了40这个门槛。

我编程天分只能算中人以上资质,但我发现自己对于时间、资源天生敏感,所以编写Java代码没有持续很久,就转型到系统分析、项目经理的岗位,我认为35-40岁的我是深圳一流的项目经理,在此之前经验不够,在此之后精力不够。而且脱离编程太久,也会削弱项目经理必要的技术底蕴,以前碰到一些“你行你上”的刺头我能够真上,后来就只能动嘴了。

所以,我的第三个体会:转向管理岗。即使转到最基层的项目经理,也够将你的职业生涯延续到40岁。项目经理和开发组长的区别应该清楚吧?简单说:如果你每天用50%以上的时间做项目计划、资源分配、质量和风险控制就是项目经理;如果还是50%以上的时间爬代码,就是开发组长。

先去喝口保温杯泡枸杞,回来再更。

----分割线----

凭借我“深圳一流项目经理”的定位,我可以进不少好的公司,虽然我外语不好,进欧美外企比较难(叔叔语重心长“要学会外语哦”),但类似华为这类公司还是挺有机会的。

我选择了一个Offer去上班,那家公司在当时的深圳IT业也是名头响亮,我去之前那个蒸蒸日上啊。

我去之后,就每况愈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没有想到骆驼减肥的过程如此漫长,在公司下行的长斜线中,我几乎坚持到最后的端点。有两种人:一种人特别是能折腾,一种人是特别能坚持。我中间遇到过不止一次合伙创业的机会,都选择了放弃;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被公司淘汰,他们被动的早早下船,但获得重新扬帆、展开新人生旅程的机会。而我在公司无数次裁员中都作为骨干保护起来,我自己在基本盘不至太差时也没有勇气闯出去。

我不知道这是得还是失。如果我竞争力差一些、被公司早早裁掉,如果我更有冒险一些,可能就不同吧?但生活没有如果。

所以,我的第四个体会是,在有限的青春里要找到上升的公司。但是,大多数公司当你加入时其实已经或者正在度过它最好的时光,这是个悖论吧。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这家公司的。在这家公司,我从一个项目经理,成长为研发总监、产品总监、分公司总经理。

这里,我澄清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如果成为公司的总监或者高管,就没有年龄危机了

不,危机对谁都存在,你职位的升迁,或许可以延长你的职业生涯,但只要在互联网、IT行业,绝大多数单位的所有职位都有一根年龄的红线,这个红线可能35,也可能40甚至45。除非,你自己就是老板。

不同的公司也有具体差异,如果你一直在一家公司,公司处于上升期,你也基本称职,因为年龄替换你的可能性就较小(所以说“找上升的公司”很重要);如果你所在公司业绩不好,即便是公司的老臣,仍然可能以年龄为由被牺牲掉。


35岁以后失业了,要找新的工作,对此我给出一点干货:

不同公司对员工年龄的敏感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最敏感,有些风险投资都不投60后老板创办的互联网公司了;非互联网的IT公司(如软件研发、系统集成)要好一些;传统行业下设的IT部门又要更好一些。像医疗、财务等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当这些公司IT部门招人时有可能相对不在意任职者的年龄。

所以不要一根筋,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以后就只找互联网公司,可以跳出本行业找与自己职业特长一致的工作

还有一点,你应聘岗位的老板年龄,决定了有没有可能因为年龄拒你,求职筛选公司、面试时留意这点。任何行业,都有一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板,他们可能不介意大龄的你,跑来和自己一起“卧槽”


如果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就是不可救药地失业了怎么办?

首先从危机降临前开始说:在职业顺风顺水的时候,防患未然,注重省钱、积蓄、适时的投资

几乎所有的IT岗位,都是青春饭,你是40岁之前赚够别人60岁的钱。非常清楚这点,就不会因为暂时的高薪而挥霍无度,尽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

35以后的人,大多都经历过房地产由低谷到炽热,如果早早买房,已能够从房产获得极高的溢价,这就是岁月给予的增值回报。

我有个朋友,IT软硬件技术兼修,两三年前45岁失业,卖掉自己市中心小户型学区房,拿了500万,150万在珠海买套房,50万在老婆老家海南文昌买套房(这几年两套三四线城市房子还升值了),平时常住珠海,剩下300万一半买理财一半炒股。早上起床后悠闲推开窗户,沐浴伶仃洋海岸温暖的阳光,敲打几下键盘,屏幕输出的不是代码而是K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人生,不过如此。

顺便说一下,这哥们女儿在深大已经上大三,否则也不卖深圳学区房。此处省去《论程序员早婚早育的必要性》一篇。

其次,没有赚钱就学会过简单的生活。简单不是穷困,而是繁华看尽回归生活的本真。人随着年龄增长,物欲逐渐消退,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重家人、朋友的情感,注重时间静止时对自然的体察。

推荐知乎极简生活好文一篇:家里空无一物是什么体验?

长期在IT行业高强度工作,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以我为例,已经有了三高中的两高,高血压高血脂,以前没事就和朋友同事大碗吃酒大块吃肉,部分也是发泄工作压力。以后没工作没钱,正好有动力有理由和老婆一起少吃肉多吃素(老婆这两年已逐渐素食),生活更环保更健康。上周和老婆做了一个实验,俩人每天三餐自己做饭且素食为主,在深圳一个月吃饭只要1500元。简单生活的潜力真的巨大。

什么?如果小孩要长身体怎么办?此处省去《再论程序员早婚早育的必要性》一篇。


------2018-12-28 更新---------

继续谈如果失业了怎么办?

截至到今天,我还没有长期失业过,没有经验就谈不上建议。只算自己一些想法,有的也没有考虑清楚,先分享出来。

1,转型到行业内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其他岗位

这点其他答主也提到。这类岗位包括IT培训老师、IT顾问等。我之前所在公司,下面有分公司做IT培训,我短暂负责过这业务,培训老师的确是一个对年龄要求不那么高的职位,如果你在BAT、世界五百强工作过,凭借光鲜的履历在这个岗位还是很有竞争力。我有个前同事担任过腾讯的部门副总监,后来出来做管理培训就挺成功。

不过研发和培训在工作性质上仍然有不小的差异,能干不表示能教,转型仍然会有重新积累的过程,上面那位做管理培训的前同事,是在腾讯就兼任内训导师。而且,有些培训还需必要的资质证书,自己要先拿到。

2,从自己以往兴趣中发掘未来的职业机会

现有的职业生涯走到尽头,未必是坏事,可能是全新的开始。你年少时有没有其他的职业梦想?是否曾经为眼前的一日三餐放弃那个梦想?现实将已有的职业打碎,让你失去惯常生活基础的同时,也会给你放飞的机会。毕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有点单调。

我是典型理科男,但大学时在同学眼中却是“理科生中的文秀才”,很多理科生头疼的作文我往往一挥而就、妙语迭出,以前写诗,十几年前在两家诗歌论坛当过版主。但这么多年IT工作的磨损,文思阻断文笔生涩,是不是重拾文艺青年梦想?搞搞自媒体、写写网络小说?

其实究竟写什么,时事评论?娱乐八卦?还是网络小说?我也挺迷茫。写情感好像不适合,写网络小说听说日更多少千字怕体力吃不消。但至少预备收拾心情,重新学习、出发,所以我现在的藏书夹是这个画面:

我想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写,总是会提高和找到感觉吧。

3,在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看看有没有机会

我还真研究过开个奶茶、便利店什么的,维持下半生。怕亏!别看IT、互联网行业动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每一分都是拿自己青春换的血汗钱。

能不能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所以,现在我的一个知乎私藏夹是这等画面:

“成本2000元以内、不会令人良心不安”,这个适合我。

4,炒股

我一直认为,IT技术男挺适合炒股,什么技术指标、技术分析,相比算法的复杂度是小儿科,而且技术男的较真死板应该能严格执行止损止盈的交易纪律,心无波澜方能赚钱。当然什么都要学习,现在我经常捧着《缠中说禅》研读。猜想是否正确?等我股市赚钱了再展开。

5,做贤内助

在自己工作最忙碌的年代,妻子(丈夫)为自己付出不少,承担了家庭主要责任。现在自己度过了职业黄金期,回家补偿一下对方,让对方有更多事业发展的机会,这也很好。

.......

总之,道路还是有很多选择,人生依旧丰富多彩。

有一点特别重要,无论40、45还是50岁,年轻的心态还要保持,物资欲望可以降低,人生欲望却不可以消减。年轻人喜欢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他们喜欢吃鸡你也吃鸡,他们喜欢追剧你也追剧,他们喜欢每周干七次你也每周干七次.......别笑,我的体验是,有了更多的闲暇,那不可描述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原来那么多年的日夜加班、殚精竭虑,真的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很多

谢邀,说说周围的大龄老美们吧。


1. 我家钟点工,打扫卫生这种。原Intel工程师,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下岗。之后再也没找到全职工作,一直零工。现在感觉至少打了5份工,以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为主。


2. 我家邻居。30岁以前是程序员。然后是一个私立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离开了。现在是旧金山机场检票员。早上4点上班。所以早上2点就得起床。


3. 我总监。曾经某硬件公司VP。后来该公司倒了。硬面来鄙司当程序猿,来的时候快50岁了,级别还没我现在高。然后这人实在是牛,火速从普通程序员升职,5年多又做到总监,目前年收入又过百万刀。


4. 组里面某50+程序员,小孩都上斯坦福了。以前据说是搞电路的,据说以前工作中天天搞微积分。约3年前左右转行做程序员,进入鄙司,然后表示表示现在写代码的工作比以前简单多了。代码产量在组里面名列前茅。不过此人不想升职,因为怕累,而且觉得级别高了更容易被裁。现在拿着约30-40万美刀的年收入。


5. 我房产经纪。以前是苹果工程师。后来考了房产经纪证出来买卖房子了。收入不详。


6. 我某实习生的父母。以前是诺基亚还是黑莓的工程师。公司不行后也考了房产经纪证出来买卖房子了。


以上都是经过过职业大变动的老美。周围更多的35+的也没经过过啥职业变动,原来干嘛的现在还在干嘛。毕竟美帝简历上不需要写年龄,禁止把年龄作为招聘条件。传说中现在“整容业”也发达,根本看不出年龄。尤其是我们老中,老美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我们年龄,我爸去买酒还被让出示证件看是否满21了。

永居澳洲中年年,关心澳洲的可以看下:

78年生:

24岁澳洲硕士毕业后,本可以读机器人博士的,后来因为有了网管的工作放弃了。(傻吧,其实我也不是研究机器人的料)。

26岁,年轻气盛,一怒辞职。然后跳到澳洲的教育部,还是网管,但是是政府部门,比较稳定。

28岁,感慨对IT失去兴趣,开始业余又读了一个金融硕士,并考了CFA三级,这是已经32岁。

32岁,回国发展,金融。一共在国内呆了3年。第一年,四处忽悠型小公司,第二年,金融街中型没啥前途的金融公司,第三年,国企金融机构,长安街上就职(不靠能力,运气,认识个人)。这时已经35,刚结婚。转折点来了。。。


35岁,老婆想生孩子,国内当时空气污染很差(北京)跟老婆一商量,遁回澳洲吧。于是回澳洲至今40岁。

在澳洲,我显示做了小金融公司的合伙人,形式上实现了管理梦,被叫X总好多年,其实没挣啥钱。后来家里人生病,两年没工作,比较动荡,自己开了个小网点,在澳洲卖玩具。因挣钱少,被岳父逼去上班。于是回到了26岁到32岁之间的那个教育部的职位。


现在这个职位,已经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干什么的,但是生活没有压力。工作地点都是澳洲的乡村小学,我买了辆摩托,每天早上在美丽的山林小道上穿行。等着退休。当然副业仍然在干。看开了,不奋斗了,别累着就好。当然人也不能闲着,干出点什么完全看兴趣。2016年到现在,母亲重病突然去世,父亲癌症晚期,我已完全开看。和家人开心的或者最重要。凡是那些有事业又有钱但是仍在外面打拼的,本人已无法理解。


就这样。我年轻的时候是很有抱负心的,而且两个硕士学位。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到了40,会看的这么开。

说真的,我看了排名靠前的几个牛轰闪闪的回答,我又感觉到了久违的知乎的味道。

可能是我错了吧,知乎的味道从来就没怎么改变过吧。

说真的,说点接地气的话真的很难吗?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真的很难吧。

那他们不说,我说。

国外公司我们不说,我就说国内公司。

别说不给35岁以上的人机会。

很多人会说,公司希望要更有活力的人,更有朝气的人。

这些话假不假?

不假。

但是,这话都是小年轻说的。

因为,眼界的局限性,让他们看问题,大多看一半。

绝大多数公司,还有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就是:不喜欢培养新人,最好来的人可以直接上手。

在这个基础之上,是性价比。

然后在性价比之上,才是有活力有朝气。

除了一小部分大公司有完整的培养新人的机制,绝大多数公司,其实都没有培养新人的环境。

35岁以上跳槽,你要不打上手即用,立马创效益的牌。

那你就别跳槽了。

可惜,35岁以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混吃等死。

我这句话是留了余地的,因为我知道有不少人还和年轻人一样,学习,奋斗,刻苦,钻研。

但是,实话实说,这样的人多还是少?

其实是真的少。

很多公司能留住这样的老员工,真的是花了血本的。

这种刻苦专研的,和年轻人一样不断学习,并且愿意接受新的思想但是不好高骛远的员工。

其实都在公司里面,老板的手心里呢。

这帮人,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流向社会,流向终端的招聘市场。

因为不是在公司里面,就是在猎头的名单上。

就算走,也不是走人才市场这条道路,而是点对点的就招进去了。

所以,能流到终端招聘市场的35岁以上的员工,其实水平就已经是堪忧了。

这里的水平并不是业务水平。

而是一个人的综合水平。

比如,已经不适应超强度的出差。

比如已经混成了老兵油条,不适应新的规章制度。

或者混的功夫比工作的功夫还要强。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就写了,其实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这里的忠诚,其实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司龄。

相同年纪的人,在相同成绩下,司龄更长的,其实就是占优势的。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真的超过了35岁。

想跳槽的,但是又没有猎头挖你。

你要总结一下你之前工作中的成绩。

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1-2个杰出的成绩。

比如说我,我其实过两年也35了。

如果我不幸被解雇了,需要再就业。

那我就会总结我在这家公司几年的时间里面,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价值。

比如我可以很好的协调总公司和分公司直接的内部矛盾,然后给一个解决危机的案例。

或者是我从事公司内部的销售管理发现的最大的漏洞,并且用了什么方法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什么我只写1-2个案例。

因为一个人说真的,能有1-2个拿得出手的闪光点,就可以了。

在写的多,比如我写十条,就真的是拿平庸的内容在凑数了。

就算我写知乎自己的成就。

我也最多只能写,获得了两百多万个赞,有二十多万个关注,做了一千多次值乎咨询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只能写这么多了,再往下写,基本就是滥竽充数了。

招聘的公司看到了你的案例,自然会觉得,你可以不用培训,帮他们完成什么任务。

这样反而还有再就业的机会。

所以,所谓的要求35岁以下,然后就觉得社会不公平的人。

我在这里发自肺腑的说几句话。


都活了三四十年了,这个社会不公平这样的事实还没认清吗?

歧视就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你只能接受啊。

但是面子是自己挣的,就算贴金,你也要自己去贴啊。

年轻人是有优势,但是三十多岁真的就比二十岁差劲了吗?

不见得吧,懒惰到是真的。

自己真有本事就走猎头了,既然已经选择去招聘,就别端着了。

发挥工作时间长的优势,多谈可以给公司带去什么现成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年纪大的学徒工。

没几家公司愿意培养新人,除了极个别更新换代很快的行业,绝大多数行业其实淘汰的没那么快。

工资比以前低,很正常,别心里不平衡。再就业就是洗牌,一切从头开始。

我说完了。

一位三十三岁,收入拖知乎平均后腿的话痨说的肺腑之言。

以后我也这么对待我自己,如果我真的用得到的话。

知乎日更高质量用户,值得关注。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头像一致)

在公众号的对话框中回复【迷茫】,即可阅读《为什么我们总是迷茫没有希望?》。

回复【黏度】,即可阅读《男女之间,怎么样的黏度才让人感到舒服?》

回复【大学人际关系】,即可阅读《和大学室友生活习惯不同,该怎么办?》,《我的大学同学郑小波用十多年的时间,让我懂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在大学被是有排挤了,但是我在外面又没有其他朋友,我该怎么办?》

回复【职场暗坑】,即可阅读《如何了解你的应聘公司,避免职业道路上的暗坑》

这些都是我自己原创的,结合了自己十几年生活阅历写的文章。都是我感悟这个世界的产物。阅读量超过十万+,关注公众号,回复相关关键词,值得你阅读。

如果你也有疑惑,或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

不妨试试我的知乎值乎。

私密提问,一对一服务。

值乎全五星好评,超过一千个咨询者的信赖之选。

知乎用户

我以前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非常low,不值一聊,而且我一直觉得35岁只是个时间线,并不意外着什么,直到我自己当上项目经理,公司要求项目经理自己去招聘,公司HR只负责把关,防止招到学历不够的,或者我把小姨子招来,直到这个时候,突然才意识到那根线并不是凭空的。

其实站在招聘者的角度,这个问题几乎不是个问题,因为技术经验发展是有曲线的,我大概画了下,凑合着看吧,几乎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说,技能在毕业五年之后,将达到巅峰水平,大概在27岁左右,所以27、34之间,对于技术出身的职业,比如码农,工资一般会达到最大值,但是一旦过了那个线,迅速就会出现一种状态,叫“懈怠”。

这个玩意我以前是理解不了的,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六七年后,再看看周围的人,慢慢就有点懂了,年轻的时候心无旁骛,专心研究技术,经常通宵达旦搞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但是等到了一定阶段,破事越来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体检,后天开始怀疑人生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希望多陪孩子家人什么的,而且可能注意力和精力都不行了,部分同学身体状态实在是跟残疾人没差别,自然干啥都虚,所以吧,这里说的“懈怠”,倒也不一定是你自己不想干了,反而是因为太过分心,身边的事太多,以至于没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集中注意力,也没法像年轻人一样集中火力在工作上。

不仅如此,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年轻的时候觉得技术有种神圣感,这种感觉会随着年龄慢慢消退,直到有一天,发现技术本身就是技术,最酷的东西其实是钱,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本身也会导致情绪的慢慢失控。说实话,我真没见过几个人在35岁之后依旧对技术保持极高热情的。

但是钱这个东西有个毛病,你太关注它反而可能赚不到它,你要是关心那些能带来钱的东西,反而这玩意不知不觉的就来了。

什么能带来钱呢?

通过长期打磨才能获取的技能,比如码农们就赚这个钱;

人和人之间的链接,那些大V们就是赚这个钱;

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不要脸的气质,比如我以前室友的老乡辞掉西二旗码农工作去回龙观卖串串,一度还不错,不过后来不知道城管把他赶哪去了;

而且我招聘的时候,也会在想一个问题,招个小年轻过来,他有什么问题我可以随便说他,但是招聘一个大龄青年,年龄比我大,他有问题我该怎么说他?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人才市场资源充足,想找年轻的就能找到

我经常在想一件事,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聊过的那样,我国人力太多太便宜,这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中国制造的成本中,人力成本那一部分占比很小,这让我国产品有明显的竞争力,甚至某些大厂打出来口号:“不要跟华某为比价格,因为不管你报价多少,我们都比你低”,这种低成本蚕食策略让某为的产品在过去一些年中席卷世界,几乎干趴下了所有友商,逼迫所有友商都去转行干别的。

但是人力充沛,毛病也很明显,个体想要价上去非常困难,因为替代性特别高,这活你不想干,分分钟换别人,这倒是有点像英国当年,宁愿雇佣童工,也不雇佣童工父母,一家子让孩子养着,你们能想象吗?直到英国政府担心国家崩了下令禁止了童工。而且由于人力太充足,任何一个稀缺岗位,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变成过剩。

所以每次看到新闻中类似《中国人力成本上涨导致竞争力下降》的标题,就百味杂陈,因为作为劳动阶层,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涨工资,而这种工资的上涨,会毁了竞争力,非常的两难。

而且这些年有个非常不太好的感触,一般企业对员工好,这企业往往走不远,走的远的,往往是那种往死里压榨的企业,正如某任大老板说的,“不要把公司当你家,你家里人可以原谅你各种臭毛病,但是你是来给公司赚钱的,如果赚不来钱就得让你滚”(大意如此)。这个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杠几句,说谷歌不是那样的公司,醒醒啊醒醒,全世界有几个谷歌?而且谷歌本身有垄断红利在里边,其实美国那边的蓝领们有工会,高科技企业工会很少,加班也很严重。

而且关于大公司,几年前有一次跟一个IBM的流程管理大咖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现代企业最关注的是流程,要让企业跟一片热带雨林一样,或者像互联网一样,系统本身具备冗余,弹性,自我生长,自我调节能力,就算企业里老总失踪了,企业也能运转下去。

而这些高大上的玩意,核心就一句话:

把每个人变成零件,把每项工作都规范化流程化,缺了谁系统都能迅速调整收敛并且保证继续运行。

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让你更加熟练自己的工作,在软件行业熟练度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止乱跳槽,工作越是单一,员工残废的越快,在人才市场上就越不好找工作,这是大公司项目经理们的暗黑逻辑,尽管经理们自己也越来越废,别问我咋知道的。

讽刺地是,随着这两年外企大规模裁员,我刚才说的这位大咖也跟着被裁撤,尽管遣散费还不错,但是到最后也没能再找到一个合适他自己,又能拿到之前那么高薪的工作,后来据说是当了一段时间HR之后去单干了,具体干啥也没细问。

而且关于技术专家这事,我也有个体会。

有些领域属于广谱领域,比如你是安卓方面的大牛,在某一个公司干,将来也可以去其他的,但是如果你懂的是路由器什么的,卧槽,离开那几个大型路由器大厂(事实上只剩下一个路由器大厂了),你必然惨不忍睹,大家记得之前中兴跳楼那哥们吧,他就是中兴路由器的,之前在华某为干,被中兴辞掉之后确实没地方去,当然了,跳楼这个选择有点过了,

综上,我们就能概括出一个基本的轮廓:

1、35岁以后的人技术能力早就停滞了,或者说毕业五年后技术进步并不明显;

2、而且激情开始消退;

3、工资还死高,性价比极差;

4、关键是现在的环境能轻松找到可替代的人;

5、绝大部分人没法成为领域不可替代的专家;

6、小公司学不到核心竞争力,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那啥,博主,别逼逼了,说说你的解决方案吧,这个惭愧的很,因为我也不知道该咋整。。。。。

你们肯定有种要打死我的冲动,不过先等等,说不定有救呢。

我前段时间在微博发了个帖子,如果到了35岁被裁撤了,那不好弄了,不过现在如果没到的话,还是可以提前布局:


这里就有仨问题,这也是当时发微博的时候后台咨询我最多的:

1、我导师跑哪去了?

2、我这个倒霉同事现在咋样了?

3、博主自己被裁了没?

首先我导师在前几年看着我们之前产品线业绩开始下滑的时候就跑掉了,从研发直接转了市场,刚去的时候好像状态不太好,后来调整的差不多了之后慢慢就正常了,再后来和其他几个销售一起离开我们厂,去做我们厂的代理商了,现在据说做的还不错。

他这个操作太大了,以至于周围的人说他有病,不过他后来跟我说,人吧,都得迈出去那一步,不然总给自己画圈,觉得自己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实唯一值得恐惧的确实是恐惧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怕再跳了。

我这个倒霉同事现在还在家里呆着,他去找个几个工作,都非常不满意,一方面确实是给不了那么高工资,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想清楚了,再回去上班只是把现在面对的问题往后推了几年,迟早还得面对,看样子是想创业,但是还没找到好的项目,可能暂时要去追寻诗和远方。

这里有个问题,公司可以随便裁撤人吗?当然不能随便裁撤了,但是有的是办法让你自己走,不细说了。

我们仨以前都是一个产品线的,当时都已经注意到了船要沉了,整个市场几乎都被我们一家公司拿下了,这就我和我导师果断弃船,我当时还是基层员工,没有心理负担,去了另一个产品线干研发,现在不小心踩对了,这条线现在蒸蒸日上,我也跟着大船起起伏伏。我这个倒霉同事当时混的太爽了,比我早加入几年,当时级别已经很高,尽管注意到了船不稳了,但是还是挺到了船要沉的这一天,终于搞被动了。

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35岁老青年们最大的问题往往就是“船沉”,也就是整个部门被裁撤,产品被淘汰,或者技术过时了。如果不发生这类问题,不被抛到人才市场,也不大会有问题。

我把我这些年的一些心得分享出来,说不定能帮到大家。

首先要好好锻炼身体。

这是我每次都强调的一件事,在《巨人的陨落》里,美国禁酒令发布后,主人公他岳父非常消沉,因为他们家就是卖酒的黑社会,现在国家不让卖酒了,能不消沉嘛。

不过主人公很快注意到,这次他岳父太消沉了,岳父本人是一个黑社会大哥的角色,又猛又狠,这次这么消沉明显不对。主人公转念一想明白了,他岳父太肥胖得了高血压,高血压导致动作迟缓,思维消极,碰上事情总是缺乏去解决的动力。

这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当初体质不行的时候,特别容易疲劳,后来终于开始锻炼上了,慢慢精神状态也好起来了,不容易消沉,碰上事情不那么虚,勇敢去面对,绝大部分问题都不太是问题。我这些年每次碰上什么烂事就记录下来,每次年底复盘,就能发现99%的问题其实自然而然解决了,尽管当时面对的时候焦躁异常。

如果大家再生活中发现自己睡眠不太好,精神状态也不好,很消极,啥也不想干,这个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可能单纯就是身体虚。

人就是大脑这坨蛋白质和脂肪泡在一个大培养皿里,培养皿就是身体,如果培养皿本身有问题,大脑也会跟着出问题,表现就是各种精神病,或者虚,啥也不想干等等,近代心理学研究最前沿的观点认为,所有心理问题本质都是生理问题,可以通过改造体质来得到解决。前两天这么一个图特别火:

这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剩下的身体是这个神经体统在地球上生活的“太空服”,或者说是个培养皿,负责输入输出的提供能量的。所以练起来,提前练起来,到了35岁才会不那么“懈怠”,如果你不那么懈怠,不那么虚,可能就不会在35岁被抛到人才市场了,或者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也有心力去重新开始。其次要提前给生活增加不确定性。前段时间有个小伙伴跟我说,他说他看我业余写文章觉得自己周末刷抖音充满罪恶感,想业余做电影解说,可是自己是个丑逼,不敢上镜头,而且担心视频做的不好丢人。

我跟他说别这么想,尽管你确实很丑,但是这个不是不去做的借口,你可以不露面嘛,而且刚开始视频肯定做不好,这个不用担心,我认识几个电影博主和B站游戏博主,都是做了好些年,慢慢人气越来越高,而且得加入自己的特色,不管做啥,大众传媒类的东西都得有博主自己的特点在里边,不然几乎不会火。而这种个人特色,需要大家去慢慢挖掘,你不可能一上来就有人看,也不可能刚开始做就火,人家别的主播都是费尽心机日以继夜地搞,你凭啥轻轻松松的火起来?而且吧,要有“卖弄思维”,学会了点啥赶紧发个视频,做个小成果发什么平台上去,万一火了呢,油管上有个up主天天拍他闺女溜达来溜达去竟然火了,微博上某大V养了一只猫一只狗天天拍也拍成了一线网红,要相信这个星球上有玄学

当然了,不是说做了几年就能火起来,到底最终能做成啥样,一方面是个人风格是不是那种长线能吸引人;另一方面是人生的关键,运气。但是首先得去做。运气这玩意我之前聊过一次,再贴出来吧:一般来说吧,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学校时候好学生,毕业好员工,你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这样的话,你很容易成为彻彻底底无神论者,也不太迷信。因为拜佛不拜佛对你没啥差别,你也感觉不到有差别。如果你从事高冒险性质的活动,对运气要求很高,比如打鱼为生,需要出海,或者从事黑社会,每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来,或者你跟博主一样,业余写文章,就能发现文章能不能破十万加很大程度上是随缘的,好几次我马上要十万加或者已经上去了,就被删了。

这样你就慢慢对不确定性充满畏惧,很容易变迷信。某次出海拜了妈祖顺利归来,下一次没拜差点死海里,很容易让你觉得有“超越个人的伟力”,以后每次都去拜,哪次拜了还是碰上风浪,你就开始反思是不是上次不够虔诚。我的一个小伙伴在美国做生意,每年过年都回北京拜雍和宫,最夸张的一次连夜回来拜完然后又回美国见客户去了,因为美国那边还是工作日,他说他近二十年唯一赔了那年就是没拜的那一年。这两天特别火的《美国企业》,曹德旺要求美国工人把门改了,美国工人说已经下单了,但是老曹强烈要求改,八九不离十是嫌风水不好。

所以很多特别有钱的人,或者高官都喜欢风水算命什么的,他们从“不确定性”受益,想持续维持这种状态,几乎无法避免掉进“迷信”这个坑里。也就是说,你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运气”才能开始运转,运气和奋斗,是个人进步的两个轮,绝大部分人都是独轮车,你天天按部就班,运气很难发挥作用。确保不赔钱的前提下,折腾点事,让运气帮你赚钱。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船沉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跳船,不要等着跟它一起沉。

这个时候很多小伙伴肯定要问了,博主,我咋知道船要沉了?其实你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接受,如果发现了问题,就果断操作。绝大部分人主要是心理虚,怕面对不确定性,所以一直在等,等着好事自然而然地发生,这种心态是一种病,得电。文末,再说一个我的小伙伴的事,他鼓舞了我业余创作公众号,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几年前我还没开始写微博的时候,一个小伙伴辞掉大学职位要去搞自媒体,因为他自己觉得有搞自媒体创作的小天赋,而且体制内太让人沮丧,所以想出去单干。我跟他说,别搞了,已经是红海了,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公众号,知乎又有多少大V,暴利期已经过了,浪费时间,而且经济不景气blablabla这不几年过去了,我在五六年前说的那些话,现在好像也没啥问题。

但他那个号已经有了十来个人,已经从公号扩展到了抖音什么的,反正业务做得非常好,我就不再多说了,不然大家以为我在接软广。我大概给大家透露一下收入,一年千万级总收入,就是靠广告,赞助,给别的号推广,还有粉丝捐款。前段时间吃饭,他说他跟他媳妇讨论过我说的那些事,大概这么个结论。

1 红海不红海,其实没啥影响,因为群众事实上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你只要能给大家别人给不了的,大家还是愿意支持你。市场上99%是垃圾,只要有人拿出点真东西来,就能打动大家。而且他说事实上我当初的判断也不对,他认为自媒体现在还是蓝海,中国绝大部分行业都是蓝海,中国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凑合着用得了”,“又不是不能用”,将来面临一次大升级。

2 没必要依赖暴利,只要有平稳的利润,慢慢积累起来,也会是个非常恐怖的收入。依赖暴利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暴利思维”其实是改开初期农民企业家们的一个路径依赖病,没必要学习他们。

3 中国才开始,会持续爆发性发展很多年,大家手里有了钱,就愿意去做那些以前喜欢却不能做的事,比如他投资了一个卖大号女装的店,现在很多男孩喜欢女装嘛,还有他去美国发现到处都是动漫什么的周边店,卖钢铁侠头盔的,死侍那两把刀的,中国比较少,也会是个卖点,他准备考虑在二线搞起来。

文末,我们总结下,如果已经掉坑里了,那可能确实是不太好弄,如果没有,那提前准备一下还是有帮助的。首先得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强,现在正在由初唐向盛唐转进,你只有相信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最大的这条船没问题,你才有决心和勇气去做那些别的事,去迎接挑战。我碰上的那些恨国党,全是loser,一个例外都没,天天觉得国家要完蛋的人,做啥都虚,做啥都没底气,国运就是个大电梯,每个人都在电梯里,你个人那点努力得叠加在国运上才有意义。其次要多锻炼,体质好精神才能正常,才能集中注意力,我见过的大牛逼都是那种每天能干活十几个小时全年不休的人,这种人往往都没有35岁问题。最后,要多去尝试那些低成本的东西,给生活注入不确定性,说不定到了三十多岁,几年前的一个小决定现在成了决定性的资本。不要相信暴利,要学会积累,学会长时间的努力,有雪球思维,要长线经营。

更多文章,可以关注我公众号“九边”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实力商家展示

  • 任县飞泰机械厂
  • 山东胜天半子科技有限公司
  • 盛通四方数字商品市场股份有限
  • 中添区块链技术(深圳)有限公
  • 北京胜天半子网络科技有有限公
  • © 16货源网